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胡海平
(1.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急診科,山東 青島 261000;2.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肛腸科,長沙 410000)
急性腹瀉是由多種原因導致消化道綜合疾病,在兒童群體發病率較高[1]。小兒急性腹瀉多由肺感染性或者病毒感染性腸炎所致,常規治療主要以飲食、補充溶液以及補充鋅元素等為主[2]。常規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兒預后,但不能改善患兒大便性狀,不能促進患兒快速康復,故臨床主張小兒急性腹瀉在補液等常規治療基礎上還需要抗腹瀉治療[3]。布拉氏酵母菌為能夠抑制微生物繁殖真菌類制劑,可以有效保護胃腸黏膜上皮細胞,還可維持胃腸道益生菌菌群平衡[4]。小兒泄瀉停顆粒可以調節胃腸道平衡、抑制腸道致病菌繁殖,改善患兒免疫功能。本研究探討小兒泄瀉停顆粒聯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用藥應用價值,以期為小兒急性腹瀉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選擇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00例小兒急性腹瀉患兒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及患兒病情情況分為對照組與聯合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療,聯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小兒泄瀉停顆粒治療。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月齡1~38個月,平均(18.32±4.71)個月;發病至治療時間0.8~64 h,平均(27.55±5.32)h。聯合組,男24例,女26例;月齡1~36個月,平均(18.61±4.83)個月;發病至治療時間0.6~66 h,平均(27.64±5.51)h。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患兒病情依據相關診斷標準確診[5];2)糞便性質為稀糊狀、水樣狀,存在少許黏液,且排便次數增多;3)家長同意參與本研究,簽訂同意書;4)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會批準。排除標準:1)已經采用其他方式進行治療者;2)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者;3)并發消化系統或者呼吸道異常疾病者;4)存在免疫缺陷疾病或者先天性心臟病;5)近期接受免疫治療者。
患兒入院后均行電解質糾正、飲食食譜調整、酸堿平衡改善及常規補液等基礎治療。對照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BIOCODEX(法國),產品編號: B14311042659,規格:0.25 g×6袋]治療,每次250 mg,每天1次。聯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小兒泄瀉停顆粒(杭州胡慶余堂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3020121,規格:2 g×8袋)治療,依據患兒年齡服用,低于6個月患兒每天每次0.5包,6個月~3歲患兒,每次1包,患兒均每天服藥2次。
比較2組治療前后大便情況、免疫功能、治療療效及相關指標、不良反應情況。1)大便情況:大便性狀評分與大便頻次。2)免疫功能:治療前后收集患兒靜脈血,采用流式細胞儀測定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CD4+/CD8+水平,應用單向瓊脂擴散法測定免疫球蛋白IgG、IgM以及IgA水平。3)治療效果相關指標:腹瀉、惡心、發熱及嘔吐緩解時間、治愈時間、治療費用支出。5)不良反應:呼吸道感染、抽搐、粒細胞減少、腸套疊等。
大便性狀評分:依據《兒科疾病與療效標準》[6]中腹瀉相關標準進行評分,0~3分依次表示成形軟便、糊狀稀便、蛋花狀糞便、水樣便。治療效果:采用《兒童腹瀉疾病診斷治療原則專家共識》[7]予以評估,顯效,大便性狀轉為正常,每天大便頻次低于2次;有效,大便性狀有效好轉,每天大便頻次3~4次;無效,大便改善未達上述標準或者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n= 50) 例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大便情況比較(±s,n= 50)
表2 2組治療前后大便情況比較(±s,n= 5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大便性狀評分/分 大便頻次/(次/d)聯合組 治療前 2.45±0.28 4.42±1.08治療后 0.49±0.12#△ 1.26±0.53#△對照組 治療前 2.39±0.33 4.35±1.16治療后 0.83±0.42# 1.84±0.49#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s,n= 50)
