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娜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健康生活和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綠色建筑設計已成為促進建筑業持續發展的重要理念。根據綠色建筑對聲環境質量的要求,人們應結合相關法律和設計標準,優化建筑設計,提高室內聲環境質量。
關鍵詞:綠色建筑;聲環境質量;隔聲措施
中圖分類號:TU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21)09-0116-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healthy li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green building desig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cept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green buildings for the acoustic environment quality, people should optimiz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improve the indoor acoustic environment quality in accordance with relevant laws and design standards.
Keywords: green building;sound environment quality;sound insulation measures
綠色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起到節能環保的作用,現如今,很多人每天在室內度過大部分時間,因此,人們要注意室內環境對身心健康的影響。為了確保環境質量符合相關標準,現有建筑物紛紛進行翻新。在所有環境指標中,聲環境最難改善,高能耗、低預算、周期短等因素會進一步限制建筑聲環境質量的提升。因此,人們要合理進行建筑設計,營造健康、舒適、節能的室內環境[1]。
1 綠色建筑設計的原則與優勢
1.1 原則
以人為本是綠色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因為房屋建筑是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因此,設計者應基于以人為本的原則設計建筑,進一步提升人們生活的幸福感[2]。其間要選擇符合標準的建筑材料,確保使用期間用戶的人身安全。當前,很多資源日益稀缺,充分利用能源是對資源的有效保護。綠色建筑設計應充分尊重自然環境,避免人為破壞而影響生態平衡。在建筑物整體設計中,人們應充分考慮綠化,雖然我國幅員遼闊,但人口眾多,實際可利用土地面積較小,因此應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1.2 綠色建筑設計的優勢
近年來,綠色建筑設計理念興起,它可以有效吸引消費者,從而占據更大的消費市場。綠色建筑所需的建筑設備和材料相對環保,但建筑設計成本比普通建筑高得多。從長遠來看,綠色建筑設計可以給用戶帶來一個更安全、更舒適的環境。綠色建筑設計要求盡量避免污染物排放,對生活垃圾進行有效分類。例如,某些生活垃圾通過分類處理實現回收再利用;生活污水可以通過凈化進行二次利用。
2 綠色建筑的聲環境質量規劃
對于普通建筑物,聲環境設計應盡可能實現簡單化和模塊化,以最少的投資獲得最大的收益。而對于聲環境有特殊要求的高端住宅、辦公樓和其他建筑,應根據不同需求定制聲環境設計,首先預測環境噪聲,然后估算每座建筑物的降噪性能,明確降噪措施。
2.1 項目周圍聲環境的仿真計算
項目初始設計階段,使用環境噪聲預測軟件對室外和室內聲學環境的影響進行評估,通過重復計算和模擬,充分了解周圍聲環境并采取降噪措施。這樣可以減少室外噪聲干擾,營造高質量的室內聲環境,同時減少項目建設和運營成本,降低后期綠色改造費用,從根本上提高設計質量。當前,人們要合理運用建筑信息模型(BIM)進行仿真設計,模擬綠色建筑的風環境、光環境、熱環境、聲環境和能耗等參數。BIM技術可以應用于室外和室內聲環境的仿真設計,虛擬實驗室聲場模擬平臺可以進行室內聲環境仿真,還可以預測和評估室外噪聲水平。對于室內聲環境的計算,首先要根據實際測量結果確定建筑物邊界的晝夜噪聲值,以免外部噪聲傳到室內,同時計算建筑物相鄰房間的透射率。人們要將目標房間中設備產生的所有噪聲疊加在一起,聲壓級疊加后即可得到目標房間的噪聲水平。
2.2 項目總體結構設計
