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秉輝
(中國礦業大學 建筑與設計學院, 江蘇 徐州 221116)
校園安全關乎每一位在校師生的身心健康,近年來,新聞媒體曝光的校園暴力、詐騙、盜竊、意外傷害等情況屢見不鮮, 這些校園安全事故引起了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校園安全保衛舉措,增添校園安全報警柱就是其措施之一,本文從設計的角度,觀察到校園安全報警柱在產品功能、外觀造型、人機工學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當安全事故發生時,這將會影響師生操作的便捷性、報警的及時性等,造成危及生命的后果,因此,校園安全報警柱的設計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東京理工大學的著名質量管理專家狩野紀昭于1984 年提出了Kano 模型[1]。Kano 模型是一種將用戶需求的隱形屬性顯性化的一種評價方法,通過對用戶進行不同的用戶需求分析, 以不同用戶需求對用戶滿意的影響為基礎,對用戶需求進行分類和優先排序,體現了產品性能和用戶滿意之間的非線性關系,設計出產品質量特性符合用戶滿意度的產品。Kano 模型的主要工具有Kano 調查問卷、Kano 評估表以及Kano 調查結果表[2]。 為了識別用戶不同層次的需求,Kano 模型將用戶需求屬性分為5 類:必備質量要素、期望質量要素、魅力質量要素、逆向質量要素、無差異質量要素。其優先級排序為必備質量要素、期望型要素、 魅力質量要素、無差異質量要素、逆向質量要素。 圖1中原點表示行業的平均值,X 軸表示需求實現程度,Y 軸表示用戶滿意度[3]。

圖1 Kano 模型的各質量要素線性關系圖(來自網絡)
Kano 模型的應用十分廣泛,主要用于分析用戶需求及對用戶滿意度產生的影響, 通過引入Better-Worse 重要度函數計算,識別用戶需求的迫切性與重要度,從而為產品設計與服務提供參考依據和理論基礎[4]。 趙玲玲[5]運用Kano 模型分析了滑雪護腕的設計需求優先級,從而設計出一款更加符合用戶需求的滑雪護腕;余森林等[6]運用Kano 模型對功能屬性進行篩選與歸類, 結合Better-Worse 系數分析,明確用戶對功能需求的優先級,準確定位辦公桌的功能設計要素,對辦公桌進行功能改進設計,提高用戶體驗與滿意度;余大麗[7]運用Kano 模型對用戶訴求進行深入調研,并對用戶潛在需求進行有效匯總,對影響重要性的需求進行排序,對廚電PI 設計,以確定提高用戶滿意度的核心需求。
針對校園安全報警柱這一產品, 主要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問卷調研、用戶訪談等方法,初步得到用戶對產品的所有需求,對需求分類、精簡總結出21 個需求關鍵詞,并將關鍵詞從產品功能、外觀造型、人機工程3 個方面進行歸納描述,進行序號標注。根據需求關鍵詞設計Kano 問卷,每一個需求從正反兩方面進行提問,例如:“若安全報警柱具備XX功能,您會覺得……”“若安全報警柱不具備XX 功能,您會覺得……”,每個問題有5 個選項,分別為喜歡、理應如此、無所謂、能忍受、不喜歡,之后對照表1 將回答進行歸類。

表1 校園安全報警柱需求清單
本次調研以大學在校師生為主要調研對象, 在各年級隨機發放問卷。調研方式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制定30 份紙質問卷進行線下調研,100 份電子問卷進行線上調研,經收集篩選,剔除不合邏輯的問卷,有效問卷共113 份。
通過Kano 問卷收集到的數據,運用SPSSAU 對收集的數據進行交叉分析,據Kano 模型評價結果分類對照表,見表2 和最大頻數原則來確定此需求要素的最終屬性。

表2 Kano 模型評價結果分類對照表
統計后得出M、A、I、O 幾項質量的占比SM、SA、SI、SO,并根據數據將需求屬性進行分類,見表3。 根據Better-Worse 系數分析法進行計算,將比重的值帶入,求出滿意度系數(Better)和不滿意度系數(Worse),統計用戶對不同需求的滿意度評級。 計算公式為:

