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番,白 航
(1.廣東省土地開發整治中心,廣東 廣州 510635;2.廣東省國土資源測繪院,廣東 廣州 510635)
自然資源部農村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1]在備案指標、統計分析、信息糾錯和修改、及圖文一體化等多個方面不能滿足廣東省自然資源部門在土地整治監測監管方面的工作需要,因此廣東省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進展報備管理系統于2013年應運而生,已成為廣東省土地整治項目集中統一管理和全程全面監管的有力支撐。系統運行過程中,不斷有構建自然資源管理工作新格局的新要求提出,如“十三五”以來我省開始探索高標準農田建設統一上圖入庫、耕地提質改造、土地復墾信息備案及土地復墾“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非農建設占用水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等新類型土地整治,因此,為了實現對各級各類土地整治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提升管理效能,進一步加強對土地整治項目的動態監測監管,設計并實現了廣東省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
1)完善全省土地整治監測監管平臺。實時掌握耕地提質改造和墾造水田、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復墾、耕作層剝離利用等各類土地整治項目的實施進展情況,實現全程監管、精準管理,為動態掌握全省土地整治建設基本情況、實施進展和建設成效提供基礎支撐,提升全省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的能力。
2)建成全省土地整治“一張圖”。整理好全省土地整治規劃、墾造水田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土地復墾項目、土地整治歷史項目(包括開發補充耕地項目、省級以上投資土地整治項目、市縣級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項目等)、耕作層剝離利用項目等土地整治相關數據,建成全省土地整治“一張圖”,實現全省土地整治項目位置明確、地類正確、面積準確,為全省土地整治大數據分析夯實基礎。
3)規范數據輸入輸出接口,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換平臺。一方面確保順利推送至自然資源部農村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另一方面促進國土資源成果在不同部門和市縣級自然資源部門之間高效利用、共享。
4)強化輔助決策功能。充分利用國土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以土地整治信息的全程監管和精準管理為核心,以強化監測統計功能為重點,以前置上圖核實為關鍵環節,力爭實現監管信息全面化、數據核實規范化、常規統計快捷化,從而實時、快速地為各部門提供有效數據。
廣東省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以計算機軟硬件與網絡平臺為依托,以政策、法規、規范、標準、信息化機構以及安全體系為保障,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墾造水田建設、土地復墾實施等土地整治核心業務數據庫為基礎支撐,滿足廣東省土地整治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技術要求,符合國土資源“一張圖”建設相關技術規定,基于廣東省政務云平臺資源,依托3S技術,按照統一的標準,建立全省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數據庫的組織、管理、維護和更新體系[3],采用B/S架構為主, C/S架構為輔的服務方式,采用成熟的電子政務平臺框架,搭建各類土地整治監測監管業務應用。系統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廣東省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總體架構
廣東省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功能主要基于當前省級土地整治業務需求進行設計,其功能包括墾造水田信息備案子系統、高標準農田信息備案子系統、土地整治歷史項目信息備案子系統、土地復墾信息備案子系統、土地整治一張圖子系統、土地整治移動監測子系統、從業單位統計分析子系統、土地整治項目綜合監管子系統、數據共享交換子系統等。系統功能設計如圖2所示。

圖2 廣東省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功能模塊
2.2.1 墾造水田信息備案子系統
1)年度任務管理。按照不突破省級計劃的要求,逐級分解墾造水田年度任務到縣級,實現墾造水田項目分年度按計劃開展實施。
2)實施進展的監測監管。通過墾造水田項目的立項、規劃設計與預算批復、實施、重大變更、核發驗收意見函、核發驗收確認函等關鍵環節的信息備案,實現對項目進度和施工情況的實時監測。
3)建后管護。項目驗收后,通過廣東省土地整治移動監測APP進行現場拍照,每張照片記錄時間和地點,實現對項目區實地種植情況和工程設施管護情況的監管。
4)數據推送。省級用戶及時利用接口服務推送項目數據至部農村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確保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能夠及時使用。
5)輔助開展新增耕地的年度變更。根據系統中報備的地塊坐標、新增和改造為水田坐標范圍,輔助開展年度變更調查中新增耕地變更情況,確保新增耕地變更率達到相關要求。
2.2.2 土地復墾信息備案子系統
系統中土地復墾備案子系統主要包括礦山復墾、臨時用地復墾、歷史遺留損毀土地復墾、自然災害和其他事件損毀土地復墾等4個類型。歷史遺留損毀土地復墾和自然災害損毀土地復墾以立項、方案編制和預算批復、實施、驗收等一般項目管理的方式開展信息備案。
1)復墾任務庫管理。系統自動獲取礦山許可備案系統、臨時用地備案系統中的基礎信息,建立礦山土地復墾任務庫和臨時用地土地復墾任務庫。
