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敬平,盛建華
(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浙江 海鹽 314300)
秦山核電廠因控室盤臺及安裝基礎存在PSR弱項、部分安全設備不滿足1E級要求和技術過時等原因,在第18次換料大修期間主控室進行了更新改造。
因主控室整體改造對主控室人機界面的潛在影響大,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個實施主控室整體改造的項目,需使主控操縱員接受相應的培訓。培訓開展符合核安全局監管的要求,規程的升版需滿足改造各階段的使用需求。但是需開展何種培訓、規程如何控制,各版本無可供借鑒的經驗,也沒有明確的標準。
經過多方論證與溝通,通過識別各變更的具體內容、識別變更的影響,制定并實施了相應培訓及規程修訂計劃。
在項目啟動初期,項目組便著手考慮規程及培訓開發相關事宜,編制了規程開發實施計劃與培訓開發實施計劃兩份計劃性文件。
整個開發管控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開發管控流程圖
秦山核電廠第18次換料大修期間共實施了140余項變更項目,雖然每個變更都有自己的規程修訂與培訓需求觸發流程,但因有些變更的實施對主控室人機接口也有影響。因本次實施的是主控室整體改造,無論是從避免變更導致規程不適用、人員技能或認知不足,還是從滿足核安全局等監管部門相關要求、避免影響操縱員執照的有效性等方面,都須對規程與培訓進行通盤考慮,并嚴謹地進行規程與培訓開發的策劃與實施工作。
通過規程與培訓的開發,以實現以下目標:
1)確保電廠規程的修改和培訓內容的設置反映了由于變更導致的電廠系統及人機接口的變化;
2)確保運行人員在使用新系統和臨時控制系統之前已經進行了足夠的培訓,能完全勝任電廠中所有改造設備的操作工作;
3)確保規程的版本控制滿足現場使用需求;
4)提供規程與培訓開發策劃文件與實施報告,以滿足核安全局等監管部門相關要求,避免操縱員重新取照。
本次主控室更新項目,設計院人因工程專家也參與了培訓與規程開發計劃的制定。之所以稱之為“開發”,是因為類似改造項目無直接可用的人因工程管理標準,設計院參照的是新建電廠的相關標準,對電廠提供相關建議。
設計院出具的《人因工程策劃》主要涵蓋以下項目,規程與培訓開發需求分析也主要圍繞相關內容開展:
1)主控室和應控室盤臺改造;
2)電廠計算機系統改造;
3)主控報警系統改造;
4)與盤臺相關的其他變更項目;
5)臨時控制系統。
根據人因工程原則的評審準則,結合秦山核電廠的規程體系,本次需進行修訂、開發的需求分析的規程種類如下:
1)綜合運行規程;
2)系統運行規程;
3)故障運行規程;
4)應急運行規程;
5)報警響應規程;
6)試驗細則;
7)預維大綱與維修規程。[1]
為協助電廠開展改造相關的培訓、完善需培訓的內容,設計院在主控盤臺改造項目開展過程中進行了人因工程相關活動。
運行經驗評審(OER)在項目早期就已開展,并先于培訓開發活動,評審問題的來源包括如下:
1)PSR弱項;
2)針對改造前主/應控室設計的操縱員問卷調研和訪談;
3)本電廠的事件報告;
4)其他相似改造項目經驗。
結合電廠的實際情況,培訓需求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因主/應控室盤臺改造相關需開展的課堂培訓;
2)因主/應控室盤臺改造需開展的模擬機培訓;
3)因臨時控制室的建立需開展的培訓。[2]
為確定需修改的運行規程,具體的分析過程如下:
(1)因臨時控制室投用需修改的規程的確定
確定方法為對改造期間轉臨時盤臺或轉就地控制的設備所在系統逐個進行分析,核實其在運行文件中的描述,以確定是否影響規其執行,如果與文件描述不一致,則需進行修改。
(2)因主/應控盤臺改造需修改的規程的確定
確定方法為對主/應控盤臺(包括其報警窗)逐個進行分析,對比改造前后的盤面變化,包括但不僅限于控制開關或指示儀的新增或取消、設備換型后操作方式的改變、設備標識的修改、控制開關位置的變化、報警的新增或取消、報警的移位、控制回路的變更等,根據其變化核實其在規程的描述,以確定是否需修改規程。
另外,為統籌考慮提前開展的模擬機適應性培訓需使用的規程,需將與主控盤臺有接口的其他變更納入分析范圍,分析相關變化對相關運行規程描述的影響,以確定是否需修改規程。[3]
