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慶
(江蘇新亞勘測設計有限公司,江蘇蘇州 215000)
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內涵豐富,其不僅包含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而且涉及空間數據庫技術等諸多內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規范化的使用測繪地理信息,能有效保證疫情管控的精準程度,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環境。
在疫情精準管控工作中,掌握病例的范圍至關重要;若無法確定病例活動范圍,則會增加了疫情的危害程度和管控難度。新時期,在病例范圍軌跡管理中,系統化的使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能實現病例患者的動態追蹤,這樣不僅能準確掌握病例患者本人的具體信息,而且能清晰獲得患者的活動軌跡范圍,此外,基于該技術掌握病例患者別接觸人群、所到區域后,還能科學合理地進行疫情傳入原因分析,實現疫情的溯源管理。從疫情管控過程來看,要掌握病例范圍軌跡,就必須重視比例基本的采集,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下,可通過高清攝像機獲取病例資料,并在地理信息系統數據輸入、編輯、數據管理、操作及顯示輸出等諸多功能軟件的支撐下,進行比例信息源、數據處理、數據庫、空間分析、數據表達的系統管理,這樣能在精準掌握患者活動范圍空間消息,實現病例對象和疫情的高效化、精確化管理[1]。后疫情時代下,要進一步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在疫情精準管控中的應用效果,還應在確定病例患者活動范圍后,及時進行病例患者密切接觸群體的檢查和隔離處理,這樣能避免疫情在隱性條件下的大范圍傳播,提升疫情精準管控的效率和質量。
開展疫情動態評估,細化區域管理是疫情精準管控的內在需要[2]。結合國家抗疫實際可知,分區域隔離和管理能更有效地遏制疫情傳播,減輕疫情對人民群眾的影響。在抗疫、防疫工作中,我國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支撐下,精確化地開展各省市地區的區域管理,同時對各區域進行疫情的動態評估,這實現了高、中、低風險區的有效區分,有效地滿足了疫情防控需要,實現了特定區域內人民群眾的警示管理。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具體應用中,我國各省多以市、縣為成圖單元,然后以鄉鎮街道為網格,構建疫情動態管控區域圖,并在具體的區域管理圖上劃分高、中、低風險區。在疫情管控中,結合區域疫情危險程度,差異化的采用管控手段,這不僅提升了疫情管控效果和質量,減少了疫情傳入風險的發生,而且為后期復工復產等工作的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有效地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的協同統一。
風險評估是疫情精準管控的首要工作內容,其對于疫情防控效果具有深刻影響。從疫情管控過程來看,疫情評估工作需要工作人員系統全面地掌握被評價對象的范圍軌跡,了解被評價對象是否是病例患者的密切基礎對象,這些資料數據的獲取、分析難度較大,若對這些信息數據處理不當,則極易造成疫情風險評估精度的下降。
新時期,采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開展疫情風險評估工作,能有效地提升疫情風險評估的效率和精度。一方面,在疫情管理中,可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做好省市、縣區的數據交互工作,這樣能在了解新冠疫情整體分布情況的基礎上,掌握本地區疫情發展情況,然后結合具體評估結果,實施本地區的分區、分級管理,這確保了疫情防控的精準性、及時性。另一方面,基于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完成疫情風險評估后,可結合區域的風險等級情況,針對性地制定區域疫情防范對策,實施差異化的管理。如針對疫情較為嚴重的高、中風險區,應從城市居民生活、社會生產實際等諸多方面開進行疫情防控,通過較為嚴格的疫情防控手段,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而對于疫情防控效果突出,處于低風險區的地區,可在持續關注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循序漸進地開展復工估產工作,這種差異化的管控模式適應了疫情防控需要和社會發展需要,確保了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合理性。
疫情流動追蹤是防控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其直接關系著疫情的防控效果,對于縮小疫情傳染范圍,保證人民群眾具有積極作用。譬如,在春節期間,我國短期人口遷徙活動頻繁,人口流動性極愛都熬。受疫情影響,在2020年1月23日時,武漢市作為疫情高風險去宣布“封城”,但是在此之前,離開武漢的人口已經超過了500萬,這些離開武漢的人們是否患有新冠肺炎人們并不確定,這給全國各地的人民帶來極大的威脅。此時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需系統追蹤這些流動人口的去向。
在武漢流出人口動態追蹤中,我國開始使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進行疫情流動追蹤,在該技術下,疫情管控工作者以區域和時間為維度,系統化的計算離開無害人口的流動情況,并繪制春運期間的人口遷移熱力圖,實現了人口流動軌跡的動態把控[3](見表1)。在百度地圖遷移大數據平臺的支撐下,工作人員還能在分析流動人口來源地,目的地的基礎上,實現人口權益規模指數、遷移規模趨勢的準確分析和計算,這為各地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準確的數據支撐。譬如,早在2020年1月29日,我國就通過微信平臺,設計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相同形成在線查詢”的小程序,在這個小程序的作用下,每位曾在春節期間流動的人們均能通過查詢自己的車次、乘車時間和地區,明確自己是否與新冠肺炎患者通行,這對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確保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實效性。
表1 基于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武漢流出人口動態追蹤統計
新冠疫情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生產造成了巨大影響,在疫情時代下,需嚴格監督疫情的變化情況,結合疫情風險程度做好有序復工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按照分區分級的要求開展精準復工復產工作;這為我國后疫情時期的疫情防控和復工管理提供了理論指導[4]。在新時期,應科學合理的使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進行各地區疫情變化情況的精準監控,根據不同風險地區的變化情況開展復工工作。如對于低風險區而言,其應在將防疫工作的重點放在預防境外輸入方面,全面恢復生產和生活秩序;而對于中度風險區而言,應結合本地區的疫情變化情況,實施疫情防控和復工生產的動態調整;而對于高風險區而言,應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疫情集中防控工作,避免疫情的再次傳播。譬如,在后疫情時期,我國各地區逐步開展復產復工工作,但從6月以來,廣州市出現境外輸入患者,增加了本地區疫情防控的風險性,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支撐下開展疫情風險評價,將廣州荔灣區東漖街、沖口街等區域劃為中風險區,再次對該區域進行封閉管理,這避免了疫情的大范圍傳播,提升了疫情防范效果與質量(見圖1)。
圖1 疫情變化監督
結合疫情精準防控實際可知,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不僅準確評估各地區疫情風險程度,而且能實現病例的動態追蹤,此外,規范使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還能實現疫情變化情況的有效監測。以廣州疫情精準防控工作為例,在發現本市有外來輸入病例患者后,廣州市立即啟動新冠疫情精準管控預案,在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支撐下,結合病例范圍軌跡,對本市各地區進行疫情風險評價,經評價,確定東漖街、沖口街、東沙街等5個區域為中度風險區,對這些區域進行封閉式管理。隨后在疫情流動追蹤和風險變化監督中,本省通過“廣州本地寶”微信公眾號更新疫情精準管控情況,在該公眾號平臺下,廣大市民能及時了解涉疫重點小區和場所、解封區域、風險等級名單、疫苗接種情況等,有效地提升了疫情防控管理質量,確保了廣州市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疫情精準管控效果具有深刻影響。新時期,人們只有充分認識到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對疫情防控工作的影響,結合疫情精準防控實際,做好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在疫情風險評估、動態追蹤和變化監測中的應用,才能有效地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保證疫情精準管控質量,保證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生活生產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