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曉冬,戴一朋,李夢倩,曹暉
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揚州 225127)
滲透脫水常被用于果蔬加工的預處理,與傳統的熱風干燥相比,整個過程無需加熱,耗能低,可以很大程度保留果蔬的原有風味、顏色和營養,不會造成細胞損傷[1],該過程涉及樣品水分的滲出和高滲透溶液中溶質的滲入[2],大量的溶質滲入會對后續步驟中水分的去除造成阻力,為了克服這一問題,可在滲透脫水前在食材表面涂覆一層膜,稱之為滲透脫水膜,這層膜可作為屏障限制溶質滲入,且不會對水的去除產生不利的影響。目前國內對此研究很少,國外研究較多,Lenart等[3]對覆低甲氧基果膠膜的蘋果塊進行滲透脫水,結果發現與未覆膜的蘋果塊相比,覆膜蘋果的增固率較小,水分損失較高或相同。Etemadi等[4]對蘋果塊覆天羅籽膠膜在蔗糖溶液中進行滲透脫水,結果顯示覆膜蘋果的蔗糖吸收量比不覆膜蘋果低18%。
海藻酸鈉安全性高,可與多價陽離子迅速反應,形成穩定的三維立體結構,其中鈣離子效果最好,該過程不可逆,因此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但同大多數多糖膜一樣,海藻酸鈉具有親水性,對濕度敏感,且純海藻酸鈉膜質脆,強度和彈性不夠[5],與其他物質復合成膜改善性能是常用的方法。谷朊粉是小麥淀粉生產的副產物,主要由麥醇溶蛋白和麥谷蛋白組成,近幾年作為可食性包裝膜材料順應了市場需求[6],小麥醇溶蛋白占谷朊粉總蛋白含量的40%~50%,具有優良的黏彈性、延展性及成膜性,但其力學性能不佳,成膜過程復雜條件苛刻。
將海藻酸鈉與小麥醇溶蛋白復合成膜,用于滲透脫水,研究滲透脫水復合膜的性能,并探索膜的性能與滲透脫水的聯系,以期尋找一種合適的滲透脫水膜材,為后續滲透脫水膜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幫助。
谷朊粉(雪菊粉業有限公司);海藻酸鈉(河南萬邦實業有限公司);甘油、無水CaCl2、NaBr、NaCl(均為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千分尺(安諾威);恒溫水浴鍋(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磁力攪拌器(上海維誠儀器有限公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棱光技術有限公司);質構儀(TMS-Pro);D8 Advance多晶X射線衍射儀(德國布魯克光譜儀器公司);GeminiSEM 300場發射掃描電鏡系統(荷蘭菲利普公司);670- IR+610-IR顯微紅外光譜儀(美國瓦里安公司)。
1.3.1 SA-G復合膜的制備
將14 g谷朊粉加入到100 mL 70%乙醇溶液中,磁力攪拌12 h,過濾,按6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得到小麥醇溶蛋白溶液(干物質質量濃度約4.8 g/100 mL),將其與1 g/100 mL海藻酸鈉溶液按照不同質量比(海藻酸鈉溶液-小麥醇溶蛋白溶液質量比1∶1,2∶1,3∶1,4∶1和5∶1)混合,取120 g,添加30%干物質的甘油,于70 ℃磁力攪拌2 h,得到復合成膜液,傾倒于亞克力模具(25 cm×25 cm)上,于30 ℃干燥,后在膜表面傾倒1% CaCl2溶液作交聯劑,于30 ℃干燥揭膜,置于相對濕度為56%飽和NaBr提供的密閉環境中平衡48 h。
1.3.2 SA-G復合膜厚度的測定
用千分尺測量膜的厚度,每個樣品隨機測量10個不同的點取平均值。
1.3.3 SA-G復合膜不透明度的測定
將1 cm×4 cm大小的膜貼于比色皿內側,使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波長600 nm)測吸光度,以空白比色皿作為對照。每個樣品厚度測量3個點取平均值。不透明度為厚度(mm)與吸光度的比值[7]。
1.3.4 SA-G復合膜的水蒸氣透過率
