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瑞丹
中圖分類號:G84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5-000-01
摘 要 在羽毛球運動中,手感這個詞既是抽象的,又有深刻的內涵,隨著羽毛球技術的發展,訓練和比賽的印證,它已日益為人們所共識,目前已經成為選材的主要依據和訓練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 羽毛球運動 手感 手感訓練
在羽毛球運動中,手感這個詞既是抽象的,但又有其深刻的內涵,隨著羽毛球技術的發展,訓練和比賽的印證,它已日益為人們所共識,目前已經成為選材的主要依據和訓練的重要內容。盡管手感問題被人們所重視,但在科研方面還很欠缺,手感因涉及范圍廣,使用貫穿于整個運動過程,所以它的科研(理論和訓練)方面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研究與討論
(一)手感的定義和其重要意義
1.手感的概念
將手感分為外在客觀反映和內在主觀感覺兩部分:(1)外在客觀反映:運動員在掌握了各個擊球動作、調節方法,處理不同來球時都可以合理、準確地將球回擊到自己所想的位置上去,這種處理和調節的能力就是手感。(2)內在主觀感覺:即是球感,運動員在擊球時對各種來球的感知程度和對自己擊球過程的感知程度,這種感知是具有可控性的,并且這種感覺是與客觀實踐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所謂手感強,就是上述兩方面的能力強。
2.對手感及手感訓練重要意義的認識
手感訓練是基礎訓練的重要的內容之一,訓練手感就是要提高運動員在實踐中感知、調節和處理球的能力。運動員在做任何擊球動作時,都包含著手感的作用,好的手感是又快又好地掌握基本功的有利先決條件;而在基礎訓練中抓好手感,對迅速掌握提高基本技術以及穩定比賽中技術水平的發揮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關于手感的訓練問題
(一)放松問題
放松是培養良好手感的先決條件。通過分析綜合,來感知擊球時身體各部位運動情況,這就是本位感覺。大腦皮層通過本位感覺和視覺、觸覺、內感受器的相互作用,才能隨環境的變化調節肌肉的動作,實現擊球動作的精確和協調。因此擊球前越放松,擊球時神經末梢受到壓力刺激產生的興奮就越強、越清晰,大腦皮層對此感覺分析才能迅速、準確,對外界變化的敏感度就高,擊球時的手上感覺將得到加深。例如:當運動員在運用放小球技術時,只要手放松,即便判斷不清,在觸球的一瞬還是有所感覺的,并且迅速調節的余地,將球回擊過網。產生上述情況就在于過分緊張,引起神經末梢興奮的信號不強、不清晰,大腦皮質在分析綜合就會模糊不清,敏感度差,導致擊球動作、調節和手感都受到影響。
(二)重心與手臂動作的關系
重心和手臂動作處理得當是增進手感的根本保證和一大要素。分析擊球動作時,可以說重心是根,是支點,而手臂動作則是直接的合成參與者。絕大多數擊球動作中都包含著重心交換和手臂動作的相互作用,它的一般規律是用重心交換來帶動手臂動作。絕不能將兩者割裂開來,偏向于哪一方面,都不利于良好手感的建立。在訓練中教練要特別提出兩個同一性,即:同一時間向同一方向發力,盡量簡化擊球動作,將重心交換和手臂動作融為一體,力爭使擊球動作簡明、合理、干凈、協調。
(三)調節球的問題
在羽毛球技術中擊球動作的絲毫差異,都會直接影響擊球結果,所以調節球是擊球過程的精華,在手感的反映上它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我認為調節球大致可分為:摩擦調節、拍型調節、力量調節等幾種。摩擦調節:它是目前多種打法在實踐中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方法。
它的要領是:擊球前拍型固定,擊球時通過前臂、手腕的力量,發力摩擦球的不同部位以制造球的運行弧線。它優點是球在拍面上停留時間長,擊球的弧線好所以手感較強,準確性高。
1.拍型調節:它的方法視來球的角度不同,來變換擊球瞬間的拍型,擊球的不同部位來擊出不同的弧線球或平擊球。但因拍型變動大,不易控制,在對攻時易失誤。
2.力量調節:力量的使用對擊球的手感與準確有著直接的關系。力量的使用規律一般以人輕我重和人重我輕為主,在特殊情況下也采用人重筆者重(對拉)和人輕我輕(反控制)的方法。鑒于中等力量的保險系數高,使用比重大,又具備一定的速度和威脅,因此在力量使用中可將其作為基本力量來重點訓練。對調節球的手感訓練是一項藝術性很高的工作,因每人的感覺不同,調節動作正確與否其差異是很微妙的,甚至肉眼難以發現的。所以訓練中教練員要耐心觀察、詢問、研究,讓隊員談出自身的感覺來加以誘導和改進。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實踐,手感已日益被人們重視,已成為科研、訓練和選材等方面的重要課題。放松是培養好手感的先決條件。重心和手臂動作處理得當是增進手感的基本保證和一大要素。掌握借力中發力是建立良好手感到關重要的問題。調節球是擊球過程的精華和手感的集中反映,它起著畫龍點晴的作用今后我國羽毛球界要在手感的科研、訓練和選材方面進一步開發挖潛。良好的手感建立非一日之功,要從小抓起。
參考文獻:
[1] 莊勇.國羽毛球市場發展現狀和建議[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2.
[2] 段文義.羽毛球手法和步法持球練習教學實驗[J].四川體育科學.2003.
[3] 吳宏江,王劍.羽毛球步法教學研究[J].天中學刊.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