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剛
(山西華澳商貿職業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是集數據采集、加工、傳輸、儲存、分析、查詢、檢索等于一體的地理信息計算機系統。近年來,城市建設飛速發展,地下管網不斷延伸,管網交錯,線路復雜,如果采用傳統方式獲取管網的數據,將導致資料信息易重復,數據易丟失且相對分散等狀況出現,給管理者帶來許多不便。為此,必須改進針對管網的傳統管理方式,實現城市管網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自動化。建設城市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益和生產效益,實現更科學的管理和決策,更好的服務用戶,同時使企業自身得到發展[1]。系統在現有管道和地理數據的基礎上,利用GIS技術實現了針對管道的地理數據、自身屬性數據、網絡拓撲結構的一體化管理,為燃氣管道的城市規劃、設計、施工、輸配調度、生產調度、設備維修、管網改造、搶險及安全用氣等作業提供準確可靠的數據,形成了一套自動化、智能化的燃氣管網綜合管理系統[2]。
GIS的基礎數據是燃氣設施數據,所以在系統搭建前首先需要獲取此類數據,若無燃氣設施數據的輸入,那么系統的搭建毫無意義。搭建好平臺后,數據的輸入方式和一些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軟件類似,輸入數據的類型可以是燃氣敷設方式、空間施設信息、施工單位、完工時間、施工圖紙等[3-4]。
在GIS系統中,可以通過類似AUTO CAD的操作,如圖層設置、更改線條顏色等定位設備的空間地理位置,并且可以顯示本設備與周邊參照體的相對位置,這將極大提高針對管道巡查維護、泄漏點排查的工作效率[5]。
由于管網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涉及區域廣,所需施設數量多,所以針對管理者而言,固定資產的管理比較棘手。借助功能強大的GIS系統,可以按照系統中管網的實際位置,對管段逐個進行數據分析,將得到的數據匯總建立動態數據庫,便于管理者做到資產的實時管理。系統還提供查詢功能,通過對如管徑、管道材質、使用年限等相關數據的查詢,可以掌握目前的管網情況。另外,GIS系統中的設施數據可以附加投用年限、維修周期及保養情況等信息,通過綜合分析,系統會給出一套維修與更換計劃,保證管網所有設備都能工作在最佳狀態,真正做到資產的動態管理。
通過GPS終端,可以在地圖上實時顯示人員車輛的位置,查看其歷史運動軌跡,實時掌握各員工的工作狀態。巡檢人員也可以通過手持GPS終端把巡檢情況和數據記錄(圖片、經緯度、文字等)實時上報至平臺,通過系統的短信平臺和留言平臺實現員工和管理員的信息交換。
GIS數據輸入時,可以建立屬性數據,如小區名稱、樓棟、戶號等,這些信息接入現有客戶管理系統的數據庫后,可以在本GIS系統中查詢客戶的用氣量、管壓等信息。
GIS系統將管網劃分為多個片區,并對每個片區進行區域定義,通過本功能可以查詢本區域設施的數量等相關屬性。該功能可大幅提高燃氣公司對管網維修、搶修的工作效率,并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本功能可以實現管道連接性追蹤與事故狀態分析,在地圖上實時顯示目標管道或設施連接設備的狀態信息,極大提高事故反應能力,減少事故損失,一旦發生燃氣泄漏事故時,系統迅速顯示事故發生的地點,提供閥門關閉的最優方案和事故處理意見,以及即將停氣的用戶名單。
隨著城市區域面積的不斷增加和管道的不斷延伸,GIS功能越來越強大,使用的人員也不斷增加,對系統位置的查詢也越加頻繁。本系統可按照施設編號、道路名稱或者十字路口快速查詢位置。
根據燃氣公司的要求,本系統通過GPRS無線方式進行數據傳輸,如后期新增站點只需添加設備編號即可,具有較好的擴展性。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架構
軟件管理登錄界面與操控界面如圖2所示,實時監測界面如圖3所示。

圖2 軟件管理登錄界面與操控界面

圖3 實時監測界面
(1)系統支持Android系統、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等移動設備采集管網、閥門、調壓柜等的數據資料。
(2)將城區分成若干區域,只需輕輕一點即可顯示相關信息,使用方便。城區分解圖如圖4所示。

圖4 城區分解圖
(3)通過地圖選擇按鍵可快速切換影像、地形、交通等不同地圖底層,為搶險施工提供決策參考。地圖模式切換如圖5所示。

圖5 地圖模式切換
本系統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分布式控制系統,由監控中心、手機終端系統、地圖服務引擎等組成。監控中心與地圖服務引擎、手機終端通過廣域網連接,通信媒介采用GPRS等方式。系統采用客戶端/服務器模式結構,由工程手機端、智能手機端、GPS手持模塊組成的網絡系統可對燃氣管網日常巡檢人員、車輛到位情況進行合理調動,確保管網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