隨機選取5個點測量膜的厚度,用石蠟貼膜于裝有無水CaCl2的稱量瓶瓶口,迅速稱重。將稱量瓶放入裝有飽和NaCl2(RH 75%)的干燥器中,24 h后取出稱其質量。水蒸氣透過率[g·mm/(m2·d·kPa)]按式(1)計算[8]。
式中:d為膜厚度,mm;Δm為質量增加量,g;S為參與水蒸氣透過的膜面積,m2;Δt為時間間隔,d;Δp為膜兩側固定的水蒸氣壓差,kPa。
1.3.5 SA-G復合膜的溶解度
將2 cm×2 cm大小的膜于105 ℃烘干至恒重,室溫下浸泡24 h,取出干燥至恒重,根據式(2)計算溶解度。
式中:m0為膜的初始質量,g;m為膜溶解后質量,g。
1.3.6 SA-G復合膜的溶脹度
將2 cm×2 cm大小的膜稱重后室溫下浸泡24 h,取出擦干表面的水,稱其質量,按式(3)計算膜的溶脹度。
式中:m0為膜的初始質量,g;m為膜溶脹后的質量,g。
1.3.7 SA-G復合膜的機械性能
將膜裁為1 cm×6 cm的試樣,用質構儀測定膜的拉伸強度(MPa)和斷裂伸長率(%),分別按式(4)和(5)計算[9]。
式中:F為膜斷裂時承受最大張力,N;W為膜厚度,mm;T為膜寬度,mm。
式中:L為膜的最大拉伸長度,mm;L0為膜的初始長度,mm。
1.3.8 SA-G復合膜的掃描電鏡(SEM)
使用GeminiSEM300場發射掃描電鏡觀察復合膜的表面,將0.5 cm×0.5 cm大小的膜用導電膠固定,真空鍍金,設定加速電壓5 KV[10]。
1.3.9 SA-G復合膜的傅里葉變化紅外光譜(FTIR)
用670-IR+610-IR顯微紅外光譜儀(400~4000 cm-1)進行紅外光譜測定,分辨率為4 cm-1,掃描次數64次[11]。
1.3.10 SA-G復合膜的X射線衍射(XRD)
用D8 Advance多晶X射線衍射儀對膜進行分析。掃描范圍5°~80°,掃描速率4°/min[12]。
1.3.11 滲透脫水試驗
將蘋果切1 cm3的小塊,先后置于復合成膜液和1% CaCl2溶液中30 s,取出后30 ℃干燥30 min。將覆膜蘋果塊置于60 brix的蔗糖溶液中3 h,測定失重率[13],按式(6)計算。
式中:m0為蘋果初始質量,g;m為滲透脫水后質量,g。
所有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利用SPSS 16.0、Origin 8.5、Excel進行數據處理,以單因素方差分析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p<0.05)。
如圖1所示,復合膜的厚度隨SA比例增大而減小,這是因為質量相同時G溶液的干物質含量高,SA比例增大時,相同質量的復合成膜液中總干物質含量減少,成膜后復合膜的厚度減小。
圖1 SA與G質量比對復合膜厚度的影響
覆保鮮膜可以減少光線對食物的影響,不透明度增高可以增強光屏障的性能[14]。滲透脫水后,SA-G膜仍然包覆在食材上,可在后續加工中起到隔離保鮮的效果,因此需對膜的不透明度進行研究。
由圖2可知,SA比例增大時,復合膜的不透明度呈增大趨勢。這可能是因為隨著SA增加,SA更多地填補G的空隙,使得膜的結構更為緊密,影響光路通過[15],導致膜的透光率下降,不透明度增加。
圖2 SA與G質量比對復合膜不透明度的影響
滲透脫水時食材浸泡在溶液中,整個過程需要膜始終完整包裹食材,需要滲透脫水膜有較好的耐水性和穩定性。
一般來說,膜的溶脹度與溶解度越小,膜的耐水性能越好。如圖3所示,由于SA有強親水性,復合膜的溶脹度隨著SA比例增大而增加。純SA膜100%溶于水,G雖然不溶于水,但其在水中不穩定,會成團。沈晨等[16]研究發現,G在中性條件下無法成膜,pH 4時成膜效果最好。將SA與G復合成膜,簡化G的成膜工序,優化復合膜的性能,如圖3所示,SA比例增大,分子間結合越來越緊密,溶解度呈現下降趨勢。
圖3 SA與G質量比對復合膜溶脹度及溶解度的影響
水蒸氣透過率取決于膜厚度和水分子的擴散速率[17]。如圖4所示,SA比例增大后,水蒸氣透過率呈下降趨勢,質量比3∶1時,達到最低值1.65 g·mm/(m2·d·kPa)。綜合厚度指標,當質量比增大時,復合膜交聯緊密,水蒸氣透過相應減小,但由于膜厚度也在減小,因此可能導致4∶1與5∶1的復合膜水蒸氣透過率上升。
圖4 SA與G質量比對復合膜水蒸氣透過率的影響
