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楓
“十四五”開局,首個中國經濟的半年報,鏗鏘有力,亮出了沉甸甸的分量。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這9組數據彰顯了“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態勢:
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1904億元,同比增長23.0%;
夏糧總產量14582萬噸,同比增加296.7萬噸;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9%;
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55900億元,同比增長12.6%;
貨物進出口總額180651億元,同比增長27.1%;
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5%;
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63.5%;
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同比名義增長12.6%;
可以看出,經歷疫情“大考”的中國經濟,正在復蘇路上穩健前行,顯示出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
上半年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新動能快速成長,質量效益穩步提高。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6%,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產量等表現搶眼。這表明,中國經濟正在加速轉向科技驅動,數字經濟、新技術基礎設施、綠色技術等經濟增長新引擎不斷增強,同時也充分顯示了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所取得的成效。這為全球經濟復蘇增添了創新活力。
放眼全球,新冠疫情給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世界貿易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令全球市場供需錯配問題凸顯。上半年,中國外貿企業開足馬力促生產、趕訂單,實現了中國貨物進出口同比增長27.1%,貿易結構持續優化,切實為穩住全球貿易“大盤”,推動全球貿易復蘇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更好的促成全球合作共贏,近年來,我國從統籌推進21個自貿試驗區建設,到高質量高標準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從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到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廣交會、服貿會、進博會、消博會等重大展會已形成“矩陣”,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市場的強大“磁力”。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來之不易,也為下半年經濟運行打下了良好基礎。從影響下半年經濟走勢的因素來看,總體上支持經濟進一步恢復、進一步向好的因素在逐漸累積、逐漸增多。
奮進之路非坦途,我們深深懂得,越是形勢向好,越要保持戰略定力。
2021年“下半場”已經開啟,唯有乘勢而上、開拓進取,方能助力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從而與世界分享中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