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天白云下的雅安雨城。郝立藝 攝
7月1日,黨的百年華誕,第一個“百年目標”如期實現,“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
近年來,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區以綠色發展為方向,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發展活力充分釋放,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城鄉環境持續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開創了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新局面,在黨的生日來臨之際,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優秀答卷。
四月芳菲,遠離城市喧囂,《當代縣域經濟》記者驅車來到位于雅安市雨城區合江鎮的云臺山現代農業園區,緩坡上層層疊疊整齊排列的茶樹早已被春風吹綠,仿如綿延起伏的綠浪映照在藍天白云之下,空氣中彌漫的淡淡茶香,更是讓人心曠神怡。
說起云臺山茶葉產業發展的起源,雅安市雨城區茶葉協會副會長、合江鎮茶葉協會會長、雅泉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義告訴記者:“這要回溯到20世紀60年代,偉人鄧小平提出‘以后山坡上多多開辟茶園,當時的一些村黨委干部響應號召,就帶頭試著在后村緩坡上種了一些茶樹,慢慢就形成了氣候。”

云臺山國家農業公園。周淼葭 攝
開始,雨城區合江鎮茶葉產業是緩慢卻又連續不斷發展的。到1977年冬天,四川農村推進承包制,合江鎮又再次決定從承包地中拿出一塊地來試種茶樹。從此,合江鎮就與茶葉產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到1988年,合江鎮看到了茶葉帶來的效益,開始大面積換種茶葉。
幾十年風雨種茶路,富了鄉村,也富了村民。劉文義介紹說,合江鎮從泥巴路變成水泥路,都是賣茶葉的錢慢慢鋪出來的,包括鎮上九成居民蓋起的樓房也都是通過發展茶葉產業才建起來的。
云臺山現代農業園區結合觀光體驗,已然發展成為云臺山國家農業公園。這里產業基礎良好,茶園面積廣,茶產業已然形成一定規模(藏茶產業園區)。近年來,雨城區產業結構調整,云臺山茶園面積已達3.5萬畝,人均茶園面積約4畝。現有茶葉加工企業56家,茶葉綜合收入約2.1億元,茶葉已成為當地群眾穩定收入的重要來源。
今后,云臺山國家農業公園將以萬畝茶海為本底,打造集田園生活體驗、茶鄉休閑度假、茶文化科普體驗為一體的茶鄉田園休閑度假區;堅持生態優先、堅持茶旅融合,把云臺山打造成為省級文教實踐基地、郊野運動示范公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示范茶主題農業公園、國際川茶文化鄉村度假目的地。
2021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雅安文教新城濱江奧體公園在雨城區正式開園,受到廣大市民與游客的歡迎,游人絡繹不絕。
記者在五一前夕來到奧體公園,據了解,濱江奧體公園是雅安文教新城重要基礎設施項目之一。雅安文教新城于2019年4月底正式啟動建設,堅持“聚焦產業鏈、培育新動能”,圍繞體育、教育、文化三大新興綠色產業,激發傳統產業活力,加快形成一批百億級現代產業集群,著力建設成為產城融合發展的區域經濟增長極和動力源,努力將新城打造成為國家體育產業創新試驗區和對接成都、聯動三州的川西教育中心。
作為雅安文教新城重要基礎設施項目之一,濱江奧體公園用“一江三段十二景”串聯了青衣江絕美生態文化走廊,項目總投資1.37億元,改造提升濱江沿河5公里生態環境,綠化整治面積約30萬平方米。同時,配套建設富有文教新城特色的七人制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高爾夫推桿練習場等體育和文化景觀節點。
今后,濱江奧體公園將為活力新城、體育新城、樂居新城提供重要配套,并連接大興組團濱江綠廊形成青衣江生態廊道系統,聯動主城區“體育+生態”一體化的城市運動產業提檔升級。
離濱江奧體公園不遠的地方,是頗負盛名的雅安金熊貓體育制造產業園。此項目規劃占地5500畝,規劃建設體育制造產業園,擬通過省市區合作,申報國家級體育產業園區,重點培育體育智能、體育器材、體育服裝、體育食品和高新材料等“大體育”產業。現已通過省體育產業集團、金強集團等企業以“以商招商”的方式引進5家企業入駐,通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進3家本土服裝企業入駐。

介紹文教新城發展規劃。周淼葭 攝

眾友機械負責人講述公司發展情況。周淼葭 攝
雅安金熊貓體育制造產業園建成后,將解決15000個就業崗位,實現稅收8億元以上,綜合產值可達100億元以上,將成為四川省體育制造加工重要基地,為全省體育產業集聚發展和外來企業投資興業提供良好發展平臺。項目一期規劃面積500畝,總投資6億元,其中體育服裝標準化廠房和體育制造標準化廠房正在建設。
可以說,文教新城承載著新的使命,以全新的面貌在川西地區打造一座有溫度、有氣度的綠色之城,并以新的生態、新的科教、新的產業,走出一條綠色發展的道路。
臭味、臟亂、污染……是我們對于垃圾處理廠的基本印象,但當記者來到位于雨城區草壩鎮的雅安川能環保能源發電有限公司時,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記者在這里看不到煙塵、聞不到臭味、聽不見噪音……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來,雅安川能環保能源發電有限公司作為四川能投節能環保投資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負責雅安全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以下簡稱“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管理。公司建設得如同現代商住房一般整齊、干凈、美觀,在其“高顏值”的外表下,具有的是“黑科技”內核,讓垃圾變廢為寶、涅槃重生。
記者來到垃圾倉上方時,一個八爪魚一樣的巨型吊機抓斗正在垃圾倉里上下來回地抓取垃圾。盡管玻璃背后就是巨型垃圾倉,然而在玻璃室外,我們卻聞不到一點異味。“垃圾進入垃圾倉后需進行發酵處理,發酵時間根據氣溫不同需要3-7天不等,吊機抓取垃圾就是為了更好地讓垃圾發酵,去除水分,增加熱值,有助于垃圾焚燒。”川能環保能源發電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解釋道。
據記者現場了解,此項目處理生活垃圾總規模700t/d,年處理生活垃圾量約29萬噸,項目投產運營后,可處理雅安市全域可燃燒生活垃圾,每年將為雅安市輸入綠色電力近9000萬千瓦時,實現城市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對雅安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雨城區發展起來的綠色工業不僅僅只有川能環保能源發電有限公司,四川眾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亦是其中佼佼者。
眾友機械是2004 年改制重組的職工持股的民營企業,改制時產值2000萬元,2020年產值達2億元,增長了10倍。
眾友機械與青山公司、吉利公司、柳州五菱公司、萬里揚公司保持著良好積極的合作,為客戶的產品需求提供有效、合理的產品方案,幫助客戶對其產品齒形、花鍵、裝配進行模擬分析109次,共提交齒形設計方案22個,其中有10個方案客戶接受認可采納,最終對產品進行了開發,部分品種已順利通過功能驗證與強度試驗,開始量產。而針對新能源齒輪要求的低噪音、高平穩技術要求對齒輪設計做專項研究,目前設計的五菱、吉利等新能源項目齒輪表現良好,客戶滿意度高。
這些綠色產業的強韌發展,對推進綠色發展理念在雅安的落地落實,實現“美麗雅安、生態強市”發展目標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