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手

我們試駕的場地在銀川的沙漠。金黃色的沙丘在陽光下一如既往地沉默著,浩瀚連綿、一望無際。但與其他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地貌不同,沙漠在表面沉靜的外表下,隱藏著一顆沸騰的心,富有蓬勃的生命力。一陣風過后,剛剛走過的腳印就被完全掩埋,沙丘的形狀和方位也完全改變。這種以柔克剛的特性在新奇駿上同樣能夠找到。
新奇駿采用了CMF-CD平臺,具有更高剛性、更輕量化的車身,也有帶可變壓縮比技術的1.5T發動機。所以,新車不是在老車的基礎上修修補補,而是從內到外的一次全面的革新。
與老奇駿人畜無害的圓潤外觀不同,新奇駿擺出了一張激進的臉,日產稱之為“V-Motion 3.0”設計語言。大燈采用分體式設計,趕上了設計的潮流;而車身線條簡潔明快,仿佛是老奇駿經過了健身房的魔鬼訓練。新車在長寬高上相較老奇駿都略有增加,而軸距維持不變,為2706毫米,因此理論上新車保持了老款的充裕后排空間。


外觀確實更年輕了,但對于外觀的美丑還是那個詞——“見仁見智”。重頭戲是新奇駿車內,恐怕老奇駿車主要流淚,兩田車主要拍大腿了。儀表盤和中控屏都換成了12.3英寸屏幕,這其實在現在不足為奇。日產更深的功夫下在了軟件優化上,最大的亮點就是這套車機的反應速度。試駕開始前的準備階段,我對這套車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大屏幕在你看來是優點,但其實是雙刃劍:優化得好就是神作,優化不好就是大尺寸老年安卓機。幸好新奇駿是前者。
在導航界面,無論怎樣滑動屏幕,光標的跟手程度都是ipad的水平;使用其他功能時,車機的運算速度也非常快;儀表盤還能顯示豐富的行車信息,搭配試駕車自帶的L2級別輔助駕駛。車載智能與老奇駿拉開的差距,非常大。并且,日產在此基礎上,設計了美觀的UI界面。如果說奔馳C級的內飾讓小姐姐邁不動腿,那新奇駿的這套車機讓理工男欲罷不能也一點不夸張。這就導致了我們車上四個媒體人,一路上除了討論新奇駿的發動機外,都在夸這套車機系統。
回到車內的一些靜態方面,前排座椅的包裹性不錯,但后排座椅為了“摳出”更大的腿部空間,坐墊較短,且角度較直。在設計上我們也能看到一些新的元素,新的方向盤設計集成了更多功能鍵,內飾的做工用料則讓人覺得是這個級別該有的表現,不管它是合資還是自主品牌,日產都沒有“飄”,很實在。

除了車機這個亮點,新奇駿還有一個最大的爭議點——三缸發動機,并且這是全系標配的,消費者沒有四缸的選項。我在這件事上的態度是中立的,因為我開過好的,也開過壞的配備三缸發動機的車型。消費者或者競品銷售對三缸車型的攻擊,更多在于其三缸的“原罪”。如果你想客觀了解這臺發動機的優缺點,不妨繼續往下讀。
這臺發動機的技術亮點是可變壓縮比渦輪增壓技術。日產的工程師在曲軸下方加入了一套多連桿機構。在不同模式下,被官方稱為HARMONIC DRIVE?(諧波傳動裝置)的驅動電機會旋轉至不同的角度,帶動一條控制臂,進而帶動整套連桿上下運動,改變活塞在汽缸中的下止點位置,進而改變發動機的壓縮比。
發動機的壓縮比可在8:1-14:1之間自動切換。高負載時,采用較低壓縮比壓榨出更多動力;低負載時,采用較高壓縮比提高燃油經濟性。因此這臺發動機的數據非常亮眼,最大功率達到了204馬力,峰值扭矩更是來到了300牛·米。連買發動機送車的CR-V都難以望其項背。我很討厭說這個詞,但還是不得不說——不過……

不過由于動力經過一臺CVT變速箱傳到前輪或者四輪,再加上1.5升較低的基礎排量,要想爆發出和數據一樣亮眼的體感,我們需要等待比AT變速箱更多的時間。廠家把試駕的地點定在了銀川,這里的路有一個特點——又長又直車還少,所以非常適合測試一臺發動機的極限。對于開慣AT變速箱的人來說,新奇駿地板油時的推背感總感覺要來得晚一些。當你需要急加速時,發動機和CVT變速箱總是要先把轉速拉高,然后再最大輸出。這個過程絲般潤滑,毫無頓挫,但特點是慢了一點。與之對比,某些AT變速箱換擋迅速直接,但那沖擊力也是“鏗鏘有力”。當然,也有又快又順的PDK,不在我們本文的討論范圍內。因此這套動力系統的數據是很亮眼的,但是反應速度滿足不了性能控,它更適合日常代步,而更好的動力儲備,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噪音作為代價。
除了公路試駕,日產還安排我們進行了沙漠試駕。我曾經參加過老奇駿的沙漠試駕,所以還算有點經驗。試駕車配備了以多片離合器為基礎的四驅系統,與老奇駿不同的是,四驅兩驅切換按鈕在新車上被整合進了駕駛模式,四輪的驅動力分配也可以通過儀表盤觀察。調到四驅模式后,放低胎壓至1.2,我們就上路了。新奇駿領先競品的另一個點是212毫米的底盤離地間隙,因此即使是兩驅車型,走非鋪裝道路的信心也更足。
對日產比較關注的朋友應該更關心這套動力系統的可靠性。我們在超過35℃的沙漠里連續開了一個小時,都沒有出現變速箱過熱,或者發動機故障的情況,也算打消了之前的疑問。

那么,新奇駿開起來感覺如何呢?首先L2駕駛輔助系統很好用,我在去程的途中一直體驗,即使是一些比較急的彎,只要車機能識別出左右車道,都能轉過彎來,但需要駕駛員一直手扶著方向盤,隨時準備接管。而新車的操控和NVH方面相比它在外觀內飾電子系統和動力方面帶給人的驚喜,則比較平淡。這并不是說新奇駿沒有升級或者不好,回程的路上,我開著它感受到車就像自己四肢的延伸:很聽話,反應也很快。對于駕駛員發出的指令,能夠及時有效執行,而關于路面的信息,也能充分反饋。畢竟它只是一輛家用SUV,若要求它全方位進化,從成本的角度來看也不現實。
新奇駿的新,不僅在外觀內飾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通過一天的時間,我發現了它從底層上一些觀念的改變:在過去我們要求一輛家用SUV要空間大,要實用,要省油。現在日產認為,為了適應年輕消費者的需求,這些顯然不夠,所以加入了優秀的車機系統、駕駛輔助系統,使用可變壓縮比發動機也能從中窺視到工程師的極客精神。奇駿這個車型的精神氣瞬間年輕了起來,還充滿了活力。希望這些新技術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那么奇駿距離“神車”又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