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杰
作為并繼竿愛好者,我購買達億瓦旗艦產品枯法師是比較晚的,也是比較少的。2017年圣誕節期間,愛人給我購買了一支全新的18尺枯法師六代目作為結婚七周年的禮物,這是我當時精挑細選后的選擇。
“枯六18尺”開光之后兩個月,我又在2018年2月1日購入一支枯法師三代目(俗稱閃電枯、刀疤枯)19尺。
入手枯二18尺之前,我一直以為它會很頭重,軟塌。之所以這么認為,一是因為網絡上對長尺枯二都是持感差、頭重之類的評價;二是看參數,參數顯示它的元徑確實很細,跟當下的主流12尺差不多,錐度那么小,又是18尺,還是非輕量竿,根據物理規律和玩竿經驗,很自然地也會得出和網絡上一樣的結論??墒聦嵣希⒗^竿并沒有一般性的普適規律??荻?8尺證明,哪怕小錐度和細元徑加在一起,也可以做到持感輕挺(當然,這里所說的輕挺,是針對其他同尺寸、同重量的竿子而言)。
下圖依次是老普18尺、枯二18尺、枯三19尺、枯六18尺的照片:

通過圖片可以看出,18尺的枯二元徑比枯六細很多,可持感卻和枯六18尺非常接近,我對這兩支竿做了比較,竟然沒比出來到底誰的持感更好。
那么,錐度小、元徑細的枯二18尺是如何做到持感輕挺的呢?想做到持感輕挺,最核心的辦法是把竿子前部的重量做小,事實上,枯二18尺的小一節、小二節確實是很輕的。
2019年,禧瑪諾公司推出了一款細身竿——飛天弓柳。很多釣友都認為這是一款持感頭重的軟竿,該系列竿子每個尺寸都是細身設計,尤其是18尺,元徑很小,只有9.3毫米,先徑卻也達到1.1毫米,錐度之小可見一斑,加上比同尺朱紋峰嵐月還高5克的重量,大家的推理似乎很有依據。但事實上不少入手的釣友都已經反饋,18尺柳的持感相當好,一點不頭重,整體也不壓手,持感舒適度堪比輕量竿。很多玩家對此疑惑不解。其實,釣友們讀過我上面的文字,就不會覺得奇怪了,柳18尺在持感上的特點與枯二18尺如出一轍,肯定是前面兩節自重很輕,后面雖然元徑細,但壁厚肯定不小,起到了配重的作用,而且增加了硬度,我猜測柳18尺這把竿子,調子也不會太靠后,至少不會顯得軟塌。
繼續回到枯二18尺的話題上??荻?8尺雖然細身,但是調子卻比同尺枯六更靠前,硬度倒是差不多,整體上比枯六更加符合本偏先的調子設定。兩竿空持感覺差不多,輕抖時枯六能讓人更明顯地感覺到力由手把傳至腰部,再到竿梢,支點的游移非常明顯,而枯二則主要是前端小幅擺動。
除去元徑比枯六細很多之外,枯二的竿梢卻比枯六要粗一些,大概那個時期廠家還沒有能力制造出很細的空心尾。使用這兩支竿時,我幾乎都是用同一支吃鉛2克左右的浮標,拋投很舒適且精準,沒有感覺到什么區別,比同尺的老普18尺省力(老普18尺可以拋投精準,但釣者必須刻意發力去拋,否則會拋不到位,而枯二18尺可以很輕松悠然地拋投到位),總而言之,枯二的拋投性能非常優秀。
說完了持感和拋投,我再說說刺魚。關于刺魚,我關心兩點:一是是否犀利、敏銳,二是起竿時竿子對手腕的壓力。老普素來以敏銳著稱,18尺的老普在這方面也確實可圈可點,不過,被視作以中庸之道立身的枯法師,其二代目18尺在刺魚方面并不遜色。關于第二點,我同樣拿老普18尺作比較,老普雖然只有90克,但是由于調子偏先,竿身偏僵硬,起竿時對手腕壓力較大,而枯二18尺盡管有98克,但得益于腰身有更好的彈性和韌性,反而讓人覺得手腕沒什么壓力,這種感覺在上魚后更加明顯。

