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萍 黃世濤

廣安前鋒青花椒產區的“景區化發展”。黃世濤 攝
隨著黨中央、國務院《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明確“推動廣安全面融入重慶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區”,以及四川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決定》提出“支持廣安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區建設,探索跨省域一體化發展”,廣安融入成渝雙核、推進高質量發展迎來重大歷史機遇。
那么,作為緊鄰重慶的農業大市,廣安農業如何擁抱這一機遇?近日《當代縣域經濟》記者走進廣安,看到該市農業產業正在蝶變。廣安,用傳統模式中破繭而出的一系列可喜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2018年4月,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在廣安調研時指出,要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打好產業轉型升級、紅色旅游、鄉村振興三張牌,推動結構優化、動能轉化、效益提升,進一步做大總量、做優質量。
“中央、省委關于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是各地開展工作的方向和遵循。”廣安市委書記李建勤說。廣安市委認真審視了廣安作為農業大市的基本市情,立足農業產業基礎夯實、鄉村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濃厚的比較優勢,出臺了《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推進方案(2018—2022)》,提出“讓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探索農業產業與生態環境融合發展的特色道路。

廣安市前鋒區現代農業園區青花椒產區一角鄭飛。陳定軍 攝
如何將紙上的規劃落到實處、發揮實效?李建勤多次深入農村調研鄉村振興發展,開展專題研究。為了讓各項規劃更加科學、建設更加有力、實施更加有序,廣安市委主動“走出去”,到江蘇江陰、廣西百色等地區學習借鑒好的做法,同時也將高水平的專家團隊“請進來”,圍繞“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編制產、村、景相統一的總體規劃,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
在武勝縣,記者了解到該縣的“1+6+9+N”鄉村振興規劃體系。“這一體系構建了山水相依、田林交錯、大美潔凈的鄉村生態景觀。”武勝縣委書記譚云介紹,規劃涵蓋中心城鎮、聚居社區、聚落院子三級鄉村聚居體系和連片的農業基地、農業園區、農業莊園、小農園四級農村生態形態,形成產村一體、農旅融合的宏觀格局。
據了解,目前武勝縣已被納入四川省鄉村振興規劃試點縣。
系統科學的措施,應當從何處破題?廣安已經用實踐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那就是——產業。李建勤認為,只有產業振興,才能增強鄉村吸引力,帶動資本、人才等生產要素向鄉村聚集,才能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廣安市將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作為著力點,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圍繞“產區變景區”目標,該市大力發展廣安龍安柚、廣安蜜梨、鄰水臍橙等拳頭產業,連片建成廣安龍安柚基地24.5萬畝,鄰水臍橙基地31.6萬畝,廣安蜜梨基地4.7萬畝。按照生產化景區標準對形成一定規模的農業產業基地進行提檔升級,完善產業基地的游步道、觀景平臺等基礎配套設施,公路干道沿線栽種景觀花卉植物,將“一片產區發展為一片景區”。

廣安特色農產品加工產品在博覽會上大受歡迎。陳定軍 攝

廣安市廣安區龍安鄉群策村組織鮮果評獎活動。 邱海鷹 攝
記者在前鋒、華鎣、武勝、鄰水等地采訪調研看到,產區的“景區化改造”,不僅僅是服務遠道而來的游客,更是以此為契機補齊當地農村的基礎設施短板,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為居民群眾生產生活營造優美的環境。目前,廣安市各區(市、縣)重點解決好農村路、水、網等瓶頸問題,逐步實施“鄉村亮化”工程,為村道、聚居點加裝太陽能路燈;鄉村扎實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改造,“一河一策”改善各流域生態。
文化是一個區域的靈魂,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構成。一直以來,農耕文化、區域歷史文化豐盈了鄉村內涵。廣安市加大古鎮、古村落、古民居、古樹名木保護力度,建成了大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四川最美古村落。同時,各區縣按照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思路建設了村史館、鄉愁體驗園和農業公園。昔日雜草叢生的田園,蛻變成生機勃勃的公園,成為游客賞景、采摘和村民散步、娛樂的好去處。
長期以來,農副產品“賣不起價”,農民收入低,農村人口流失,鄉村凋敝,已陷入惡性循環。事實上,作為川東農業大市,廣安的自然條件特別適宜農作物生長,廣安柚子、臍橙等水果遠近知名,前鋒青花椒供不應求,都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提高農產品附加值,進而提升農民收入,關鍵在于品牌——將沾滿泥土的農產品轉化為市場上知名的商品。廣安市委、市政府樹立“大市場”理念,創品牌、搞加工、活流通,讓優質的農產品“走出去”,提升廣安農產品的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提高廣安農業產業的綜合價值。
在廣安區廣安柚發展有限公司,記者看到該區依托龍安柚基地組建生產、加工、銷售、服務、娛樂于一體的市場主體,投資上億元建設龍安柚精深加工廠,配齊檢驗中心、冷鏈倉儲庫房、物流配送中心,建成了精油、柚子削皮、柚原漿及商品化處理等5條生產線,形成從生產、儲運、加工到物流的完整產業鏈。與此同時,打造柚文化主題的鄉村旅游、休閑觀光農業和文化節會,建成大云山農業主題公園等農旅結合項目,形成農業生產生態圈,小小龍安柚的綜合經濟價值實現猛增。
事實上,廣安市各區縣都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差異化發展產業園區。廣安區打造以花卉、中藥材為主的產業園,前鋒區打造以松針茶葉、中藥材為主的產業園,華鎣市打造以花卉、油樟、林竹為主的產業園,岳池縣打造以道地中藥材、農家文化為主的產業園,武勝縣打造以優質蠶桑、水產、鄉村旅游為主的產業園,鄰水打造以優質茶葉、中藥材為主的產業園……
隨著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的“蝶變”,川東這片廣袤的鄉村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
山水宜人、產業突顯。很多離鄉發展的村民開始回流,四面八方的游客聚集而來,農業被激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記者了解到,目前廣安市已建成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景區2個,龍安柚文化旅游節、華鎣山文化旅游節、岳池農家文化旅游節、鄰水大麗花旅游節等節慶活動如火如荼。每逢節假日,來自重慶、成都等地的游客相約前來采摘游玩、休閑度假。遠近游客來到鄉村,也將農副產品帶到全國各地。
如今,鹽皮蛋、龍安柚等廣安普通農產品已走上全國各地人民的餐桌,“華鎣山”品牌被評為全省十大優秀農產品區域品牌,使用該公用品牌的優質農產品達200多種。來自廣安的“果盤子”鼓了產區農民的“錢袋子”。

廣安市蔬菜工廠化生產車間。張國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