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患有慢性胃炎,他想著“十人九胃”,并沒有太在意,也沒有規律復診。最近老張總感覺上腹部脹痛、噯氣,到醫院消化科就診,醫生建議老張做胃鏡檢查。老張拿到自己的胃鏡報告,發現上面診斷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老張不禁心頭一緊,諸多疑問涌上心頭:“聽說萎縮性胃炎容易得胃癌?那我該怎么辦???”
“萎縮性胃炎會引發癌變”是最常見的一個誤解。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復損害導致固有腺體的減少,常伴有腸腺上皮的化生和異型增生的一種慢性胃部疾病。其實萎縮并不是胃整個變小了,而是胃的黏膜層變薄了。一般來說,大多數胃癌的發展遵循如下規律:非萎縮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癌。
可見,慢性萎縮性胃炎發展到胃癌,中間還要經過腸化生、異型增生兩個階段,要發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事實上,萎縮性胃炎只有極少數一部分可能發展為胃癌(大約為1%)。只有中重度萎縮性胃炎并且伴有中重度腸化生或異型增生者,發生胃癌的風險才大大增加。
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可以肯定地逆轉萎縮性胃炎或防止其發展為胃癌。比較確定的是,清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降低萎縮性胃炎發展為胃癌的比例。
(摘自《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