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 燦
蘭州工業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水是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資源,是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基礎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一項戰略性舉措。根據實際情況,節水優先是結合我國當前水情、總結世界各國經驗教訓做出的有利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關鍵選擇。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各行各業蓬勃發展,城市節水已刻不容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報道,2020年末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劇增的城市人口數量給城市用水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加強城鎮節水,提高城鎮生活用水效率將是城鎮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舉措。
從歷史數據看,管道漏損是不可忽視的水資源浪費原因。盡管政府加大了對供水管網的建設維護,但由于年代久遠、管材質量差、維修不善等原因,管網跑、冒、滴、漏等現象依舊嚴重。同時,城市用水管理制度仍需加強。有些城市未實行階梯水價制度,對節水行為缺少強制性的要求,節水宣傳力度欠缺,城鎮居民節水意識相對較為薄弱[1]。此外,節水器具未能全面普及以及中水回用技術發展受限等都是制約城鎮節水的現實困難。
城市現代化建設進程的持續加快使城市用水普及率逐年增長,根據《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2019》,截至2019年,我國供水普及率達98.87%。但由于供水管網規劃建設不夠完善、管網老化嚴重、管道維護不當、管材質量不達標、檢漏技術落后、漏點修補不善等原因造成我國水資源浪費嚴重。根據參考資料[2],筆者繪制了我國2019年度全國城市、縣城公共供水管網平均漏損率圖,如圖1所示。2019年全國平均漏損率為14.12%,全年漏損量高達816401.07萬m3,大體相當700個杭州西湖的蓄水量。全國范圍內,只有甘肅、浙江兩省漏損量達到了《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提出的“到2020年城鎮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下”的目標,其他省市漏損率均不同程度得高于10%。其中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漏損量更是高達25.22%、28.21%、24.80%。因此,需要更加重視供水管網的科學性規劃,嚴格把控管材質量大關,對供水管網進行更新和改造,進而探尋有效的管網檢漏方法對管網漏損進行控制,降低管網漏損率,實現節約用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聽音桿、探地雷達、紅外光譜、智能球、分布式光纖傳感、失蹤氣體法等技術已應用在漏損檢測中。此外,質量平衡法、夜間最小流量法、瞬態理論法、數據驅動法、優化校核法等模型法因在檢漏過程中不損害地面,能夠實現實時監測且靈敏度高的優點,現已在部分城市得以應用[3]。

圖1 2019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管網漏損率圖
《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三五”規劃》明確指出,應大力研發和推廣使用節水型設備和器具,要求在公共建筑和新建民用建筑中必須采用節水器具,限期淘汰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生活用水設備。為落實目標任務,水利部面向社會廣泛征集節水技術。經專家評審、網絡公示,形成了《水利部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關于公布國家成熟適用節水技術推廣目錄(2020年)的公告》和《國家成熟適用節水技術推廣目錄(2020年)》。其中《國家成熟適用節水技術推廣目錄(2020年)》中公布了15種衛生潔具方面利用的節水技術、5種節水洗滌設備以及4種中央空調及其他方面的節水技術。例如,河北潤旺達潔具制造有限公司研發的延時自閉便器沖洗結構平均節水量可達10%~30%;上海威士機械有限公司發明的洗滌用水綜合循環利用技術較之傳統設備能夠節水75%;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公共機構用水系統智慧監控技術能夠使漏損率降低10%,漏損故障維修及時率提高7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洗浴、洗車、高爾夫球場等服務業迎來了蓬勃的發展,加強服務業節水已成為備受重視且亟待解決的問題。2021年4月,水利部印發了包括綜合醫院、洗浴場所、洗車場所、高爾夫球場、室外人工滑雪場、綜合性體育場館、零售、洗染、游泳場館、餐飲和綠化管理在內的《服務業用水定額》,該定額的印發施行將對推動高耗水服務行業積極采取節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減少污廢水排放具有重要意義。
各地政府也積極通過執行核算用水定額以及特種用水價格的方式達到節水目的。例如,廣西北海市銀海區在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節水載體等認證過程中嚴格執行《北海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等用水定額,對非居民取水許可用戶下達用水計劃,下達率達100%。該區還嚴格執行特種行業用水價格,居民生活用水為1.53元/m3(當月用水量供水價格每戶小于28m3時),非居民生活用水為1.85元/m3,而特種用水則為3.30元/m3。此外,該區實行非居民超定額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制度,超計劃定額10%~30%(含本數)部分的水量按基準水價的50%加收;超計劃定額30%以上部分的水量則按基準水價的100%加收。通過階梯水價的制定與施行,有效抑制了過度用水現象,提高了用水效率。
強制要求使用節水產品,加快節水技術改造,對非人體接觸用水強制實行循環利用也是實現節水的重要舉措。上海美瀚汽車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科技微水環保洗車技術選用滲透劑、活性劑懸浮劑、高分子材料與巴西棕櫚蠟為主要原料,在實現清洗、打蠟、養護汽車的同時,能夠將用水量降低至0.5~1L,該值僅為傳統有水洗車水量的1%。
將雜排水經中水處理系統處理,使其成為景觀用水或生活用水,如用于小區綠化、沖廁和清洗等,也是城市節約用水的有效途徑之一。現已有部分城市居住小區、學校、商業區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安裝中水設施。例如,浙江省義烏市于近年來大力推進分質供水,2020年共建成浙江省節水標桿3家,節水型企業、單位、小區共52家。卿悅府居民小區作為義烏市第一個實行分質供水的小區,將中水代替優質的自來水進行沖廁及作為綠化、環境用水等。按當地市場價格,中水水價較自來水水價便宜0.5元/t,中水占比已占家庭用水的21%左右,區民在節約用水的同時可降低生活成本,故而受到居民的廣泛支持。分質供水在學校節水方面也頗具成效。例如,稠州小學于2021年3月初率先實行中水置換,每年可節約優質水資源數萬噸。此外,義務副食品市場也于今年4月正式邁入分質供水的行列,相關負責人稱中水的通入可使全年累計節省優質自來水8萬t以上。在以上這些成功節水事例的帶動下,全國各地必將不斷提升水資源集約利用水平,實現全國范圍內的節約用水建設。
水資源的短缺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嚴重安全問題,現已受到黨中央,各省、市的重視。《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全民節水行動計劃》《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三五”規劃》《國家節水方案》等的出臺,無一不表現出國家對水資源配置、節約與保護的決心。各省結合實際,遵循節水優先、統籌規劃、合理配置、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等原則,制定了符合各省省情的節約用水條例或辦法。在政府的良性引導和嚴格管控下,全國范圍內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截至2020年12月,水利部共公布了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全國共616個縣(區)已完成目標。
除制度管控外,增強群眾的節水意識仍舊任重道遠。可以“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等為契機,組織學校、社區、機關、企業等開展節約用水宣傳活動;利用網絡、電視等媒體平臺,向全民普及節水知識,引導群眾愛水、惜水,將節水理念根植于群眾生活與意識中。
城市節水工作的有效開展,是對“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思路的貫徹落實,是實現國家永續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城鎮供水管網改造、中水回用技術推廣、節水型器具研發及使用、節水宣傳活動有效開展等措施,勢必會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進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和環境質量的持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