喬迪
[摘 要]近年來,社會不斷發展,我國財政部門針對政府非稅收入收繳工作提出了相關政策,電子化管理可以說是必然趨勢,各級政府需要積極創造條件,并按照戰略指導落實這一工作,確保可以在根本上平衡財政收支,強化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水平及管理質量,有效健全公共財政職能,最大程度上規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提升資金運轉利用率,促進各地區財政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發展,基于此背景下,文章針對地方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展開了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地方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2(2021)14-0052-03
就非稅收入本身而言,其是地方財政收入結構中的一項核心組成部分,其主要的內容有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罰沒收入以及國有資本收益等,基本上滲透了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多個行業領域,針對非稅收入的收繳電子化管理施行,我國曾頒布了相關針對性的工作通知,該通知中強調,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本質上是借助現代先進的信息機網絡技術,并通過將具備合理合法電子簽名的相關電子文件作為參考依據的過程,實現對于政府非稅收入全流程在線辦理的一類管理模式。這一管理模式的落實應用離不開全國統一的標準化體系核心支撐,且需要構建全國統一的繳款渠道,進而實現對公共財政管理及社會信息化發展之間的平衡,打造一個更具先進化、科學化的電子化繳款新機制[1]。
(一)有效提升征管效率
電子化管理模式前提下,主要依靠互聯網+來實現工作開展,此外還需要結合第三方電子支付機構作為基礎支撐力,諸如網銀、支付寶或是微信支付等都是具備十分廣泛客戶基礎的一類支付平臺,其在非稅收入收繳工作中的應用,能夠避免繳款人現場操作或指定銀行賬戶操作等問題,縮減社會總成本的投入,大大減少部分銀行的臨柜率,提升了非稅征繳效率。另一方面,類似于支付寶或微信等支付平臺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都是需要完善的高新技術作為依托,其可以有效滿足對支付平臺的不斷優化與更新,進而更好地滿足用戶應用需求。客觀層面而言,其協助政府單位進行非稅收入征繳服務系統,也能夠進一步提升客戶體驗,促使該工作更簡便靈活,縮短收繳時間,使得該部分收入能夠第一時間進行入庫,為非稅收入的實時查詢奠定堅實的基礎,確保能夠嚴格把控收繳情況,強化對其的監管力度。
(二)有效落實信息透明化加強協作
地方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的全面開展與推廣,對于政府部門的相關服務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推動力,使其逐漸將服務重點轉移到互聯網,構建互聯網+政務的服務體系,進而打造服務型政府,以此為基礎,就能夠通過對互聯網的應用為地方財政研發面向公眾的網上查詢系統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并在根本上落實信息透明化,與此同時,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還能夠聯合財政部門、執收單位、用票單位以及代理銀行等多方機構落實監管全覆蓋,實現對于非稅收入收繳電子管理的信息化、科學化、智能化、網絡化發展,并針對執收單位的收入項目、標準、賬戶設置、票據使用等工作環節進行細致的把控,盡可能地強化資源信息的共享共建,強化各個單位之間的配合協作,減少因各單位之間的工作偏差所造成的對賬延遲或賬面混亂問題[2]。
(三)有效突破地域限制為繳款人提供便利
就繳款人層面而言,其在配合地方政府的規范進行非稅費用的繳款時,運用電子支付方式能夠有效突破時間及空間的局限,不必再面臨銀行排隊、不管何地都需要達到指定地區或銀行才能辦理相關業務的情況,能夠隨時隨地完成支付操作,更好地保障了繳款處理靈活性與高效性,具備不容忽視的服務優勢,此外,社會不斷發展,電子支付方式融入到社會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電子支付模式在政府非稅收入收繳工作中的應用,能夠進一步提升該工作的社會普及性,為政府服務平臺提供一定的導向,也為繳款人帶來更好的業務體驗。
(一)統一政府非稅收入執行項目識別碼
所謂政府非稅收入執行項目識別碼本質上是作為統一電子標簽角色而存在的,其是開展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執行項目工作的服務基礎,是財政信息化標準規范體系中的核心組成因素,確保其統一性能夠為實現執行項目收入自動化分成、規范化管理以及智能化分析等流程提供可靠助力[3]。
