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

前不久,搶救了一位心肌梗死的患者,52歲男性,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心臟血管狹窄堵塞,手術后植入支架一枚。
這位患者,原本是可以避免血管堵塞,甚至心肌梗死的,可他自認為血脂正常了,自行停藥,結果導致斑塊不斷加重,血栓形成,3年前血管只有50%的狹窄,現在已經發展到血栓堵塞,不得不放支架。
2017年,患者彭先生,當時48歲,因為心前區不適在外院做了冠狀動脈造影,造影顯示心臟右側血管狹窄50%。醫生建議彭先生戒煙戒酒、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健康飲食、不要熬夜,并且須口服他汀類藥物和阿司匹林。
患者出院后一段時間,能健康生活,規律服藥,并且也做到了定期復查。
患者在規律服用他汀類藥物后3個月復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已經降到正常值。醫生建議他繼續長期服用,但彭先生不明白:這血脂都正常了,為啥還得長期吃降脂藥?況且這藥副作用大,吃久了傷肝。
彭先生再次復查低密度脂蛋白仍在1.8毫摩/升以下,于是他偷偷停用了他汀類藥物。結果這次人院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為3.9毫摩/升,最關鍵的是還發生了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高血脂分為高膽固醇血癥和高三酰甘油血癥。三酰甘油升高主要是飲食不健康引起的,經過藥物治療和健康飲食控制后,大多可以不用繼續服藥。但膽固醇升高和高血壓、糖尿病類似,一旦停藥,膽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能會再次升高。
所以,如果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在沒有合并心腦血管疾病的前提下,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恢復正常后,可以試著停藥,但必須健康生活,定期復查;如果復查后血脂依然正常,可以停藥,但須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果停藥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再次升高,則要再次吃藥。
而對有明確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正常,也必須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不僅僅是通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來預防血管斑塊加重,預防心血管疾病;他汀類藥物還有抗炎、穩定斑塊的作用。
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因素越多,血管內皮越容易發生炎性反應,結果就是血管內皮不光滑了,血管斑塊容易形成,血管狹窄加重。他汀類藥物具有抗炎的作用,從而預防血管硬化,保護血管,預防心血管狹窄進一步加重。
當斑塊破裂后,會形成血栓而堵塞冠狀動脈導致心肌梗死。他汀類藥物具有穩定斑塊的作用,從而預防斑塊破裂,預防血栓,預防心肌梗死。
如果彭先生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安全水平,就能降低血管斑塊加重的風險;如果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就能降低血管炎性風險,降低斑塊破裂的風險,從而預防心肌梗死,甚至可以說能避免這次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