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2—4月,由北約前秘書長、丹麥前首相拉斯穆森創辦的民主國家聯盟基金會和德國民調機構拉塔納公司,在全球53個國家的5萬多人中開展了一項名為“2021民主認知指數”的調查。5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受訪者中有44%的人擔心美國會對本國民主構成威脅。同時,有50%的美國受訪者尤其擔心自己國家并非民主國家,更有59%的美國受訪者認為美國政府只代表少數團體利益。該調查結果說明,長期以來以“民主燈塔”自居的美國已淪為“民主陷阱”,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越來越認識到其鼓吹的“民主”的虛偽性。
民主的原意是指人民的統治,或者說,人民當家作主,因而人民授權是政治權力贏得其正當性的唯一來源。長期以來,美國將美式民主自詡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但是,“2021民主認知指數”調查結果表明,美式民主對其公民的回應性顯然存在嚴重不足,因而在自己國家內部已不再享有廣泛的認同度。民主的真實性,既體現為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形式,即人民有足夠的能力和充分的渠道實現當家作主,也體現為人民當家作主的目的和效果,即政治制度的運行應盡可能回應人民的需求、盡可能促進國家的發展且保障發展成果為廣大人民所共同享有。
美國建國之初,財產權是投票權的基石。“一人一票、票票等值”原則在美國的確立,實際上經歷了近二百年相當曲折的斗爭過程,“精英—平民”對立的公民權斗爭是美國從精英共和向大眾民主發展演進的推動力。自20世紀下半葉開始,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美國成年公民平等享有選舉權,是以競爭性選舉為核心的美式民主的基石。然而,美式大眾民主政治與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互洽,因為占人口大多數的中下階層可以通過大眾民主政治機制提出經濟社會權利平等的訴求,而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必然要求確保財產安全和經濟自由,在本質上則是追求資本獲取利潤的自由。
為了對這種“不互洽”進行“糾偏”,一方面,大眾民主的本質被逐步界定為一種程序,美式民主被逐漸等同于兩黨之間進行的競爭性選舉,從而以財富掌控選舉政治的方式確保精英階層對美國的統治;另一方面,將公民權進行解構,在強化對民事權利(財產權利)的保障的同時限制社會權利,例如堅持“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憲法原則,給經濟社會平等訴求冠以“福利陷阱”的污名等。
所以,大眾民主政治未能將中低層普通民眾結果正義的訴求納入美式民主的主要議程,也未能遏制美國日益加劇的不平等。如美國學者皮特·特敏在《消失的中產階級》一書中所指出的,“美國正在成為一個由富人和窮人組成的國家”。這一現象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尤為突出:數千萬美國普通民眾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失去工作、健康和財富。2021年1月,多達10%以上的美國成年人表示他們在過去一周里有時或者經常吃不飽。與此相反,根據《福布斯》年度億萬富翁報告,從2020年3月到2021年1月,600多名美國億萬富翁的財富總額從大約2.95萬億美元增加到4.09萬億美元,增長了38.6%,其中最富有的五個美國人的財富增長達到了85%。
顯然,美式民主未能保障美國的發展成果為廣大美國人民所共享,并且不平等性正在扭曲美國社會:經由美式民主政治程序通過的2017年《減稅和就業法案》為美國大企業提供了合法避稅途徑。2020財年至少有55家最大的美國企業沒有繳納聯邦企業所得稅,反而享受了高達120億美元的稅收減免。因此,美式民主程序已經很難吸納和消解美國社會日益積聚的不滿。無論是從程序正義還是從結果正義出發,美式民主的真實性在美國國內都已經失去了普遍信任。
被稱為“美國憲法之父”的麥迪遜曾預期,“由人民代表發出的公眾呼聲,要比人民自己為此集會和親自提出意見更能符合公共利益”。但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為,今天的美式民主已經淪為美國上層1%的人的“民有、民治、民享”。斯蒂格利茨的判斷與“2021民主認知指數”調查中多數美國受訪者的意見是一致的。
贏得選舉是政黨的根本追求,政黨利益高于國家和人民的公共利益是美國兩黨政治與生俱來的缺陷。政治和經濟寡頭們對美式民主政治運行的實際影響力已經遠遠超過中產階級和底層民眾,美式民主日益退化為一種受特殊利益操縱的討價還價的寡頭政治制度。公民權的內涵在不斷弱化和虛化,美國諸多結構性問題沒有通過周而復始的選舉程序而得到根本性解決。于是,以各種新形式出現的“精英—平民”對立的公民權斗爭在美國再次興起,且愈演愈烈。
為了淡化階級不平等實質和避免公民權斗爭向社會革命演進,經濟民族主義、移民矛盾、族群矛盾、文化沖突等議題被炒作為美國兩黨政治的新焦點。從地域、階層、種族、職業、性別、年齡、文化認同、受教育程度、暴力犯罪等多個維度分析,美國內部的嚴重撕裂仍在持續。這種撕裂破壞了美式民主政治有效運轉的基本共識,也進一步導致多數美國民眾不再認可美式民主的代表性,而是將美國政府視為少數團體利益的代表。
美國歷史學家方納曾經認為,許多美國人相信美國的政策和體制代表了一個應為其他國家所仿效的榜樣。今天,不僅美國人自己對美式民主的真實性和代表性產生了懷疑,而且“2021民主認知指數”調查結果顯示,全球相當比重的受訪者擔心美國會對其他國家的民主造成威脅。
美式民主只是全球多樣化治理方式的一種。民主是內生的、歷史的、發展的,是一種植根于各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因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不同而呈現出多樣化的政治文明。在歷史的語境中,民主是一種人類社會治理方式,并且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才被廣泛視為好的治理方式。冷戰期間,蘇東集團主張自己代表民主,美西方主張自己代表自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自詡為“自由世界”,以蘇聯為首的東方世界被叫作民主世界。冷戰結束后,美西方才主張自己也代表民主,美式民主被標榜為“普世價值”也是冷戰結束后的事情。
在西方政治學中,“民主”涵蓋了從古代雅典大眾政府到現代代議制政府的多種政權形式。現代西方民主名義下也存在著多種形式的民主政體和治理方式,例如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法國的半總統制、德國的議會共和制都顯著區別于美式民主制度。無視世界制度文明多樣性的存在,將美式民主視為唯一的政治標準甚至道德標準,不僅是對歷史的無知,更是對包括西方其他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歷史和不同治理方式的蔑視。
20世紀末冷戰結束后,美國將自己塑造為“民主燈塔”,將美式民主作為“普世價值”向全球推廣。只有進行符合美式民主標準的“民主化”,其他國家才能被美國主導的國際話語權體系所接受和認可,美國甚至采用軍事手段打擊和改造不愿意接受其制度安排的國家。然而,從阿富汗、伊拉克等被美國進行“民主輸出”的國家現狀來看,美國輸出給他們的不是和平與發展,而是無休止的戰亂、平民傷亡、難民流離失所和恐怖勢力蔓延——難怪強推美式民主已經被視為對他國民主的威脅與破壞。
經濟全球化使整個世界越來越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個國家和各國人民的自主性不斷增強,美國繼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已經缺乏現實土壤。美國的過度擴張使其內在矛盾不斷加劇,美國“民主燈塔”的虛偽性已經昭然若揭。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將美式民主強加于人、用“普世價值”重塑世界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