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杰

鹿 毅/圖
習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為《浙江日報》“之江新語”欄目撰寫了200多篇短論,2007年,浙江日報社以《之江新語》為書名將其結集出版。開卷有益,系統研讀《之江新語》系列短論,特別是書中《心無百姓莫為“官”》《珍惜在位時》和《不求“官”有多大,但求無愧于民》等文章,就像是父母對孩子的諄諄教導,語重心長。這些內容,在我看來,一是反映了習近平同志具有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認知和情懷,二是表現出他對治黨治國、改革發展和社會弊端的明察秋毫和勇于擔當,三是體現了他對領導干部的諄諄教誨和殷切期望。
俗話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碑斍?,有的領導干部想自己的事多,想群眾的事少,少了瑞雪兆豐年的心動,少了春雨貴如油的喜悅,少了茅屋為秋風所破的憂思。只有與群眾一塊苦一塊干,才能真切體會群眾生活的艱辛疾苦,才能知道他們想什么、盼什么,才能體會“為官不易”“工作不易”,才能知道工作離群眾期待的差距,才能繃緊為民服務的神經,少一些心安理得的心態。
《孟子·梁惠王下》篇中有這么一句話:“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焙芎玫仃U述了官與民的關系。為官者應該好好借鑒一下,好好體驗一下古人的為官之道。
因此,為官者對待人民群眾必須有“三真”,即“真心尊重、真情交往、真誠服務”,才能博得群眾的支持與認可。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少部分為官者“官本位”思想嚴重,顯擺架子,認為自己的身份就是“官”,是拿國家俸祿的“官”,時時處處必須高人一等,平時不屑與百姓接觸,對百姓的冷暖憂樂不關心,與百姓缺乏最基本的交流與溝通,最終導致干群關系惡化,以致開展工作困難重重、阻力巨大。有時,有的官員為了完成上級交辦的相關任務,利用行政手段強制執行,結果造成影響很大的沖突事件。他們的工作方法之粗暴,工作方式之簡單,簡直讓人瞠目結舌!要知道,自古以來,人民乃官吏之父母,一粥一飯當思父母養育恩;權力乃人民之公器,一舉一動勿忘人民公仆身。就連一代偉人鄧小平同志尚且如此說:“我是人民的兒子?!惫伯a黨人來自群眾,關心群眾冷暖,惦念群眾疾苦應是本分,應該在心中時刻牢記。
東漢末年政論家王充在其著作《論衡》中說:“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意為房屋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與否,老百姓的評說最重要,因為旁觀者清。如果每個官員都能夠親臨轄區百姓之宇下,親身感受一下百姓屋漏雨與否,體察政策得失與否,那么,對工作的開展無疑是大有裨益的。只要為官者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權益,何愁工作不能順利推進?因此,為官,必須對得起黨性;做事,必須對得起百姓;為人,必須對得起良心。這才是為官的基本準則。
為官者,應當常懷為民之心,聽百姓之言,察百姓之難,解百姓之苦。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作為人民的公仆,如何才能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之間血脈相連?言簡意賅,就是要始終堅持“以百姓心為心”。
楊善洲說:“我當領導,是給整個保山地區當的,不是給我們一家人當?!鳖I導干部要堅定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樹立“食民之祿,擔民之憂”的意識,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時時處處以人民群眾利益為先,像楊善洲那樣挽起褲腿,把自己作為群眾中的一員,當群眾的子女,與群眾“零距離”,真正地深入“民間”,更多地聽到“民聲”。
在此,建議為官者時刻為自己準備“三盆水”:一盆水洗洗頭,清醒頭腦明方向;一盆水洗洗手,面對誘惑手不癢;一盆水洗洗腳,立穩腳跟身不斜。
首先,要做群眾的學生。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學習是保持進步的最好辦法,“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荀子有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蓖瑯?,不向群眾學習,則不知道自己的無知。自以為無所不知者是真正的無知者,認為群眾無知而不需要去向群眾學習的人更是愚蠢者。鄧小平同志提出:“只有首先善于做群眾的學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眾的先生,并且只有繼續做學生,才能繼續做先生。一個黨和它的黨員,只有認真地總結群眾的經驗,集中群眾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確的方向,領導群眾前進?!比罕娛钦嬲闹R之源,認真向群眾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政治修養和政治品德。
其次,要廉潔自律。古語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臨財勿茍得”。這里的標準就是義與不義,對于基層干部來說,就是公私,假公濟私就是不義,因私廢公便是不仁,公私不分就是為官不正。人莫不有親,人莫不有友朋,作為干部,不能因為情感蒙蔽雙眼而有所偏袒。用私情驅逐公義,是干群關系的大敵,干部有所好則賄賂生,有所偏袒則怨恨生,公私不分則群眾不親、百姓不附。
再次,要公正辦事。干部須正“官念”,明白官之為政,務在德民,為民公仆。干部須正“人品”,沒有好的人品,很難秉公辦事,更談不上“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不誘于譽、不恐于誹”;子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备刹宽毝苏硐耄闹袩o民莫為官,如果為了發財致富,最好莫要為官。
權為民所用,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領導干部要有“清風正氣干事業”的思想境界和“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為民情懷,多干一些強基固本、造福人民的務實工程,少干一些曇花一現、勞民傷財的應景工程,為自己留下好口碑,給人民創造好生活。要放下架子,邁開步子,把精力向基層聚焦,努力打通與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在拉近距離中打開話匣子、掏掏心窩子,虛心傾聽群眾心聲,盡力解難幫困。要有“揭露矛盾求發展”的膽識和“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氣,勇于向困擾人民群眾的撓頭事宣戰,竭力解決各類棘手難題,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真正在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安居樂業中匯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