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婧怡
事業單位工會加強和規范財務會計管理,通過經濟杠桿調動干部員工積極性、激發其主人翁責任感是發揮工會群眾性組織作用的重要形式,也是把改革成果惠及于民的重要體現。客觀地講,當前很多事業單位工會財務會計管理中仍存在著基礎工作薄弱、制度建設缺失、人員素質偏低、隊伍建設不規范等問題,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推進工會財務會計管理規范化建設,既是發揮工會組織經濟職能的重要抓手,也是發揮工會組織橋梁和紐帶作用的重要手段。本文據此進行研究,旨在剖析事業單位工會財務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找出與財務會計規范化管理要求的差距,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一、工會財務會計規范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工會經費預算編制、執行不夠規范
1.預算編制的認識有偏差。有的工會相關部門認為預算管理是財務部門的事情,對預算編制的參與度不高,信息使用率整體上比較低,只將它視為獲取資金的措施,因此預算編制大部分來自于上層決策,下層只負責申報,導致彼此之間脫節。
2.編制策略有待完善,編制使用模式和方法不科學。很多基層工作者都采用上一年數據作為基數計算,結合“基數+增長”來測算,整體比較粗散,未考慮到當年實際情況,使預算缺乏合理的量化依據。
3.預算實際編制監管有缺失。一些基層工作者在負責相關業務時,只是蓋章認可,走程序,沒有實際地對預算進行實體化審核。同時,由于經費使用的主體為工會各相關部門,財務部門的職能是對其經費使用進行監管,這也是導致預算執行率過低的原因。
(二)對工會財務工作重視不夠
在當前工會財務會計規范化管理中,首要的影響因素是相關工作人員的意識和態度,如重視度不足,各項工作的運行都會受到相應的影響。事業單位不把工會管理作為整體工作重要組成部分來認識和對待,對工會財務工作管理不重視。在工會機構設置和人員安排上,視工會為附屬性邊緣化機構,對工會領導人員的安排以照顧、安置為主,導致工會組織機構,特別是財務管理難以納入單位正常財務管理范疇。事業單位在對工會人員配置問題上,經常以人員編制緊張、辦公場所場地等條件限制為由,不按專業資質標準配置工會財會人員,不按照全國總工會統一標準配備使用財務核算軟件,使一些工會不具備利用網絡信息核算軟件技術處理財務會計核算業務的能力。
(三)工會財務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偏低
當前,大多數事業單位工會財務人員為兼職人員,流動性大、財務人員隊伍不穩定,一方面造成了工會財務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偏低,另一方也存在著違反賬務崗位設置的行為。工會費用不按照收支兩條線管理,票據開具和處理不按核算軟件和國家規定標準進行,超出標準或者在標準之外使用工會經費的情況屢屢發生。會計業務處理不符合時間和時限的規定,業務處理拖拉,影響工作的準確性。工會財務會計管理基礎工作薄弱,科目應用不合理、財務資料歸檔整理不及時、上報會計資料缺少連續性,容易產生資料流失,財務管理存在漏洞和隱患。
(四)工會費用管理、使用、監管存在漏洞
工會財務會計人員專業素質能力不強,造成工會財務費用管理、資產管理、日常的會計處理事務有效性降低、發現和應對財務風險能力低下,導致管理經費過程中出現紕漏的機率大增,工會費用使用功能難以發揮。工會經費使用未設立獨立賬戶、未編制工會經費收支預算表或編制后未按預算開支經費,造成工會經費的使用比較隨意,不能集中財力用于勞動競賽、困難職工互助等服務群眾活動。對于所收經費也沒按相關措施落實和提交,直接將工會經費納入到單位財務的“大盤子”混合使用。以上各種不合規做法使工會財務會計規定標準難以執行,獨立核算不能實現,違反工會費用使用規定。
(五)工會財務會計管理制度不健全
工會財務會計管理缺乏完整有效的制度作為保障,造成工會財務管理和工會規定不相符合。工會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規定執行不規范,導致工會費用管理失效,存在一定的財務風險。工會經費使用管理沒有建立監管機制,造成工會經費挪用濫用情況比較普遍。工會財務會計不能合理合法使用工會經費,導致部分事業單位干部員工不了解工會經費的來源,不清楚工會費用使用去向,工會經費難以發揮助力改革的經濟杠桿作用。工會會計隊伍建設缺乏長遠規劃、財務人員素質偏低、財務人員不能獨立進行財務管理工作,通過外聘兼職人員解決問題的方式,造成了財務管理與法律規定要求相背離的現象。
二、加強工會財務會計管理規范化建設
(一)提高政治站位,夯實財務基層
事業單位要把工會管理作為單位管理的重要環節,為工會財務會計管理規范化建設提供保障。發揮事業單位領導的核心作用,把工會組織放在發揮工會群眾性組織作用、加強與黨組織聯系的橋梁紐帶作用的高度,把加強工會財務會計規范化管理作為激發員工投身改革積極性、主動性的重要載體。組織工會財務會計人員開展財務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宣傳、教育和普及,提高現代條件下運用新科技、新技能處理會計工作的方式方法。按照全國總工會關于會計工作管理的崗位職責、業務能力要求,挑選業務能力強、思想素質好、具有敬業精神的財會人員充實到會計管理崗位。
開展財會管理人員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建設,加強對會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規范工會財務管理作為提升財務管理基礎工程、核心工程和實質工程來嚴肅對待。建立嚴格的考評制度、擇優上崗制度,確保財務管理人員的思想認識和觀念實現新的飛躍。通過加深對工會財務會計管理規范化認識,加強對工會財務規范化建設的領導,逐步規范財務會計管理的各項工作,促進各級工會組織用好、用活工會經費,保證工會資產、資金運行的完整性,保證工會經費經濟杠桿作用的正常發揮。以此促進事業單位工會會計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提升相關工作者業務實力,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進而提高基層業務質量,使得具體使用各類經費、資產管理、財務預算、會費收繳工作可以得到高效推進,整體業務能夠提升到新水平、高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