一般而言,執行項目識別碼共有12位組成,主要包含的因素有行政區劃碼、順序碼兩個部分,統一政府非稅收入執行項目識別碼,即由財政部門牽頭,針對非稅收入執行項目進行統一賦碼,這一過程中,省級財政部門則在其引導下通過對全國統一執收項目庫專用平臺進行識別碼的獲取,需要注意的是,進行各級財政部分不同編碼體系執收項目的電子標簽的設定,需要保障不能夠對原有執收項目使用管理產生影響的前提下,借助對于規范化標準化手段的應用實現對政府部門非稅收入執行項目的統籌管理。另一方面,地方性財政部門還需要做好對執收項目識別碼與地方執收項目編碼的比對工作,并在《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中進行相關執收項目識別碼的登記與整理,盡可能減少對于原有項目的干擾,確保該工作的順暢開展。
(二)統一政府非稅收入繳款識別碼
對于政府非稅收入繳款識別碼來說,其主要的作用發揮在對于每一筆政府非稅收入執收業務的控制及追蹤工作上,這一全國統一標識,還為各級財政部門進行統一繳款渠道標準化工作落實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作出了標準及規范,這一識別碼相較于上述的識別碼存在一定的差異,其總共為20位設計,實際包含的因素有行政區劃碼、年度標識碼、順序碼以及校驗碼四個部分,省級財政部門在實際進行繳款識別碼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結合各個省市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量,進而統籌部署規劃,實現對于繳款識別碼的合理賦碼,各個地區的財政單位則可以通過繳款識別碼進行對接系統,進而落實信息共享、業務協同等工作。舉例來說,執收單位能夠借助繳款識別碼進行收繳業務的追蹤定位,繳款人借助繳款識別碼則可以隨時隨地在允許范圍內進行自由繳款,從代理銀行視角來看,則能夠借助繳款識別碼進行統一管理全國范圍內的非稅收入代收業務,并與財政非稅管理系統進行自動化對接,各個地區的財政部門則可以經由對繳款識別碼自動匹配的資金及信息的識別獲取,實現對于收繳業務的管控[4]。
(三)構建政府非稅收入全國統一的繳款渠道
構建政府非稅收入全國統一的繳款渠道也是電子化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原則,其需要各個商業銀行主體將統一的接口報文規范、信息交換控制機制作為出發點,并在其的指導下所構建的收繳電子化繳費通道,其可以稱得上是解決當前繳款渠道條款分割、并實現對于收繳行為的規范,強化資金繳庫速度,為繳款人繳款操作提供便利的有效抓手。通常情況下,這一工作的開展還需要財政部分進行標準化需求的制定,并針對接口報文的類別、格式、填報方式、處理原則等規范進行統一的規劃,實現對統一繳款渠道的建設,需要注意的是,各個地區的相關部門必須遵循這一統一繳款渠道的遷移要求,杜絕做出自行建立新的政府非稅收入繳款渠道的行為,會進一步提升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的實效與價值。
(一)重視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的安全管理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工作還必須要重視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構建完善的內部管控機制,確保能夠聯合各個流程單位進行收繳工作的有效監督管理,財政部門則還要保障收繳工作中所涉及的各項文件材料的合法性及有效性,進而針對其的信息傳輸與儲存做出安全防護,另外,各個單位主體機構,必須要重視對于非稅收入收繳工作的日常核對,及時明確交易信息及財政資金之間的統一性與吻合性,避免財不對賬的情況出現,此外,針對電子化收繳管理系統還需要落實安全管理防護,指派專門的工作人員實時進行網絡安全的強化,為該工作的順暢開展建立一道屏障[5]。
(二)健全完善地方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制度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工作也需要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進而確保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約束與指導,以票據、資金以及信息系統管理制度為例,通過對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影響財政部門、執收單位、代理銀行等相關機構的收繳核對工作,且現存的傳統收繳方式也為工作人員的作業流程帶來了不小的阻礙,基于此,就可以建立適宜的資金信息管理制度,并針對資金結算以及會計核算的流程進行規劃統一,確保提升這一流程工作的便捷性與高效性,另一方面,電子化收繳管理中,收繳操作通過網絡劃轉過程會產生相應的電子票號,其是一項重要的憑證信息,這一憑證信息類型與傳統紙質票據之間也存在一定沖突,因此還需要建立電子票據管理制度。總而言之,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各項針對性制度的建立,能夠進一步提升電子化收繳管理的規范性與可靠性。
