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航 周淼葭

富溪鎮白馬村天冬基地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如何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激發鄉村振興新動力?內江市東興區在2021年區委經濟工作會暨產業項目深化年動員會上作出部署:發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奮力打造“中國天冬之鄉”,把地道天冬中藥產業作為產業振興支撐。
天冬在內江市東興區的栽培歷史由來已久,它在疾病防治和健康養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新冠肺炎患者康復期的重要處方藥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經濟和藥用價值。同時,天冬還是內江市唯一上了《中國藥典》的道地藥材。
追溯歷史,天冬在內江市有過一段種植鼎盛時期,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種植規模高達3萬畝左右。到20世紀90年代,東興區的郭北鎮就建成了川天冬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驗地。當時,天冬主要用于蜜餞生產。
目前,東興區提出把天冬產業當作發展經濟的主要抓手,有望重塑輝煌。東興區出產的天冬品質極佳,市場認可度高,前景十分廣闊。5月12日,《當代縣域經濟》記者有幸跟著東興區委書記康厚林一起來到東興區中藥材產業科技示范園參觀了解天冬產業發展情況。
康厚林說,國家出臺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省市相繼出臺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隨著健康中國、健康四川和健康內江戰略的實施,省上規劃把東興區作為天冬道地藥重要產區,內江市委、市政府在2020年也明確提出中醫藥強市戰略,全力打造“一鄉、一基地、一中心”計劃,其中,“一鄉”就是東興區承接打造的“中國天冬之鄉”。

內江市東興區委書記康厚林(中)在天冬產業園區與農戶座談
在東興區中藥材產業科技示范園,連片的天冬藥田已然成勢,棵棵青苗破土而出,在樹林掩映下,生機盎然。
“天冬種植前,光是土地開墾就必須要經過11道工序,并且嚴格按照國際標準種植?!眻@區內,正勞作著的村民打開了話匣子,都認為東興區種植天冬的基礎比較好,許多村民都有種植經驗,一株天冬最高產量可達到15公斤以上。
為聚力打造“中國天冬之鄉”,東興區堅持“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的綠色發展之路,強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在種植業方面,以石子鎮三縣村建設5000畝天冬種植基地為引領,在石子、白合、楊家、平坦、高梁、郭北、順河、田家、永福等鎮環小青龍河、清流河擴大種植片區,到2030年,東興區中藥材種植面積將達30萬畝,其中天冬種植15萬畝,可建成東興區現代中醫藥精深加工產業園、東興區國家中藥材生態種植基地、東興區中醫藥倉儲物流基地及專業化交易市場、東興區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內江市中醫藥院內制劑中心。以中醫藥制造業為重心,以二產聚一、三產,構建東興特色的中醫藥產業體系。
在加工業方面,東興區擬在田家鎮建設東興區現代中醫藥精深加工產業園,占地3000畝,引進國內知名企業投資中藥材種植、生藥加工和高端制藥等行業,開展大宗中藥深度加工和精準制造。

郭北鎮青臺村農戶種植天冬
在服務業方面,在東興經濟開發區商貿物流片區,規劃面積1052畝,建設東興區中醫藥倉儲物流基地及專業化交易市場。立足東興區得天獨厚的中藥材資源優勢,布局發展“中醫藥+康養旅游”新業態,培育一批東興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游品牌,加快建設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
此外,東興區緊扣十年目標,三步逐級實施,突出綠色化、融合化、集約化,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建設“東興—榮昌—大足中醫藥產業川渝合作試驗區”,構建以中藥材種植加工為重點、藥食兩用品種為特色、中藥商貿康養為延伸的現代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體系,打造產業振興新引擎。
康厚林在介紹發展天冬產業時說道,東興區通過8個月時間密集調研、外出考察和研討論證,并統籌兼顧成渝地區產業錯位配套,邀請了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編制《內江市東興區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以促進中醫藥產業傳承創新、提質增效為核心,以藥材種植打基礎、健康產品爭突破、康養文化拓新業、商貿物流齊發展、科技研發作支撐為思路,做好市場導向與政府引導、資源利用與生態保護、科技創新與品牌建設、重點產品與龍頭企業培育、中醫藥產業與其他產業聯動“結合文章”,用10年時間,全區新增種植天冬15萬畝,形成以東興區為核心、輻射周邊區縣的天冬生態種植圈;完善科技支撐體系,建設現代中藥精深加工產業園和中醫藥倉儲物流基地及電子交易市場,構建一二三產業鏈條發展新格局,實現經濟效益100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打造“中國天冬之鄉”。
其實,東興區大力發展天冬產業,遠不止8個月時間。
2018年,在白合鎮龍井村建成的東興蕊尚中藥材種植基地就是以種植天冬為主的,種植面積約230畝,育苗10萬余株。當年,東興區出臺了《中醫藥產業實施意見》,將天冬納入全區重點培育項目。
2019年,東興區田家鎮天冬、鐵皮石斛、梔子,石子鎮枳殼等特色中藥材種植帶成型,全區中草藥材面積達1.2萬余畝。《內江市東興區中醫藥產業“十三五”建設規劃》等系列政策措施出臺,為全區中醫藥產業快速發展指明了路線圖。
截至目前,東興區出臺了支持天冬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成立每年財政投入1000萬元的產業發展基金,按核心區每畝1000元、非核心區每畝800元標準,對種植連片面積不低于100畝的經營戶予以連續3年補助。
此外,加快推進14億元的基礎設施債券落地,大力培育引進專家團隊和緊缺人才,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五個一”工作推進機制,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務,全力以赴確保企業投資項目快速落地,最大限度地依法依規為企業發展“松綁”,打造優質的營商環境。
東興區還與成都、重慶等地10余家中醫藥科研院所(校)、醫院、企業簽訂產業合作協議和產業技術聯盟,形成種植、加工、研發、推廣為主導的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目前全區種植中藥材品種13個7.8萬余畝,深加工產品12個,注冊品牌商標3個,獲國家專利中藥飲片品種5個。
“不光賣鮮貨,還要規劃精、深加工,同時帶動服務、旅游、康養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笨岛窳譂M懷信心地說。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以中藥材為引領,發揮中醫養生、養老和防病治病等方面的優勢,配套醫療護理、康復輔具、文娛活動等,東興區正開發出一條有病治病、無病療養、醫養結合的健康養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