表3 問卷統計的需求類型及需求評估結果
Better(SI)=(A+O)/(A+O+M+I)
Worse(DSI)=(-1)(O+M)/(A+O+M+I)
依據校園安全報警柱的功能屬性計算Better-worse的數值,繪制四象限分位圖,見圖2,明確功能散點劃分到的象限,獲得用戶需求的重要度排序,從而明確優化校園安全報警柱的設計方向。

圖2 Better-worse 系數分析四分位圖
對表3 信息整理可得,21 個需求指標的KANO 屬性,其中有10 個必備屬性的需求、5 個期望屬性的需求、4個魅力屬性的需求。
通過調研, 發現目前校園安全報警柱滿足用戶的部分必備型需求,能夠實現一鍵報警、亮警燈、快速出警、材料經久耐用等基本功能,但在人機操作以及報警方式上,被調研用戶提出報警鍵舒適性體驗不佳、報警方式單一,如果被人圍毆,條件不足以按報警鍵,用戶希望可以通過語音識別“救命”進行報警,增加人機互動多樣性,還有用戶提出刷校園卡報警的提議, 報警的同時能準確告知警衛自己的身份信息,一旦報警人丟失,尋找報警人便有跡可循。此外,網絡信號暢通、標識醒目程度還有待加強,在校園信號較弱區域,可增加5G 網絡的應用,增設信號接收設備,良好的網絡不僅可以保證報警過程暢通,同時也能在心理上緩解報警人的緊張情緒。通過實地調研,目前報警柱的標識主要通過柱體表面的“一鍵報警”字樣和頂部內置的報警燈來增加醒目性,師生反饋不夠明顯,可通過熒光字體、燈光閃爍等方式增加其醒目性和存在感,便于師生遇到危險時尋找,縮短報警時間,增強用戶體驗。
從問卷調研結果中可以看出用戶對360°監控、 視頻通話、報警柱的色彩搭配等有所期望,在校園安全報警柱設計中增加這些要素,用戶會更加滿意,通過二次訪談,用戶反饋目前校園報警柱沒有監控功能, 無法讓警衛人員及時獲取報警柱周圍情況, 報警柱的外觀造型與色彩搭配較為單一,造型多為方正柱體,顏色多為藍色,期望校園安全報警柱能夠彰顯“特色”,成為引人注目的校園安全報警設備。在調研結果中,部分用戶希望報警時獲得防護品用來自衛或者提供躲避空間,在警衛人員未到之際,先進行自救。 此外,在二次訪談中,用戶提出心理疏導也很重要,因此在設計實踐中也考慮了這一需求。
現將用戶需求與校園報警柱的設計關鍵點進行對應分析,根據用戶使用校園報警柱的流程進行思考,總結出對應關系見表4。

表4 用戶需求與設計關鍵點對應關系
在進行功能優先級排序時,首先根據Kano 模型理論長期實踐通常按照“必備>期望>魅力>無差異”的順序進行排序, 其次根據各功能在四分位圖的分布及節約成本的原則,總結出校園安全報警柱的功能設計要素,見表5。

表5 校園安全報警柱的功能設計要素定位
根據Kano 模型分析和Better-worse 系數分析定位校園安全報警柱的功能設計要素, 最終得出校園安全報警柱的改進設計方案,見圖3。 對比現有校園安全報警柱的功能,依照需求優先級,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語音識別報警、刷卡報警的報警方式;改進了按鍵角度,增加了攝像、360°監控、太陽能供電和視頻通話等功能;通過熒光字、電子屏和燈光強化醒目性;通過電子地圖規劃最佳出警路線,滿足快速出警的需求。

圖3 校園安全報警柱設計方案
本文以在校師生的安全為出發點, 研究了校園安全報警柱的功能設計要素。 根據報警行為過程中用戶所產生的需求,通過Kano 模型理論進行需求分析和功能屬性歸類,深入挖掘了用戶的必備型需求、期望型需求和魅力型需求。結合Better-worse 系數計算得到較為客觀和準確地用戶需求重要度排序,構建可視化的四象限散點圖,歸納出重點功能設計要素,提出可行的設計方案,滿足用戶的優先級需求,從而提高用戶體驗與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