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
這是一座英雄之城。承載強國夢想,肩負國家使命,她曾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被確立為三線建設的重中之重。在“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時代號召下,全國各地數十萬建設大軍奔走到這里,在無水、無電、無路、無住房等極端艱苦條件下,創造出在2.5平方公里的坡地建起了成套鋼鐵廠、用普通爐冶煉釩鈦磁鐵礦、在“地質禁區”建成成昆鐵路等世界奇跡,建成了大西南最大的現代工業基地,孕育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成為國家三線建設的光輝典范。
這是一片奮進之地。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西南地區布局實施“兩基一線”工程,將她與成渝地區緊密聯系在一起,構筑起成渝攀戰略“鐵三角”。三線建設后,她的后發優勢逐漸顯現,獨特的資源優勢成為成都重慶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面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戰略,她無疑迎來又一次“新三線建設”。發揮獨特優勢,打造成渝攀“新鐵三角”,她振奮精神再出發。
這更是一處精神高地。她曾用一個個戰天斗地、氣壯山河的恢弘奇跡,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繪就了一幅幅濃墨重彩、波瀾壯闊的發展畫卷。面對釩鈦之都、康養之城“兩篇文章”,她千千萬萬的產業工人,正投身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和打造成渝地區陽光康養度假旅游“后花園”的時代洪流,奮力描繪時代新畫卷,書寫時代新輝煌。
她,就是一座用花命名的城市——有西南門戶、陽光之城、釩鈦之都美譽的攀枝花市。
暖春時節,走進攀枝花,總能讓人感覺到一股巨大的熱流在涌動,總能讓人體會到一種磅礴的力量在升騰,總能讓人領略到一種巨大的磁場在運轉。
這是她承擔新時代新使命的高度自覺,更是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自我擔當。今天,讓我們身披歷史的霞光,去聆聽,去感受,去體驗,去見證攀枝花市致力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創新實踐。
2021年3月8日,攀枝花召開市委常委擴大會議,就貫徹落實中央黨史學習教育進行安排部署。
“要把牢政治根本,感悟思想偉力,心懷國之大者,樹牢宗旨意識,汲取歷史經驗,傳承紅色基因,特別是要統籌抓好學黨史、工運史、‘三線精神學習教育,在鍛造過硬作風、強化擔當精神上見成效。”
攀枝花市委十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把攀枝花建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獨特優勢的重要支點。
“從資源優勢上看,要致力推進釩鈦資源的綜合利用,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四極;從生態優勢上看,要讓攀枝花成為吸引科技人才創新發展的熱土;從區位優勢上看,攀枝花被列入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要承擔中國對外開放的又一大通道使命。發揮獨特優勢,人才隊伍建設必然是重點,而政治思想建設是重中之重。”談到新形勢下的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市委書記張正紅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站在新時代新起點,市委、市政府將接過歷史接力棒,團結帶領全市干部群眾,共同把英雄先輩們開創的事業繼承好,把深愛的攀枝花建設好,以實干實績讓‘三線精神薪火相傳、發揚光大?!?h3>實施思想建設“五大工程”
2019年,以曾正超為原型拍攝的《工匠英雄》微電影,在省總工會舉行的思想教育主題大賽中斬獲銀獎。作為加強產業工人思想教育引領工作取得成效的有力見證,這已經成為攀枝花市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態。
“推進發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是當務之急?!泵鎸θ碌陌l展形勢,攀枝花市把思想建設作為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突破口,出臺《攀枝花市加強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建設意見》,全力實施思想建設工程。
培訓研修基地工程。順應新時期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重塑發展優勢、重構發展格局、服務國家戰略新需要,攀枝花市創新成立三線精神勞模(工匠)研修學院,致力打造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國家精神、民族精神的理論基地;弘揚傳承三線精神以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示范基地;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技能技藝、職業素養、綜合素質、幸福指數的提升基地;攀枝花市、四川省乃至輻射全國的產業工人隊伍的交流基地。
政治信念鍛造工程。通過領導領學、集中研學、微信送學、檢查督學、測評考學等“五學”方式,深化職工群眾對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學習,號召全市職工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產業工人隊伍“四個意識”進一步增強,“四個自信”更加堅定,踐行“兩個維護”更加自覺。
主題教育筑夢工程。每年在全市評選出10名常年堅守工作一線、業績突出的“最美勞動者”,組織開展“重走三線路·整裝再出發”主題教育。每到一處,“最美勞動者”與一線產業工人真誠交流,暢談發展變化,共話美好未來。“最美勞動者”們都感慨地說:“三線建設時期,建設者們感天動地的創業歷程和新時代勞動者的奮斗歷程,給了我極大震撼,唯有立足崗位、繼續拼搏,才能不辜負先輩、不辜負時代?!?/p>
從全市1073名勞模中挑選10人組成宣講團,以“中國夢·勞動美”為主題,組織勞模、先進典型代表,深入企業、學校、機關開展宣講活動。樸實的語言,特別的角度,平凡崗位上不平凡的事跡,引導廣大職工把個人夢想同中國夢緊緊聯系在一起,把自身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激勵著全市產業工人立足崗位再創新功,凝聚“英雄攀枝花”再出發的強大力量。
如今,聚力創新打造的“中國夢·勞動美”光影課堂主題教育如期開課,將成為工會系統思想塑造的金牌工程。