由圖5可知,隨著SA比例增大,膜的拉伸強度增大,斷裂伸長率下降,兩者呈反比,這與高貴賢等[18]、朱桂蘭等[19]的研究相同。SA的羥基與G之間的靜電相互作用使膜的結構更加緊密,增大了復合膜的拉伸強度[20],而G增加了復合膜的柔韌性。
圖5 SA與G質量比對復合膜機械性能的影響
掃描電鏡是能最直觀有效地觀察膜結構和相容性的儀器[17]。如圖6所示,1∶1的復合膜表面粗糙,有很多突起、小孔、團狀物質,說明SA與G沒有很好地融合。隨著SA比例增大,2∶1的復合膜表面基本平整,只有一些小的突起和孔洞,其他組的復合膜表面越來越光滑平整,說明各復合膜有良好的相容性,證明隨著SA比例增大,SA與G交聯程度增大,使網絡結構更加緊密。
圖6 不同SA與G質量比復合膜的SEM圖(2000倍)
如圖7所示,各復合膜的光譜圖與純G膜相似,這是因為在復合膜中,G始終占據較大的比例。與純SA膜和純G膜相比,各復合膜都發生不同程度的紅移和藍移現象,且SA特征峰的消失,表明SA與G形成的復合膜的過程中發生非共價和共價相互作用。各復合膜在3300 cm-1處左右有較強的吸收峰,這是蛋白質的一個特征吸收峰,是羥基和N—H的伸縮振動所致[21];2920 cm-1附近的峰可能是由蛋白質與羥基的結合物產生的[21],SA與G質量比1∶1時,在2920 cm-1處的峰很明顯比純G膜的吸收峰要強,說明SA的羥基與G發生結合,但隨著SA比例的增大,峰強明顯減小,這可能是由于比例失調所致,SA可提供的羥基雖然增多,但由于成膜液質量始終不變,所以G相對減少,導致吸收峰逐漸減小。1658 cm-1和1535 cm-1處的峰分別是G的酰胺Ⅰ和酰胺Ⅱ的特征吸收峰[22]。在該區域,隨著SA比例增大,復合膜藍移的位置增大,5∶1的復合膜由1658 cm-1藍移至1641 cm-1處,當一種多肽的N—H基團參與氫鍵的形成時,吸收峰會向低波數移動[23],由此可得出G的N—H和SA的—OH形成氫鍵。1108 cm-1處與1040 cm-1處峰強的減弱可能是由于不透明度的增加所致[9]。結果表明,SA與G之間雖然不存在強相互作用,但兩者并不是簡單的疊加,SA的加入改變復合膜性能,兩者有很好的融合。
圖7 不同SA與G質量比復合膜的FIRT圖
XRD分析可得出物相的結構及元素的存在狀態[24]。如圖8所示,純SA膜在2θ=13.6°與21.7°處有2個特征衍射峰,G在21.14°附近有特征衍射峰[25]。SA與G混合后,衍射峰發生不同程度偏移,且隨著SA比例增大,峰強越來越平緩。如果SA與G之間沒有發生相互作用或相互作用很弱,則復合膜的衍射圖中會出現各自的衍射峰,衍射圖會表現為按比例簡單的疊加[8],如果分子間有較強的作用力,則會影響其結晶度,衍射圖譜中各組分的特征峰會消失,結晶區會發生變化。復合膜的X射線衍射圖表明,SA與G之間發生相互作用,這與FTIR的結果一致。
圖8 不同SA與G質量比復合膜的XRD圖
用不同質量比的復合成膜液進行滲透脫水,以不覆膜的蘋果塊作為對照。圖9失重率顯示,覆膜后各組的失重率都比不覆膜的對照組高,除1∶1組外與對照組都有顯著性差異,且質量比3∶1時與其他組有顯著性差異。隨著SA比例增大,失重率先增大后減小,在3∶1時達到最高,這可能是因為膜材越來越密,導致失水率的降低,這一結果與水蒸氣透過率的結果一致。結果表明,3∶1的復合成膜液脫水效果最好。
圖9 不同SA與G質量比復合膜覆膜滲透脫水對蘋果塊失重率的影響
SA和G的結合,改善了SA膜的脆性,復合膜有良好的彈性與延伸性,且成膜過程簡便。所得復合膜表面光滑、完整,有良好的機械性能。通過掃描電鏡、FTIR、XRD對復合膜進行表征,結果表明SA與G分子之間發生相互作用,隨著SA比例增大,復合膜交聯越來越緊密。
SA與G溶液質量比3∶1時,復合膜水蒸氣透過率最小,溶解度、斷裂伸長率都隨SA比例的增大而降低,不透明度、溶脹度、拉伸強度卻相反。綜合復合膜的各項指標,5∶1的復合膜性能最好,但3∶1,4∶1和5∶1的復合膜厚度、水蒸氣透過率、溶解度并無顯著差異,4∶1和5∶1的復合膜除溶脹度外,其他指標亦無顯著差異,但由于SA具有皺縮性,復合膜在4∶1和5∶1時發生明顯皺縮,因此,膜的各項指標指示,3∶1的復合成膜液最適合進行滲透脫水。滲透脫水結果顯示,3∶1的復合成膜液有最大失重率。結果顯示,在一定程度上,膜的指標可以指示膜材在滲透脫水中的效果,可為后續滲透脫水膜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