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依


嶺南盛夏,蟬鳴入耳,增城荔枝亦紅遍滿山
2021年廣東荔枝迎豐收大年,據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消息,今年廣東荔枝預產量達143.71萬噸,超過全國預產量的一半。可以說,每兩顆荔枝,就有一顆產自廣東。
“嶺南佳果數荔枝,荔枝之鄉數增城”,增城作為廣東眾多荔枝產區中的佼佼者,有著70多個荔枝品種,1700年的種植歷史,是全國著名的荔枝之鄉與“中國荔枝郵票”原發地。今年,增城荔枝種植面積18.38萬畝,預計總產量達4.1萬噸,六七月份陸續上市。
近日,“廣州阿姨解封后即刻回增城食荔枝”的詞條上了熱搜,這也印證著增城荔枝的品質和口感廣受好評,視頻和評論區所提及的桂味、糯米糍、仙進奉、水晶球等皆為增城本地特色的荔枝品種。
電商助“荔” 開拓好市場
采摘環節,電商平臺采取產地直采、當天采摘當天發貨的方式。工人清晨5點開始在果園采摘,上午11點采摘結束,隨后立即裝冷鏈車低溫預冷,并在冷庫內剪枝加工。這樣一來,可以保證每一顆荔枝在短期內仍能保鮮如初,不變色變味。
運輸環節,增城區全面協同各大電商、物流集團,將生鮮冷鏈直達的配送版圖覆蓋至全國各大省市。開設“廣州-北京”荔枝專機,提升北方地區消費者體驗;在上海、廣州地區開通今夜達服務,多地區開通次日達服務,深耕一線城市“最后1公里”配送。
此外,增城區搭上互聯網發展的快車,將增城荔枝上線到各個電商平臺進行銷售,并聯合銀行給予購買荔枝用戶“單個客戶5折優惠”的補貼政策,由此售出的荔枝取得了十分可觀的收益。
技術賦“荔” 打造好品牌
品質決定能否走出去,技術則決定能走多遠。去年增城區出臺了《增城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意見》,實施以后取得了初步成效。
增城區制定了一批優質增城荔枝生產技術規程和7項優質增城荔枝分級標準。在增城仙村鎮的仙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果場里,一條荔果自動分揀線正在調試中,生產線投入使用后,可自動將荔果分揀出三個等級。這個果場種植面積約500畝,主要種植仙進奉和桂味兩個優質品種,這使增城荔枝完成了從“經驗分揀”向“自動分等級分揀”的轉變。
“今年,我們上馬了荔枝分揀、包裝生產線,不但效率大大提高,也節省了人力成本。”增城區創鮮農業董事長劉淑芬在一次采訪中說。
值得一提的是,增城利用荔枝樹干成功培育出了鐵皮石斛,并于今年初獲良好的經濟效益。該項生態種植技術的創新點是,在荔枝樹正常生長的條件下,利用荔枝樹的樹干培育鐵皮石斛。這種“荔枝+石斛”的培育模式,不僅不會影響荔枝原有的產量和品質,還充分挖掘荔枝樹現有的生態空間,為果農獲得新的經濟產出。
海外出“荔” 變身世界果
增城區不僅在線上線下的推介、營銷活動上下功夫,通過打造荔枝特色小鎮、舉辦增城荔枝文旅節、鼓勵進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持續擦亮“增城荔枝”品牌。2021年,增城荔枝出口也迎來新的突破。
今年,增城“妃子笑”荔枝首次踏入歐洲市場。一批“妃子笑”荔枝采摘完畢后,6.5小時即可抵達歐洲。為了保障出口荔枝的新鮮度,增城海關采取“預約優先、一次查驗、快速放行”措施,壓縮通關時間,一般10分鐘即可完成檢驗。
今年,增城荔枝也是首次銷往日本市場,出口總量約20噸。這次增城荔枝出口首次采用田間小站降溫、預冷設備,以12℃的溫度環境,為荔枝去除‘田頭熱,使預冷過的荔枝延長保鮮期3天左右。這是今年荔枝季開始應用的荔枝保鮮新舉措,已在多個荔枝產區產生了良好的荔枝預冷、保鮮效果。
增城荔枝陸續走進歐洲、非洲、中東等市場后成功打開東亞市場,這對增城荔枝意義重大,是增城荔枝向世界展示好品質,打造好品牌的重要舉措,實現了增城荔枝晉階世界水果的新跨越。
同質阻“荔” 深耕品牌路
增城荔枝作為廣東農產品品牌中的一張名片,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科技的賦能與電商的助力,都成為“增美荔”發展的有利條件。然而,多年來局囿于地域的限制,增城荔枝一直不能突破品牌傳播的空間瓶頸。
品牌整合理念的不足、包裝設計的滯后、專業組織化程度的不高,都成為“增美荔”發展的一些阻力,導致經濟效益難以達到理想化的預期。
近年來,在廣東省農產品品牌建設戰略帶動下,創建了一批區域荔枝品牌:如茂名荔枝、東莞荔枝、惠州荔枝等。這些品牌與增城荔枝競爭市場,存在同質化嚴重、價格競爭等。增城荔枝若想突圍,獲得更加長足的發展,品牌建設是不能落下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