表3 2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比較(±s,n= 5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組別 時間 IgG/(g·L-1) IgM/(g·L-1) IgA/(g·L-1) CD4+/% CD8+/% CD4+/CD8+聯合組 治療前 7.26±0.94 1.32±0.24 1.32±0.24 31.65±5.27 27.15±4.29 1.22±0.43治療后 13.86±1.13#△ 1.81±0.46#△ 1.65±0.28#△ 43.64±4.83#△ 24.51±4.61#△ 1.46±0.37#△對照組 治療前 7.32±0.89 1.35±0.28 1.35±0.28 31.82±5.43 27.32±4.35 1.20±0.45治療后 9.28±1.28# 2.19±0.51# 2.08±0.38# 36.75±5.08# 20.22±4.21# 1.29±0.40#
見表4。
表4 2組治療效果相關指標比較(±s,n= 50)
表4 2組治療效果相關指標比較(±s,n= 50)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組別 腹瀉緩解時間/d 惡心緩解時間/d 發熱緩解時間/d 嘔吐緩解時間/d 治愈時間/d 治療費用支出/元聯合組 2.06±0.98# 2.13±0.64# 1.64±0.82# 2.16±0.84# 7.64±1.32# 634.81±43.62#對照組 5.02±1.32 3.95±0.95 3.29±0.94 3.97±1.02 11.41±1.27 983.33±54.72
見表5。
表5 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50) 例(%)
中醫學將小兒腹瀉歸屬為“泄瀉”范疇,認為小兒行氣充盈不佳,脾腑不足,遂體質過燥而惡濕,機體內易因食傷,外易感六淫,使脾臟損傷,然脾運化精微,胃則運熟水谷,機體升降失當,遂水谷精微運行失當,清濁分離不佳,兩者一同而下,遂致泄瀉。泄瀉癥病在于脾胃虛弱所致熱濕內積,所以對其治療應以糾正脾胃失當及改善運化之能為要。西醫認為小兒急性腹瀉發生由患兒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免疫功能障礙以及各種病原菌感染等諸多因素所致,臨床上治療腹瀉主要采用細菌類止瀉劑,但是其并不能用于治療小兒急性腹瀉[8-9]。目前臨床上治療腹瀉主要給予腸黏膜保護劑、微生態止瀉劑、維生素與微量元素、中醫湯劑或者腸道抗分泌制劑等[10]。
布拉氏酵母菌為真菌類微生態止瀉制劑,可以有效糾正胃腸道微生態紊亂情況,有效抑制胃腸道致病菌抑制,有效刺激胃腸黏膜以達到提高機體代謝功能目的[11-12]。本研究中聯合組患兒聯用布拉氏酵母菌與小兒泄瀉停顆粒進行止瀉治療,聯合組患兒治療后大便性狀評分與大便頻次等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兒腹瀉、惡心、發熱以及嘔吐緩解時間、治愈時間、治療費用支出等治療相關指標均低于對照組,顯示聯合組用藥止瀉效果優于對照組。小兒泄瀉停顆粒主要包括蒼術、羌活、車前子、大黃、甘草、川烏等中藥,其中蒼術可潤脾祛燥,羌活祛風升陽、益脾減濕,車前子止瀉滲水利濕,大黃止瀉潤腸,甘草調理脾胃,川烏除寒寧氣,諸藥共奏祛外邪,補脾弱,化水運之效,故聯合組患兒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小兒在急性腹瀉發生時會因為失水以及營養物質大量丟失導致維生素缺乏、營養不良以及貧血等癥,患兒抵抗力下降,機體免疫功能紊亂,故腹瀉患兒治療方案中不僅需要止瀉,還需要及時糾正患兒免疫功能紊亂[13]。王丹等[14]治療小兒腹瀉應用可以有效改善免疫力的兒寶顆粒,治療后患兒腹瀉癥狀顯著減輕,免疫功能明顯改善。本研究中聯合組患兒治療后IgG、IgM、IgA,CD4+、CD4+/CD8+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CD8+顯著低于對照組,顯示聯合用藥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兒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功能。現代西醫藥理研究證實,小兒泄瀉停顆粒中蒼術在可抑菌抗炎,改善胃腸運動;羌活可以提高免疫功能;大黃能夠抑制炎癥、抑制微生物如病毒細菌增殖、保護胃腸黏膜免受致病菌傷害;甘草可緩解胃腸道平滑肌痙攣,減少腹瀉發生時期腸亢進蠕動[15-16]。聯合組患兒免疫功能改善顯著,一方面是因為小兒泄瀉停顆粒中諸多中藥有改善機體免疫功能作用,另一方面是因為患兒腹瀉癥狀顯著緩解,患兒營養不良狀態有效改善,因此免疫功能紊亂減輕。不良反應分析結果顯示,聯合組與對照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加用小兒泄瀉停顆粒并不會增加患兒不良反應發生,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小兒急性腹瀉治療采用布拉氏酵母菌聯合小兒泄瀉停顆粒可顯著減輕患兒腹瀉相關癥狀,改善患兒大便性質與免疫功能,促進患兒快速康復,治療效果顯著,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