(三)構建地方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系統
為了進一步推進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工作的開展,還需要進行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系統的構建,由此聯合財政部門、執收單位、代收機構、收款銀行等相關主體單位,落實科學化、全面化的系統配置,為該工作的運轉應用提供可靠合理的工作環境,對于這一系統而言,其需要將上述的統一政府非稅收入執收項目識別碼及繳款識別碼以及統一繳款渠道進行融入,并做好明確的服務板塊劃分,使得相關工作人員能夠一目了然,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的便利[6];
另一方面,針對這一電子化收繳管理系統,還需要確保非稅收入項目體系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具體來說,相關單位在進行收費項目以及收費標準的制定過程中,需要嚴格把控立項審批、合理明確收費標準,并重視對于征詢、論證以及聽證等方式的應用,確保其能夠符合《非稅收入管理條例》中的相關規定,與此同時,還需要進行非稅項目的清除,強化項目庫的合理性與科學化,除此之外,還需暫時保留難以實行費改稅及其他合理合法不需要進行清理的項目,并進行適當的規范調整等,取消非法越權所構建的收費項目,對規范化收費項目進行全面公示,確保信息透明。
(四)組織實施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的培訓與宣傳
對于地方政府的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工作的推行,也是全面落實這一工作,提升財政管理水平的一項重點現實需求,且能夠充分發揮便民利民的價值,基于此,財政部門必須要明確該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的緊急性與必要性,并以此為基礎強化對于財政部門、執收單位、代收機構、收款銀行等主體單位中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教學,全面強化其自身對于專業基礎知識與工作技能的掌握,并及時掌握全面制度以及業務操作,確保熟練提供各項業務辦理及信息系統操作服務,全面規范收繳業務整體流程,此外對于這一電子化收繳管理模式還需要加大宣傳力度,結合現代化信息交互平臺或是線下學校、執法機構等單位,可以實現對其信息推廣告知的目標,代理銀行也可以選擇柜面交易告知、張貼相關宣傳單、播放相關信息視頻等方式的行為,進行這一工作的全面宣傳,確保在根本上不斷拓寬電子化收繳管理模式的覆蓋范圍[7]。
綜上所述,時代發展背景下,地方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工作的開展是必然的,其能夠突破時間及空間局限,為該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在此基礎上,還能有效強化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相關人員需要重視對其的落實,并遵循相關管理規范嚴控各個細節,推動電子化收繳管理工作的普及應用。
[1]高瑋峰.地方政府非稅收入規范化管理研究[D].云南大學,2015:50.
[2]李勇輝,林森.政府非稅收入及其治理研究[J]. 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9(01):56-63.
[3]郭娜.淺議地方政府非稅收入規范化管理[J]. 現代商業,2018(25):49-50.
[4]政府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加快推進[J]. 中國總會計師,2017(02):12.
[5]張敏.以全國統一標準推進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J]. 中國財政,2017(04):38-39.
[6]管躍躍,雷良海. 地方政府非稅收入及其征管研究[J]. 中國林業經濟,2020(02):41-44.
[7]嚴書.非稅收入票據電子化管理[J]. 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2(05):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