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鑫,劉小靜,許 娟,樊 研,王 娟,秦麗君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陜西省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西安 710061)
肝衰竭根據其發病特點將其分為急性、亞急性、慢加急性及慢性4種類型,其中以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最為常見[1-2]。血漿置換術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人工肝支持治療模式,盡管療效確切,但對護理要求較高,因此在治療期間配合高效的護理干預是保證治療效果的必要條件[3]。本研究選以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系統性護理對患者各實驗室指標、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以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1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漿置換治療,選擇隨機抽樣法分組模式,各55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25例;年齡27~76歲,平均(47.85±3.74)歲;既往病史:高血壓18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10例;疾病分期:早期32例,中期16例,晚期7例;研究組中男31例,女24例;年齡27~76歲,平均(47.85±3.74)歲;既往病史:高血壓20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11例;疾病分期:早期31例,中期17例,晚期7例。2組的性別、年齡、既往病史、疾病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肝衰竭診治指南(2018年版)》中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診斷標準[4];臨床資料完整;意識清楚;年齡>18歲;符合血漿置換術治療指征;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者或委托人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接受肝移植手術[5]、藥物或酒精所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嚴重的其他器質性病變;精神認知障礙;臨床資料不全及無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保肝、抑酸、降血氨、抗病毒、抗纖維化等對癥治療,同時行血漿置換治療,選擇P2asauto-IQ型血漿機及OP-08W型中空纖維膜型血漿分離器,血漿置換流量2 500~3 000 mL,流速20~30 mL/min,治療時間2~3 h,每日1次,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健康指導、遵醫囑用藥等。研究組在治療的基礎上開展系統護理干預,具體為:1)成立專業化護理小組:由1名主任醫師、1名護士長、2名主管護師及2名護士組成,所有組員均需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及責任意識,熟練掌握連續腎臟替代療法及血漿置換操作,主任醫師及護士長負責制定治療及護理方案,主管護師負責監督及指導治療,護士負責操作血漿置換機及各項護理內容的實施。2)護理措施:保持病房干凈整潔,溫濕度適宜,空氣清新,詳細向患者介紹血漿置換治療方法、作用、預期效果、治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配合事項,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提高患者的認知度及配合度。在主管護師指導下由護士完成治療操作,按照患者的體重及凝血功能,遵醫囑應用抗凝劑,治療過程中需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病情變化、置管處有無血腫出血、血液凈化管路有無凝血,治療后觀察患者血常規肝功、腎功及凝血功能的變化。指導患者臥床休息,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出血并發癥、臨床癥狀及體征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上報并給予對癥處里,必要時行心電監護。指導患者有效咳嗽、變換體位,及時幫助患者清潔口鼻分泌物,保持氣道通暢,預防阻塞。動態觀察患者的性格特點及心理變化,根據患者存在負面情緒的問題根源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通過語言安慰及鼓勵、微笑等給予患者心理支持,穩定患者的情緒。通過一對一溝通、健康教育講座等方式幫助患者及家屬掌握病相關知識及自護方法,囑患者清淡易消化飲食,控制蛋白攝入,多食用新鮮的水果蔬菜預防便秘,必要時可服用乳果糖或灌腸等方式保持大便通暢。強化與家屬的溝通,指導其監督患者用藥,給予患者足夠的心理及精神支持,堅定患者治療疾病的信心。
1)肝功能:取患者空腹條件下外周靜脈血5.0 mL,離心分離出血清后采用溴甲酚綠法及速率法檢測血清血清總膽紅素(TBiL)、總膽汁酸(TBA)谷丙轉氨酶(ALT)及谷草轉氨酶(AST)、白蛋白(AIb)水平[6]。2)生活質量:采用健康狀況問卷調查表(SF-36)從精神健康、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心理功能、情感職能、活力、總體健康8個項目進行評價,分值范圍0~100分[7]。3)并發癥:包括管路凝血、皮膚瘙癢蕁麻疹、置管處血腫出血、低血壓。
見表1。
表1 2組各項肝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比較(±s,n= 55)
表1 2組各項肝功能指標改善情況比較(±s,n= 55)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與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TBA/μmmol·L-1 AST/U·L-1 AIb/g·L-1 ALT/U·L-1 TBiL/μmmol·L-1研究組 治療前 208.43±75.82 376.17±245.78 35.37±3.67 500.11±170.63 296.82±91.34治療后 161.02±61.34#△ 110.52±65.14#△ 18.12±7.24#△ 156.32±51.57#△ 159.98±57.65#△對照組 治療前 210.35±72.98 373.65±235.43 35.45±3.18 500.35±172.58 298.16±90.68治療后 170.28±60.51△ 123.92±62.86△ 22.36±4.36△ 172.63±48.76△ 178.43±59.72△
見表2。
表2 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55) 例
見表3。
表3 2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s,n = 55) 分
表3 2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s,n = 55)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與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 生理職能 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 活力 總體健康 心理功能研究組 治療前56.76±3.38 57.84±4.13 56.69±3.65 56.83±3.47 62.17±3.52 50.36±3.23 56.75±3.45 55.82±3.76治療后82.48±4.26#△81.65±3.78#△80.43±4.31#△83.65±4.06#△82.46±3.78#△82.85±3.57#△83.71±3.62#△84.28±4.17#△對照組 治療前57.63±4.12 58.21±4.23 56.98±3.78 57.64±3.82 61.46±3.57 52.13±3.63 57.12±3.42 55.89±3.85治療后70.13±3.65△ 72.91±4.32△ 70.42±4.25△ 71.13±3.57△ 70.41±4.13△ 68.32±3.26△ 67.73±3.51△ 69.38±4.42△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后研究組各肝功能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12.72%)顯著低于對照組(36.36%),2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提示2組的治療配合系統護理干預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究其原因,系統護理干預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有效避免了操作缺陷,使得治療過程更加專業、細致,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改善各項治療指標,減少并發癥[15]。結果還表明,治療后研究組生活質量各項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系統護理干預通過強化各項基礎護理最大限度提高了患者的身心舒適度,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及自護能力,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堅定了治療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