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清 沈中

受訪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
陸女士年輕時落下了老胃病,總是覺得肚子飽脹,尤其是吃飽飯或吃芋頭等含淀粉較多的食物后胃脹更明顯。輾轉多家醫院就診治療,卻未能治愈。去年陸女士的胃病又犯了,脹滿難受,常常作嘔,還時常便秘,加上小孫子白天晚上不停哭鬧,陸女士服用安眠藥之后,白天更加昏昏沉沉、乏力,胃痛嚴重。得知張忠德教授對雜病治療頗有心得,家人便帶她來找張忠德教授尋醫問藥。
陸女士的問題,歸根結底是脾胃不和在作怪。老胃病患者久病必虛,脾胃功能失常,所以胃部脹滿不舒;脾胃失常導致人體消化功能減退,食物積滯在胃腸,所以陸女士總是沒胃口。加上陸女士最近勞累過度,各種問題接踵而來。心神被擾動,晚上睡不好覺,脾胃就更加虛弱。治療上,張忠德教授以調和脾胃為主、養心安神為輔。經過半個月中藥治療,陸女士胃脹的問題明顯改善,胃口漸漸好轉,不用吃安眠藥也能一覺到天亮。陸女士高興地繼續在門診調理以鞏固療效。
張忠德教授強調,脾胃不和的人要少吃生冷的東西,切勿貪涼。中醫認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的,脾胃若正常運轉,則人體時時能得到營養的補充。過食生冷的東西導致寒從內生,貪涼則導致寒邪從外而入,都是損傷脾陽的不良習慣。長期下去,脾胃的運化能力下降,引起一系列如胃痛、失眠、口臭、便秘等問題。平時可用穴位貼敷療法。
原料:焦三仙、萊菔子各10克,艾絨5克,蜂蜜適量。
選穴:中脘穴。
功效:消食和胃。
操作方法:將上述藥材打成粉,放人艾絨、適量蜂蜜,調成糊狀。取少量藥糊加熱后放在紗布上,敷于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點),待冷卻后更換,每次敷10~15分鐘,每日1次。
蓮桂棗仁湯
原料:桂圓9克,蓮子20克,酸棗仁15克,大棗15克。
制法:酸棗仁、桂圓、蓮子用清水沖洗干凈,大棗洗凈、去核。所有材料入鍋,加入3碗水,武火煮開后轉文火煮30分鐘左右,至蓮子酥爛即可。每日早晚各服一次,佐餐食用。
功效:養心寧神、健脾補腎。適合中老年人、心脾氣血兩虛之納差乏力、失眠健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