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孩生育政策的放開,可以對人口結構、人口增長帶來積極影響,影響的大小,則要看配套支持措施力度有多大,范圍有多廣,科學性和針對性有多強。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開會議,聽取“十四五”時期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大政策舉措匯報,審議《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提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人口老齡化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回避不了,又必須想方設法解決的一道難題。如何才能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減少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確實需要更多應對性措施與辦法。其中,改善人口結構,讓老齡人口與勞動力人口、與年輕人口、與兒童人口不呈現過去倒掛、持續惡化現象,是非常重要的方面。
而在人的壽命不斷增長、人口增長速度放慢的情況下,毫無疑問,保持人口一定速度增長,是解決人口結構出現不合理變化最為關鍵的手段。而要保證人口一定速度增長,就必須保證人口生育不放慢或停止腳步,自然,調整人口生育政策就成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問題,或者說是最表象的問題。因為中國的人口增長能夠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人口出現過度增長現象,得益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得益于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
從過去幾十年的實際來看,這項被稱為國策的措施,也確實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產生了十分明顯的效果。如果不是計劃生育政策,我國的人口會出現巨大的膨脹,帶來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發展問題將更為嚴重。同時,人口老齡化現象也會更加突出,更加難以處理,更加無法應對。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經濟社會發展大背景下,計劃生育政策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政策,稱為國策,一點也不錯。
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也讓許多在某個階段發揮十分重要作用的政策,逐步變成了一種會產生負面作用與影響的行為,需要不斷地優化與調整。計劃生育政策就是如此,不僅不能再用“一對夫婦只能生一個孩子”來限制生育,還要放開二孩生育政策來鼓勵生育。現在,又放開了三孩生育政策,預示著人口增長需要從限制轉為鼓勵了。
政治局會議在決定放開三孩生育政策的同時,還明確提出,要有“配套支持措施”。如果說放開三孩生育政策,只是一種政策調整和優化的話,配套支持措施則是鼓勵和促進,政策已經有了本質性變化。關鍵就看給予什么樣的支持措施,這些支持措施能否讓年輕人產生生三孩的動力和激情。
顯然,相關的配套支持措施對三孩生育政策的效果是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的。按照目前會議確定的目標,以及有關方面的回應,配套支持措施還是比較多的。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推進教育公平與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降低家庭教育開支;完善生育休假與生育保險制度,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對全面二孩政策調整前的獨生子女家庭和農村計劃生育雙女家庭,繼續實行現行各項獎勵扶助制度和優惠政策等。客觀地講,比二孩生育政策放開時,已經有了十分明顯的改進,可以對三孩生育政策落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需要把握好的是,由于三孩生育政策的落實,不是給幾條原則性措施就能達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政策的進一步細化與明確。特別是與生育、教育、培育有密切關系的方面,必須有針對性的促進措施和辦法。如住房問題,如果房價繼續上漲,而年輕人繼續當房奴,要想讓年輕人選擇生三孩,難度是相當大的。能夠生二孩,就已經相當不容易。自然,給予生三孩住房補貼,就顯得極其重要。
問題的關鍵是,很多年輕人已經被擋在了生二孩的門外,給生三孩住房補貼,會帶來什么新的問題呢?會不會出現有錢人生了三孩,反而得到住房補貼,經濟條件一般的年輕人,生了二孩也沒有補貼,根本就不想再生三孩的情況。要知道,有限的住房補貼,是很難打動在生二孩時就已經壓力很大的年輕人的,他們不會用一生去賭有限的住房補貼。因此,配套的住房補貼措施應從二孩起執行,三孩加大補貼力度。
又如優質教育資源的供應問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教育資源向城市和小部分學校聚集的情況下,如果不能均衡教育資源配置,是很難提供優質教育資源有效供應的,對三孩生育政策如何配套,是否只有第三個孩子才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還是有三個孩子的家庭都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等,這很重要,也很難操作。同時,校外輔導等沒有約束的高收費問題,能從根本上得以糾正和治理嗎?
再如醫療資源,大城市優質醫療資源多,公立醫院醫療條件較好,且價格相對便宜,但是人滿為患,如何從醫療資源的配置方面給年輕人生三孩創造條件呢?生育過程中能夠享受比較高水平的醫療條件嗎?特別是大城市,能做到不排隊、不擁擠嗎?能價格便宜甚至免費嗎?同樣是三孩生育政策需要解決的難題。
此外,女性生育有什么新的政策,產假能否延長,延長產假后對企業如何實行政策扶持,女性延長產假后的工作崗位會不會丟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這些配套措施不跟上,要想解決三孩生育問題,難度確實非常大。最終,會演變成有錢人的一場游戲,也會使政策的執行走偏,難以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孩生育政策的放開,可以對人口結構、人口增長帶來積極影響,影響的大小,則要看配套支持措施力度有多大,范圍有多廣,科學性和針對性有多強。
譚浩俊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華中科技大學業界專業導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