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 2日,鄭州市中牟縣中央花園小區(qū),因暴雨導致水浸,群眾急需轉移。積水中,鏟車變身“生命之舟”,載著孩子、老人、青年,一次又一次穩(wěn)穩(wěn)地駛向安全的區(qū)域。在中國,沒有“超級英雄” “諾亞方舟”,真正的英雄就是中國人民!
“袁隆平星”“陳景潤星”“錢學森星”“錢三強星”……如今,當我們仰望浩瀚星空時,又添一顆中國星——以中國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彌曼命名的小行星“張彌曼星”。近日,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發(fā)布公告,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fā)現(xiàn)的國際編號為347336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張彌曼星”,以表彰張彌曼院士作為中國四足動物起源研究的奠基者,為早期脊椎動物演化研究作出的重要貢獻。


前不久,紀錄片《中國戰(zhàn)機——殲八奮飛》熱播,殲八誕生背后的故事感動了許多觀眾。殲八的研制成功,離不開試飛員無數(shù)次舍生忘死的飛行。在試飛路上,每一次起飛都可能是永別,但他們說:“這條路,總得有人去蹚!”隨著試飛員一次次奮不顧身的飛行,殲八設計中的難題被逐一化解。作為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架高空高速戰(zhàn)機,殲八把曾經(jīng)薄弱的中國航空工業(yè)從“仿制時代”帶入“自研時代”。
前不久,蘇州大學舉行畢業(yè)典禮,人工智能方向博士李麟青順利畢業(yè)。他一歲時,被確診為腦癱,靠著3根能動的手指寒窗苦讀2 7年,成為蘇州大學計算機技術與科學學院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博士學位的殘障學生。在讀期間,李麟青研發(fā)出全景模式的無障礙地圖,可以實時查詢和導航江蘇南京、蘇州等地的上萬個無障礙設施,極大地方便了殘障人士和老人的出行。回顧自己的過往,他說:“如果被命運偷襲,最好的反擊就是逆襲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