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全喜

《本草綱目》中,李時珍介紹了一個用虎杖治結石(石淋)的故事:鄞縣縣尉(主管治安的官員)耿夢得,其夫人患沙石淋病已有13年。每次小便時都疼痛難忍,且時常有小石子隨尿液排出。雖到處求治,用了許多藥方,但都不見效。一次偶然得到一個民間驗方,便按這個方子煎藥服用,服藥一天,次日痊愈了。具體方劑及制法如下:將虎杖根洗凈,取60克切細,加水五碗,煎至剩一碗,去渣滓,人乳香、麝香少許,研調放溫服下。南宋醫藥學家許叔微將這個方劑收入了他編著的《普濟本事方》中。
虎杖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莖。關于其得名,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這樣解釋:“杖言其莖,虎言其斑也。”《藥性論》謂其“治大熱煩躁,止渴,利小便,壓一切熱毒”。虎杖不僅能利水通淋,還具有活血通絡、清熱解毒、破瘀通經的作用。
虎杖臨床可用于濕熱黃疸、淋濁、帶下、風濕痹痛、癰腫瘡毒、水火燙傷、經閉、跌打損傷、肺熱咳嗽。多配伍應用,用于風濕痹痛可單味浸酒服或配伍雞血藤等藥。用治黃疸、膽結石等癥,可配合茵陳等同用。治淋濁帶下,可與薏苡仁同用。對瘡瘍腫毒可內服,或鮮品搗爛外敷。此外,本品還有緩瀉通便的作用。
關于虎杖,民間流傳很多驗方,臨床應用均有效果。如:
1.治濕熱黃疸虎杖根20克。水煎服,每日2次。
2.治膽囊炎虎杖20克,茵陳20克,鮮金錢草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3.治癰癤腫毒
虎杖100克。烘干,研細末,初起者用雞蛋清調敷,成膿時用醋調敷,已潰爛者用麻油調敷,每日2~3次。
《藥性論》載“有孕人勿服”,故本品孕婦慎用。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文華
李時珍是明代著名醫藥學家,他擅于研究各種草木的藥用性質。有一次,他到武當山去,聽說那里產一種榔梅,吃了能使人返老還童,人們把它稱作“仙果”。李時珍并不相信真有什么仙果。為了弄清真相,他冒著危險,攀登懸崖峭壁,采到了一顆榔梅。他經過詳細研究,才知道那種果子只不過像一般梅子一樣,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根本談不上什么“仙果”。
李時珍發現了許多古代書上沒有記載過的藥草。他就決心編寫一本新的完備的藥書。他花了將近30年的時間,寫成了著名的醫藥著作《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