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彭劍鋒
我們正面臨百年未遇的大變局時期,它既是數字化、智能化加速運用的新時代,也是國家“十四五”戰略的規劃期和實施期。在這樣一個時代,中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壓力,企業都在進行戰略轉型,都面臨著組織的變革、人才機制的創新、組織與人的關系的重構等問題。我長期從事企業管理咨詢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觀察并思考的問題是,近兩年來中國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面臨哪些新的挑戰?尤其是在“十四五”戰略規劃和實施的新時期,人力資源管理呈現出哪些新的趨勢?企業應該關注一些什么樣的問題?
人才的高質量發展與人力資源效能的提升,應該是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在轉型時期所面臨的核心問題。而從企業的角度看,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相匹配的,是人才的高質量發展,而人才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高品質人才的培養與人力資源的高效能開發與應用。其核心要點主要有六個方面。
第一,確立人才發展的長期價值主義,由以用人為本,以到處挖人轉向以長期發展為本,由追求人才規模到追求人才質量,由追求人才短期有用到長期投入,支撐戰略目標的實現。這就需要我們真正加大技術創新與高質量人才投入,制定創新人才與頂尖人才特殊培養、引進、發展計劃,加速高質量人才梯隊建設,提升人才量級與人才價值創造能量。提高人力資本對企業增長的貢獻度,尤其是創新人才對創新發展的貢獻度。

第二,提質增效,提高人均效能,提高人才勞動生產率。當前企業普遍采用的辦法,是基于數字化精準選人,精益化用人,優化、調整組織結構,壓縮層級,合并職能,減人增效。是依托優化業務與崗位體系,創新勞動組織方式與工作場景體驗,來實現的提質增效。由原來的粗放式人力資源管理,過渡到精益化人才管理,剔除所有人力資源浪費,讓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成為價值創造者,并有價值地工作。
第三,創新人才培養與發展模式,提高人才投入產出效能。當前,很多企業都加大了對人才的投入,但問題在于我們對人才的培訓、發展、投入,往往與企業經營與業務相背離,很多企業為學習而學習,為培訓而培訓。所以,我們提出了人才發展的經營者思維,即通過人才培訓發展,實現經營業績的提升,讓管理改進和變革真實發生,讓戰略有效落地。此外,企業要借助于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追求人才培訓發展理念與技術方法的創新。針對這樣的訴求,我在企業推出了高價值、強體驗、訓戰結合、咨詢式培訓,一站式學習解決方案,情景體驗式教學,多形式培訓工具方法的綜合運用(VR、視頻、微課、動畫、數字化全場景定制體驗學習等等)。此外,還有基于數字化的學習型組織再造,和基于數字化的培訓、學習解決方案與交付,搭建了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學習設計與運營平臺。還有推動企業內部共創式課程開發工作坊,內容資源共創共享生態平臺,網紅直播帶貨學習實戰坊,云直播多場景快樂學習平臺等等。多形式、多層次、多方位地,為人才培訓發展的產品主義與長期價值主義服務。
第四,提高人才配置與人才結構效能。中國企業在當前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加速人力資源的信息化與數字化?我們需要基于大數據,提高人與崗位、人與任務角色的適配性,實現精準、動態配置。尤其要優化人才結構,改變過去人才結構單一化、專業劃分過度精細的局面,真正實現人才的跨界融合。要達成這樣的目標,企業需要兩條道路并行:“之字型”培養與“火箭型”提拔并存,破格提拔年輕人。中國經過幾十年的人力資源的任職資格體系的建設,人才的之字型培養已經成熟,但問題在于我們整個的人才結構使專業過于單一化,無法滿足產業的跨界經營和平臺化的管理需求。所以,一方面,人才要走之字型培養路線,同時還要真正破格、大膽地提拔年輕人。相比于中老年同志,年輕人更具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在華為有這樣的規定,35 歲以上的不能提拔,40 歲的要強制退休,旨在強化人才年輕化。同時,他們對年輕人才的提拔,常常達到連升三級甚至五級的程度,逐漸讓領導班子中的八零九零后,占比達到三分之一以上。人民大學的領導班子中七零后、八零后的占比也有越來越高的趨勢。但是在一些國有企業,正部級單位的領導干部都有五、六十歲了,那么這個組織的活力肯定會受到限制。而八零后、九零后能夠為組織帶來創新,所以,除了之字型的發展道路,還要有破格提拔的火箭型的魄力與速度。

第五,提高人才協同與組織賦能效能,構建基于數字化、平臺化知識共享、協同體系,放大個體人力資源效能。數字化時代,雖然強調個體力量與組織力量并行,但是,無論新生力量有多大,無論個體力量有多強,比如,網紅的個人影響力可以是千萬級的,依然離不開背后的平臺,離不開組織的賦能,因此要建立人力資源共享平臺,與人力資源外包服務體系,實現平臺化+分布式的組織人才管理,不求人才所有,但求人才所用。全球整合技術與人才資源,構建組織資源池及賦能平臺,上升組織資源配置與賦能能力,下沉一線集成資源與綜合作戰能力。
第六,提高人才創新成果轉換效能。當前,企業都在加大人才創新成果的轉換效能,但問題在于很多創新是為創新而創新,沒有真正的客戶化和市場化,沒有真正實現客戶價值的量化,不能提高人力資源價值創造,以及人才創新成果的轉換效能。這就需要創新人才成果績效評價與激勵體系,大量培養真正面對客戶的技術商人,推動創新成果的市場化應用與轉化,否則,創新型人才難以脫穎而出。以上都是組織變革與人力資源管理,所面臨的全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