釣一二兩重的小鯽魚時,枯二18尺噔噔感也有,但比老普要略微遜色一些
最后說一說中魚手感。為更好地說明枯二釣小鯽魚時的表現,我還是拿老普18尺作為參考。當初我購買老普18尺的原因之一就是網上有大師說,18尺的老普釣小鯽魚很通透,所以我特意選擇了漆水清透、竹節較小的“大白標”(按照資深老普玩家的說法,長尺老普首選大白標,它更輕挺)。竿子到手后,第一場魚就是小鯽魚。
在操作性上,兩把18尺的拋投性能都不錯,用吃鉛2克左右的浮標都能將鉤餌很準確地拋到窩點,區別是枯二整體彈性明顯更好,拋投更輕松,老普則腰身稍硬,拋投時需要釣者刻意發一點力。在刺魚方面,兩把竿子都能稱得上犀利,釣2米左右的水深,抓口還是比較敏銳的。單論犀利度,老普18尺可能更勝一籌,但因調性關系,老普18尺刺魚時給釣者手腕的壓力要大很多,容易累手。因此,綜合來看,我喜歡枯二更多一點,拋投和刺魚都更舒服,抓口時的犀利度也足夠。

枯二18尺小鉤細線搏大魚的能力超贊
關于中魚手感,我用了這么多并繼竿,對一兩以下的小鯽魚已經不追求手感了,所以這里就不再對比這兩把竿子在釣瓜子鯽時的手感了,二者在這方面半斤八兩。如果想討論手感,需要將小鯽魚定義為1兩以上才有意義。在釣一二兩重的小鯽魚時,老普18尺的手感要直接一些,枯二18尺噔噔感也有,但比老普要略微遜色一些。
釣中大體型鯽魚時,我專門找了一個水深3.5米的山莊,用枯六18尺和枯二18尺進行對比。雖然兩竿元徑和竿梢以及整竿錐度差異巨大,調子也有明顯區別,但是用起來我真的感覺不到明顯差異,拋投感受、刺魚感受、中魚手感都很相似,這真的驚艷到了我——兩支完全不同的竿子,竟然給釣者相同的釣魚體驗。起初我對枯六18尺的中魚手感不太滿意,不想到了3.5米這個水深,手感上有了質的飛躍,中大型鯽魚掙扎時的噔噔感很強。那一刻,我對枯六18尺的喜愛又進了一步。
枯六18尺小鉤細線搏大魚的能力已經得到驗證,那纖纖細腰的枯二18尺怎么樣呢?2019年秋夏之交,我在一個水深2.5米的大水面釣鯽魚時,遇到了一條體長約70厘米的沖鋒鯉,我的線組是1.0號主線,0.6號子線,5號金溪流無倒刺鉤,最終耗時1小時左右單人抄魚上岸,整個過程驚心動魄,非常刺激??荻?8尺的小蠻腰非?;?,抵住了野鯉的連續猛沖,換做是老普18尺的話,估計早就死腰跑魚了。
另外一次有說服力的釣行是深秋時節在太湖釣鯉魚的經歷。太湖煙波浩渺,但平均水深只有2米多,而我的釣點水深剛剛1米。上午,我用0.6號子線,魚口很好。到了下午,我明顯感覺到魚口變了,于是換上枯二18尺,配0.4號子線,連續釣了十來條小鯉魚,雖然個頭不大,但有經驗的釣友都知道,這種體型的鯉魚特別愛沖,尤其是水深剛1米的大水面,一副0.4號子線能堅持到底,足夠說明枯二18尺出色的護線能力。
枯法師二代目很受并繼竿玩家的推崇,這款竿子的碳布比較特別,俗稱“小米格子”,質量甚好,而且江湖傳言,枯法師初代和二代目是由和竿師設計的,從三代目開始才有達億瓦公司的設計師參與進來。

“小米格子”