核心價值塑造工程。通過在新媒體平臺上開設“玫瑰書香”欄目,舉辦“閱動花城·職工領讀”線上主題活動等,牢牢把握工運時代主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愛崗敬業、爭創一流的時代理念,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陣地建設提升工程。堅持鞏固一批、新建一批、共建一批理念,各級黨委、政府和工會組織加大投入,筑牢堅強陣地,持續推進職工書屋、農民工文化驛站、職工教育示范點建設,并使各陣地轉起來、活起來,讓職工之家真正成為溫暖之家。
面對新一輪全新發展,張正紅坦言,聚焦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立足攀枝花市域“內圈”、拓展川西南滇西北“中圈”、融入國內國際“外圈”,堅持“外圈不能放、中圈不能松、內圈要提質”,各有側重即圍繞做強“內圈”、深耕“中圈”、融入“外圈”,一體推進“三個圈層” 發展,推動攀枝花做大做優做強,提升城市能級,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五大工程”,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著力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促進廣大職工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高度統一,為鍛造一支信念堅定、行動果敢、迎難而上、敢打善拼的產業工人隊伍奠定了堅實基礎。
技能是創造的支撐。只有鍛造過硬本領,才能推進發展提升,形成風生水起的創新局面。
攀枝花市一級巡視員、統戰部部長、市總工會主席張敏認為:“區域發展的競爭,既是資源稟賦的競爭,更是人才的競爭、勞動力素質的競爭,攀枝花的發展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面對新的發展要求,我們只有建設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業工人隊伍,才能在競爭中贏得優勢、贏得未來?!?/p>
面對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要求,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出臺《攀枝花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方案》,制定堅持黨建帶工建、強化思想引領,構建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教育培訓體系,加強產業工人權益保障和服務等具體舉措,多管齊下,下力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著力為產業全新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建立健全企業職工職業技能培訓政策體系。先后出臺《攀枝花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0-2021年)》《攀枝花市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目錄》《攀枝花市職業技能培訓管理辦法》等職業技能培訓政策文件,科學設置培訓項目,拓展培訓服務領域,提高培訓補貼標準和范圍,優化培訓業務經辦流程,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保障能力。
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圍繞釩鈦、機械制造、康養、農業等重點行業、產業進行技能技術培訓,并將質量意識、安全環保、誠信建設、科學素質融入職業技能培訓,這為攀枝花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2019年以來,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萬余人次,其中企業職工3萬余人次。
健全校企合作平臺。推進3所技工院校和多家職業學校與市內外企業在技工培養、生產技術攻關、專業課程建設、技能培訓、人員交流、實習實訓等領域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校企共建、學校自建等方式建設教學實訓基地。目前,已實現每校一基地,實訓范圍涉及冶金、采礦、機械制造、建筑、焊接、汽修、農藝、餐飲服務、交通運輸服務、居民服務等職業工種,滿足教學實踐及社會實訓需求。
改進產業工人技能評價方式。將人社部、省人社廳頒布的專項職業能力目錄,以及“三區三州”技能扶貧相關專項職業能力目錄的245個專項項目納入培訓補貼范圍,開展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組織機構申報工作,切實推動專項職業能力鑒定工作。按照國家、省統一部署和安排,積極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將攀鋼集團公司、十九冶集團公司、攀煤集團公司、攀枝花技師學院納入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單位。
實施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開展優秀技能人才培養選拔,推薦優秀技能人才申報“天府工匠”、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評選;組織評選首批攀枝花技能“青年技能人才”“攀枝花工匠”“攀枝花英才”。在全面建好省級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和市級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的基礎上,今年首批創建成功市級勞模(工匠)安全生產創新工作室8個,而且完成創新課題或攻關項目110余項,勞動安全衛生創新成果82項,申報專利11項,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產生經濟效益1.25億元。
落實技能導向激勵機制。對參加世界級、國家級、省級技能大賽并取優異成績的選手、院校、大師工作室等人才培訓基地,給予獎勵激勵。
如今的攀枝花,無論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沿陣地,還是投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項目現場;無論是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田間地頭,還是陽光之城康養旅游的山山水水,一支支產業工人隊伍正在釋放著巨大的能量。他們,是時代的弄潮兒,釩鈦之都、康養之城的美好藍圖,正在他們的手中逐漸變為現實。
構筑建設新時代英雄之城的宏大隊伍,攀枝花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