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5月21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若干意見》。
習近平在主持會議時強調,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要用好科技成果評價這個指揮棒,遵循科技創新規律,堅持正確的科技成果評價導向,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義務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主體功能,強化線上線下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要強化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合理補償機制,穩定調價預期,確保群眾負擔總體穩定、醫保基金可承受、公立醫療機構健康發展可持續,提高醫療衛生為人民服務質量和水平。要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總體目標,加強同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銜接,進一步推進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建設,發揮生態保護補償的政策導向作用。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管理有效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克強、王滬寧、韓正出席會議。
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
會議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部署推進科技評價體系改革,聚焦“四個面向”的科技成果評價導向逐步確立,激勵創新的環境正在形成,帶動我國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同時,分類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尚未建立,指標單一化、標準定量化、結果功利化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
會議強調,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關鍵要解決好“評什么”、“誰來評”、“怎么評”、“怎么用”的問題。要堅持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健全科技成果分類評價體系,針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等不同種類成果形成細化的評價標準,全面準確評價科技成果的科學、技術、經濟、社會、文化價值。要加快構建政府、社會組織、企業、投融資機構等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體系,積極發展市場化評價,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規范第三方評價,充分調動各類評價主體的積極性。要把握科研漸進性和成果階段性特點,加強中長期評價、后評價和成果回溯,推進國家科技項目成果評價改革,健全重大項目知識產權管理流程,加強科技成果評價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引導科技人員潛心研究、探索創新,杜絕科技成果評價中急功近利、盲目跟風現象。要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建設高水平技術交易市場,加大金融投資對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支持,把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納入高校、科研機構、國有企業創新能力評價,細化完善有利于轉化的職務科技成果評估政策,鼓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要改革完善科技成果獎勵體系,重在獎勵真正作出創造性貢獻的科學家和一線科技人員,控制獎勵數量,提升獎勵質量。
全面壓減作業總量
會議指出,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化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特別是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突出。減輕學生負擔,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做到應教盡教,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方式,全面壓減作業總量,降低考試壓力。要鼓勵支持學校開展各種課后育人活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和待遇。
會議強調,要全面規范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堅持從嚴治理,對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的機構,要嚴肅查處。要明確培訓機構收費標準,加強預收費監管,嚴禁隨意資本化運作,不能讓良心的行業變成逐利的產業。要完善相關法律,依法管理校外培訓機構。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做實做細落實方案,科學組織、務求實效,依法規范教學培訓秩序,加強權益保護,確保改革穩妥實施。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