(1)因主/應控室盤臺改造相關需開展的課堂培訓清單的確定
本類課堂培訓的具體目標是使主控人員掌握主控室盤面布置的變化情況及導致的運行規程的修改,掌握換型后設備的操作方法,掌握核電機組系統和設備、實際現場操作技能以及工作方法。
分析過程為由項目組高級操縱員逐個盤臺分析變更導致的人機接口變化對操縱員的影響,綜合評價是否需開展培訓。
最終確定的培訓項目、培訓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課堂培訓清單
(2)因主/應控室盤臺改造需開展的模擬機培訓內容的確定
模擬機改造先于主控室改造開始,以便能在主控室改造前完成模擬機適應性培訓,以及通過模擬機培訓發現、反饋設計與規程上的問題。根據改造前后的差異項,由培訓處編制了差異性模擬機培訓方案,培訓內容的分析選擇過程與課堂培訓清單分析過程基本一致。
結合培訓場景對以下相關內容進行培訓:
1)報警系統的布置變化;
2)電廠計算機系統的使用;
3)盤面換型設備的使用;
4)盤面布置變化;
5)通過安全段失電的干預,練習使用新的同期裝置;
6)通過循環水系統故障,練習使用新增的循環水DCS系統;
7)通過廢燃冷卻與凈化系統故障,練習相關系統與設備的操作;
8)通過SGTR的處理演練,練習使用變更后的手操器。
(3)因臨時控制室的建立需開展的培訓內容的確定
因臨時控制室為全新產生的臨時系統,故需通過培訓對臨時盤臺、轉就地控制的設備的操作、因臨時控制室產生的規程進行培訓。[4]
因本次改造中電廠處于邊運行、邊改造的過程,規程修改計劃的制定需同步考慮其版本控制問題,避免因規程版本控制問題導致人員使用錯誤的規程。
維修文件一般等變更實施完成后、再次實施預維項目時才開始使用,不存在版本控制的問題,故電氣維修規程只需要在本次改造結束后,下次設備/元件檢修開始前完成修改生效即可。
但運行文件不同,變更實施前、臨時控制室投運后、新主控室設備投運后等需要不同的規程版本,甚至一個系統可能部分在主控室控制、部分在臨時控制室控制,需要多個版本共存,而秦山核電的文件管理體系中,同一個文件只能存在一個生效版本,故對規程的版本控制帶來了挑戰。另外,為應對改造而實施的模擬機適應性培訓需使用變更后的規程,但規程又不能在系統內生效、避免被運行人員誤用。
為應對這些問題,項目組制定了以下運行文件版本控制方法:
1)臨時控制室所用的規程名與主控室使用的規程名有明顯區別。以消防給水系統為例,主控室使用的系統規程名為《消防給水系統運行操作規程》,而適應臨時控制室使用的規程名為《OT118大修消防給水系統臨時運行規程》,且臨時控制室配置的紙質版運行規程只有相應臨時運行規程,在改造前的培訓階段也向所有操縱員灌輸了該理念,減少了因規程版本多而導致的人因失誤陷阱;
2)針對模擬機適應性培訓使用的規程,通過線下升版的方式,同等資質人員手簽審批流程,審批后的規程封面加蓋模擬機專用文件章,且僅僅投放于模擬機房。通過模擬機適應性培訓,收集規程修改的不足之處,以便在正式文件升版時加以完善;
3)主控室使用的正式規程,按照電廠變更后運行文件升版流程進行管控,如變更涉及多個節點導致不同階段規程操作方式不同,則分階段編制臨時運行規程處理。
運行相關規程修改完成后,通過以下流程進行了驗證:
1)通過編寫、校對、審核、批準的審批流程進行紙面驗證;
2)通過模擬機培訓進行操作驗證;
3)通過與人因工程活動相結合進行驗證。
通過提前識別與策劃、嚴格按計劃實施,通過改造期間及改造后的運行人員規程使用及操作反饋,規程的開發很好地滿足了現場的使用需求,未發生因規程版本控制的問題導致的操作錯誤的事件,人員的培訓的開展也讓運行人員迅速適應了新老主控室及臨時控制室的各個階段的切換,為后續其他電廠實施類似改造項目時積累了可供參考的經驗。在該運行實踐上有以下經驗:
1)規程的修改及版本控制需考慮提前培訓的使用需要以及變更后實施的情況,既要滿足人員使用需求,又要保證同一名稱規程的版本唯一性,減少錯誤使用規程的人因失誤陷阱;
2)培訓項目的設置及培訓的實施,需由有經驗的運行人員根據變更內容對運行人員認知的影響逐一進行分析;
3)當前行業內缺少主控室整體改造需進行的規程與培訓開發流程與標準,其他電廠執行類似改造項目可以參照本項目開展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