枯二18尺,配0.4號子線,連續釣了十來條小鯉魚,足見其出色的護線能力
由于本地水情和魚情的關系,我用不上中短尺的枯法師,因此對其長尺款更感興趣,長尺里面最喜歡的是18尺。我一直覺得,除初代以外,枯法師每一代的18尺都非常不錯,是長尺寸枯法師中的經典尺寸。不過,超過19尺的就不一定了。拿枯二來說,18尺持感輕挺,19尺就要明顯重頭一點,但還算不錯,到了21尺,就徹底是另外一回事了。
很多玩家會說,枯法師沒有特點,所以并不覺得有多好。確實,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但只要說起并繼竿,大部分人都會想到枯法師,說它是碳素并繼竿的代表一點也不為過。把一款竿子做得有特點并不難,難的是把各個指標都做出較高水準。枯法師雖然被視為中庸,但它不像普天元那樣有著明顯缺點。實際上,中庸,也是一種特點。你能說一個全面發展、文武雙全的人不優秀嗎?

凡事都有兩面性,枯二18尺也不例外。前文提到,細身、非輕量、調子靠前、持感又很好的枯二18尺是通過降低小一節、小二節的重量來實現這種舒適調性的。自重降了,壁厚肯定薄,小二節壁薄則必然容易發生裂口現象。
經我觀察,枯二長尺小二節出問題的例子比較多,雖然這些案例中有一些是插入時太用力或者拔出時角度偏等操作問題引起,但是其他竿子也有釣友進行類似操作,卻并未發生如此多的問題。
我很早以前就思考過:為何“閃光”這款竿子就不裂口?一是由于閃光是本調子,受力較大的節是小二節后面的節,二是由于閃光雖然壁薄如紙,但玉口卻做了明顯加強,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我猜想,可能是達億瓦公司發現了枯二小二節的問題,才將三代目枯法師長尺款設計成了本調子,給小二節減負。
說到枯三,網絡上都說是它是最為輕挺的一代,其實不然??萑L尺的推薦尺寸是17~19尺,從19尺開始,枯三并沒有枯六那么挺,而且不輕。

枯二的漆水比較薄,但質量很好,做工不及后面的三代目精致,整體涂裝偏古樸??梢哉f,這一階段的枯法師還是偏重于調性本身。不論新竿還是老竿,都存在不同批次有色差的問題,如果有竹節,竹節的做工也會有差異。
我手上的兩支枯二18尺,一支顏色較深,一支顏色較淺。因為枯二的年代較久遠,接觸的人不多,所以大部分不都不知道它存在色差問題。有些二手商販會售賣組配竿(即不同批次的破損竿子,用其中未損壞的節,組裝成一把“好”竿),釣友們購買時應注意觀察每一竿節顏色,以免買到組配竿(右上圖即組配竿,左起第三節色差明顯)。
另一個需要說的是竿梢顏色。大部分枯二轉環與竿梢繩連接處的顏色都是黑色,但也有紅色的,二者都是原廠配置,不要認為是將枯三的竿梢(連接處大部分是紅色)組配到了枯二上面。枯三的竿梢比較粗,是插不進枯二小二節的。
枯二18尺目前在二手市場上價格不高,9成到95成新的大約在2200元上下,比起同等成色的枯三18尺要低1000元左右。實際上,兩者的持感差不多,不同的是枯三長尺輕挺的說法流傳已久,名聲在外,長尺枯二則被認為是頭重軟塌,而實際情況是18尺枯二的持感和輕挺度并不比枯三遜色,而且調子更加偏先,整體更靈動。
18尺是我比較喜歡的尺寸,尤以枯二18尺喜愛更甚,無論釣大鯽還是釣小鯽,水深還是水淺,野釣還是黑坑,它都很勝任,5斤以內的魚情可謂大小通殺,非常好用。至于小二節偏薄的問題,我們也不用過于擔心,只要正常操作就問題不大??荻?8尺是目前為止所有六代18尺枯法師中最細身、最靈動的一款,也是性價比最高的一款,我非常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