考慮到總體規劃、設計和布局,建筑物周圍區域應設計一定寬度的綠化帶,不宜直接在住宅或重要房間的上下方設置配電室和水泵室。下面根據某項目的公路噪聲源進行綠色建筑設計,其間建立室外聲環境模擬分析模型[3]。該項目處于二級聲音功能區,白天和晚上的環境噪聲限值分別為60 dB和50 dB。目前,室外的主要噪聲源是交通噪聲,具體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2.3 施工完成后的聲環境檢測
室外噪聲是建筑外部所產生的聲音,這種聲音主要通過建筑物的圍護結構傳入室內,通過門窗、外墻、地板和天花板等散布到房間內,因此建筑物圍墻防護結構的隔聲性能直接影響建筑物的總體降噪水平[4]。首先,要檢測室外聲環境。對于住宅區,道路交通噪聲是最大的噪聲源,連續進行24 h監測顯然是不切實際的,每天可以在最不利的噪聲點進行測量。城市主干道應選擇典型的工作日統計噪聲,商業區道路應選擇法定假日和每日檢查時間,盡可能覆蓋每個重要時間段,并注意晚間交通高峰期和低谷間交通流量和重型車輛的比例。另外,在計算交通流量時,人們要參考重要指標,包括路況變化。建筑物聲學環境檢測中,應檢查門、窗、室內墻壁和地板等的空氣隔聲性能和沖擊隔聲性能,檢測標準應參照《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2010)的最低要求。
3 綠色建筑的隔聲措施
雖然建筑物的噪聲類型很多,但其主要分為兩種,即室外噪聲和室內噪聲。其中,室外噪聲包括道路交通噪聲和工業噪聲等,而室內噪聲包括家庭設備噪聲和鄰里噪聲等。樓板撞擊聲壓級與住戶主觀感受的關系如表2所示[5]。建筑物室外降噪主要是通過合理的居住區規劃,增加綠化帶或聲屏障,有效改善整體聲學環境,室內降噪主要是從門窗、墻壁和樓板等入手,提前采取隔聲措施,減少門窗、墻壁和樓板的相互影響。下面重點分析室內降噪措施。
3.1 門窗的隔聲措施
門窗是建筑隔聲的薄弱環節,影響門窗隔聲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材料、開窗形式、玻璃材質、密封性以及五金配件性能等。對于門窗玻璃來說,從優到差來看,其隔聲性能的排序是:雙夾層中空玻璃>單夾層中空玻璃>夾膠夾層玻璃>單層玻璃>中空玻璃[6]。如果打算通過重塑窗戶的方式提高隔聲性能,通常可以使用夾層玻璃,以加大空氣層厚度,改善隔聲性能。
3.2 墻壁的隔聲措施
不同類型的墻壁應采用不同的隔聲方案。為了提升墻壁的隔聲性能,人們要做好墻體施工,提高墻體質量。首先應確保砌筑砂漿填充度和抹灰厚度合理,然后用隔音氈包裹開關盒,進行密封處理。在施工過程中,要避免將配電箱背靠背放置,減少墻壁上的孔和間隙,以減少聲音通道的形成。其次,在穿墻管改進過程中,所有穿過墻壁的管道必須使用套管,并且套管和管道必須用橡皮筋填充和密封,玻璃棉和其他材料在管子和墻壁之間緊密填充,并使用水泥漿密封。
3.3 樓板的隔聲措施
住宅和辦公樓要合理采用樓板隔聲措施。對于隔聲要求較高的房屋,通常可以鋪設浮動地板和彈性墊層,減少房屋中的聲音傳播和相互干擾。其間,為了使地板和周圍墻壁或開口之間的剛性連接最小化,可用鐵釘穿透彈性墊層,石膏天花板可以改為吸聲降噪天花板,增加隔聲效果,改善室內聲環境質量。
4 結語
當前,人們對綠色建筑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視建筑聲環境質量。因此,建筑施工中,要做好建筑聲環境設計,有效改善建筑的聲環境質量,可以從門窗、墻壁和樓板等角度入手,采取有效的隔聲措施,提高建筑的隔聲性能。傳統建筑能源消耗極高,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所以必須重視綠色建筑設計,提高可再生資源的使用率,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提升居住環境的舒適性。
參考文獻:
[1]洪篤勤,陳雄,趙勇,等.溫和地區綠色居住建筑外圍護構件空氣隔聲控制淺析[J].建筑節能,2019(11):120-122.
[2]許國東,張亞挺.綠色建筑中隔墻空氣聲隔聲性能分析[J].建筑技術,2019(3):361-363.
[3]劉璇,張玲玲,劉文平,等.綠色建筑室內光環境與聲環境模擬分析:以某中學為例[J].煙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2019(4):375-381.
[4]張永超.綠色商場建筑和普通商場建筑室內環境滿意度對比研究[J].建筑節能,2020(11):99-103.
[5]封亞彤,陳東陽,何玉龍,等.建筑設計中綠色建筑設計理念的整合應用探究[J].今古傳奇(文化評論),2019(4):230-230.
[6]黨瀟音.某公共建筑中綠色建筑給排水設計要點的應用與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20(15):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