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鴿
一個姓“仇”,一個姓“茍”,夫婦倆從小就因各自的姓氏問題多次遭遇尷尬。2020年生下孩子后,他們不想讓孩子也遭遇同樣的經歷,便想讓孩子改隨其奶奶的姓氏,卻被告知孩子只能隨父姓或母姓。而今年4月,她卻得知同村的孩子就隨了其奶奶的姓氏。這是為什么呢?
仇俊業和茍會麗是大學同學,兩人在一次社團活動中相識,互有好感,很快確立了戀愛關系。2018年,兩人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后,舉行婚禮,組建了小家庭?;楹螅瑑扇讼嘤H相愛,生活幸福美滿。2019年8月,茍會麗懷孕,全家人都對即將到來的小生命充滿期待。但是,在討論給孩子取名字時,夫妻二人左右為難。仇俊業的姓讀qiu,從小要么被讀成chou,要么被故意讀成“球”,他為此沒少跟人打架。一直到現在,他的姓仍常常被人有意或無意地讀錯,一說起這個,他就一臉苦笑和無奈。茍會麗更不用說了,從小就被同學叫“狗狐貍”,有的同學見了她甚至根本不叫名字,只對著她汪汪叫兩聲。即使現在,遇到別人介紹她,說她姓茍時,聽者也都會以為是在開玩笑。他們從小到大受夠了因為姓氏帶來的屈辱和尷尬,不想讓自己的孩子也經歷這樣的事情,便想讓孩子隨奶奶姓王。2020年4月,他們去派出所戶籍室打聽,卻被告知孩子只能隨父姓或母姓。可今年4月,茍會麗回老家看父母,卻聽父母說他們村里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嫌茍姓不好聽,就隨了奶奶的姓。她回來連忙向一個律師朋友咨詢,這才得知,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對孩子姓什么有了新規定——孩子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其他的姓氏。她趕緊和丈夫商量,要去把孩子的姓氏換一換。請問,《民法典》對孩子姓氏的具體規定有哪些新變化?
律師解答:
孩子跟誰姓,對于注重家族觀念、血緣關系的中國家庭來說,是給孩子取名字時面臨的頭等大事。我國原來的《婚姻法》第22條,根據血緣關系、撫養關系,對孩子姓氏的規則進行了明確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根據我國的傳統,孩子大都選擇了父姓。
但考慮到復雜的現實情況,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對此進行了調整,在原有法律規定的基礎上,《民法典》考慮到社會風俗的發展以及實際需要,規定孩子在父姓和母姓之外可以選取其他的姓氏。《民法典》第1015條規定:自然人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一)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養人以外的人扶養而選取扶養人姓氏;(三)有不違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當理由。少數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從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因此,根據《民法典》的新規定,孩子奶奶作為孩子的直系血親,仇俊業、茍會麗夫婦可以選擇將其姓氏王姓作為孩子的姓氏。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