2)實施進展的監測監管。通過土地復墾項目的方案編制、實施、重大變更、驗收等關鍵環節的信息備案,實現對項目進度和施工情況的監測。同時對比任務庫,可分析出應復墾和未復墾地塊。
3)“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一是自動對任務庫進行篩選,進入省級土地復墾義務人名錄庫,明確省級土地復墾隨機抽查對象。二是建立包括土地整治專家庫和執法工作人員等的監督檢查人員名錄庫。三是建立隨機抽查機制。四是實現部分內業上圖核實工作。五是建立實地隨機抽查情況檔案庫。六是可自動形成年度“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報告。
2.2.3 高標準農田信息備案子系統
1)年度任務管理。逐級分解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年度任務,實現分年度按計劃開展實施。
2)實施進展的監測監管。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立項、規劃設計與預算批復、實施、重大變更、核發驗收意見函、核發驗收確認函等關鍵環節的信息備案,實現對項目進度和施工情況的實時監測。
3)非農建設占用高標。通過建立全省統一的高標準農田一張圖,較好地輔助開展非農建設占用高標準農田的審查工作。
2.2.4 耕作層剝離利用信息備案子系統
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全省非農建設占用水田的耕作層剝離再利用進行監測監管,以科學統籌安排剝離、運輸、堆存、利用等銜接工作,輔助提高墾造水田、拆舊復墾、土地復墾以及國土生態修復等工程中對耕作層土壤的利用效率,推動“剝-運-覆”同步實施,降低成本,提高耕作層土壤再利用綜合效益。
1)任務庫管理。通過與廣東省土地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建立數據接口,實時獲取建設用地報批占用水田的數據信息,明確全省必須開展耕作層剝離工作的地塊,形成全省非農建設占用水田的耕作層剝離任務庫。
2)實施進展的監測監管。通過耕作層剝離方案編制、實施、重大變更、驗收、再利用情況跟蹤等關鍵環節的信息備案,實現對項目進度和施工情況的監測。同時對比任務庫,可分析出應剝和未剝地塊,加強對其的監管。
3)耕作層剝離信息公開。基于廣東省國土資源廳的官方網站上信息公開功能,建立耕作層土壤剝離區和土壤儲存區信息公開模塊,實現耕作層土壤剝離信息的共享。
2.2.5 土地整治歷史項目信息備案子系統
1)實施進展的監測監管。與部農村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一致,采用項目計劃與預算下達階段、實施階段、驗收階段等關鍵環節的信息備案,跟進土地整治歷史項目的收尾歸檔工作。
2)數據推送。及時推送至部農村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
2.2.6 土地整治一張圖子系統
土地整治一張圖子系統模塊,實現了建設規模紅線、建成高標準農田紅線、新增和改造為水田地塊、土地復墾地塊、耕作層剝離區和儲存區等各類項目紅線的地圖定位功能,并可疊加影像、現狀圖、專題要素等,實現瀏覽查看和數值分析等。
1)重疊檢查。建成土地整治一張圖,避免同類土地整治項目紅線的重疊情況,如不同部門、不同年度的高標準農田范圍重疊;墾造水田與高標準農田重疊;以及新增耕地范圍重疊等。
2)統計分析。基于五大類項目備案信息進行統計分析,輔助決策。
3)專題分析。基于歷年土地利用現狀圖、影像圖、耕地質量等別數據庫、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行政區劃等國土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開展各類專題分析,提供一種便捷的內業核實手段,如輔助開展墾造水田項目范圍中地類符合審查、土地復墾是否壓占基本農田的審查等,能有效解決部分項目建設單位因資料短缺和信息化水平較差導致可行性研究報告質量不高的問題。
2.2.7 土地整治移動監管子系統
1)進度和質量監管。通過土地整治移動監測APP開展施工前、施工中、完工后的實地信息采集工作,采集的內容主要包括施工或管護的內容、現場問題、采集時間等文字信息以及照片信息,實現對項目整體進度、單位工程、分部工程,以及隱蔽工程等進行監管,確保工程建設實施更加規范化。同時系統設置實地采集照片工作要與監管系統中填報項目施工進度保持一致,有效避免了虛假填報進度。
2)建后管護。對補充耕地的后續種植利用情況拍攝實地照片,輔助開展儲備補充耕地項目的管護核查,以及擴展應用到日常耕地巡查[4]。
廣東省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當前承擔了農業農村部門牽頭負責的高標準農田上圖入庫工作和自然資源部門負責的墾造水田、土地復墾、土地整治歷史項目、耕作層剝離利用等信息備案工作。因此,當前系統中存在自然資源部門用戶、農業農村部門用戶、土地整治監理用戶等三類用戶。自然資源部門用戶分為瀏覽用戶和編輯用戶,分別可瀏覽和編輯各類土地整治信息備案子系統。農業農村部門用戶為瀏覽用戶,僅可查看高標準農田信息備案子系統相關信息。土地整治監理用戶可使用土地整治移動監管子系統瀏覽項目基本信息、拍攝實地照片、上傳照片等。為了能夠適應廣東省不斷更新變化的土地整治業務新常態,系統根據業務需求的變化,靈活配置用戶角色、權限。
系統主要網絡環境為政務外網,但土地整治移動監測子系統部署在互聯網上,同時監測監管系統與國土資源業務網上農村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省政務外網上的用地報批系統、臨時用地備案系統,市級土地整治項目管理系統等多個外部系統實現了數據交互(圖3)。具體情況如下:一是通過系統定時自動向廣東省國土資源“一張圖”數據中心推送數據,實現了在政務外網環境下的省級跨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并通過提供標準化數據批量導入接口,使有自建系統的市縣可自動備案項目信息到監測監管系統;二是通過在政務外網環境中安裝使用單向光閘,實現了直接推送土地整治項目數據至農村土地整治監測監管系統(網絡環境為國土資源業務網,且與政務外網物理隔離);三是本系統實現了互聯網環境下的移動監測APP能夠上傳照片到監管平臺進行統一管理的功能,同時實現了移動監測APP可隨時查詢項目基本信息,并更新緩存項目信息,保障了監測管理的動態性和同步化。

圖3 系統數據共享與交互關系圖
廣東省土地整治工作面臨較大的挑戰,現有系統建設初期已考慮到了可擴展性,因此系統能夠靈活地根據新需求不斷升級完善,同時也要考慮到不斷提高監測監管效率和質量,更好地為耕地保護和生態修復的監測監管工作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