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澤超


多年前,一位號稱跑遍全國各地景區的朋友說,河南老君山景色是“河南之最,全國少有”,其景色之奇絕、文化之厚重獨冠中原,領航全國。2018年12月和2019年9月,我曾兩次來到老君山,都因天氣不好沒有看到朋友介紹的理想風景,帶著遺憾下了山。2021年6月20日,我應老友相邀第三次登老君山。
中靈索道,
探索老君山的起點
老君山是世界地質公園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海拔2200米,因道祖老子歸隱于此而得名。2007年,欒川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將老君山打造成集自然景觀與道教文化于一身的中華瑰寶,歷時五年終成正果,現為國家5A級景區。
我們乘車從洛陽欒川縣出發,向東行三公里便到了老君山下的老子文化苑。文化苑廣場中央豎立一尊老子銅像,它高38米,錫青銅鑄造,重達360噸。老子左手執“一”,右手持卷,那份慈和、睿智使我怦然心動。這里還匯集70多位當代書法名家用各種字體撰寫刻制的《道德經》墻,可見道家文化的厚重。
據導游介紹,老君山景區主要分為兩大塊,一是金頂道觀群景區,那是國內極少有的山頂人文景區;二是十里畫屏景區,那里群峰競秀,拔地而起,堪稱世界地質奇觀,兩大景區互為一體,相輔相成。
單純靠爬,速度就太慢了,我們必須乘坐索道前行。老君山的索道由兩部分組成,第一段是中靈索道,從山下行至中天門,全長3327米,速度最快是8米/秒,是上山唯一的交通方式。另一段索道是峰林索道,由中天門行至十里畫屏、老君山金頂建筑群,這段路程可以乘索道,也可以爬山,一覽十里畫屏景區的自然奇景,真正領悟老君山的精華景色。
我們登上第一段中靈索道,纜車開始在空中行進。從高空俯瞰,我欣賞到了世界范圍內最大的花崗巖峰林奇景,座座山峰如一個個自然盆景在云霧中若隱若現。越過一個山包,一幅宏偉壯闊的山水畫又迎面撲來……不一會,湛藍的天空下,潔白的云朵很快被氣流拉成絲狀,不斷變換著姿態,慢慢地,云霧又在山頭繚繞、聚積、簇擁,漸漸形成了壯觀的云海。
云海是老君山的一大奇觀,放眼望去,云遮千里,霧鎖萬峰。坐在纜車里的我們猶如站在汪洋大海之中,翠峰隱現似動若靜,我被深深震撼了,忍不住發出“海到天涯天為岸,山至極頂人為峰”的感慨。
十里畫屏,
領略老君山的精華景色
轉眼間,我們的纜車就到了終點——中天門太清觀。太清觀平臺的盡頭是一座高大的三間四柱式牌樓,牌樓中央的門楣上“中天門”三個大字閃閃發光,左右兩側一邊是祥鳳飛舞,一邊是金龍翱翔,盡顯氣派。門樓前的廣場上,老子騎青牛的石雕巍然屹立,老子皓首高昂,銀須飄灑,一派智者風范。
站在廣場上向山頂望去,兩座金碧輝煌的金殿端坐在兩座陡峭的山峰頂端,金殿下面是萬丈深淵,偏一點幾乎就會從峰頂掉下,我突然明白古人為何把高樓稱為“危樓”了。金殿的神秘感激發了我們的好奇心,我們決定一步一步登上金頂。
中天門后面就是登金頂的步道,它盤桓在崇山峻嶺之中。這里有兩條路可以上山,左邊是一條懸空棧道,穿過后直達南天門登頂;右邊是登山步道,直通金頂老君廟前的廣場。我們選擇從南天門登頂。
隨著人流,我們很快走上了十里畫屏景區的懸空棧道,它全長1000余米。沿棧道前行,右側峭壁,左側懸崖,棧道下方石林座座,群峰競秀。走在棧道上面,腳下云霧翻騰,著實令我戰戰兢兢。同行的很多游客卻不同,對著天空高喊,聽聲音回蕩在群山之間,那份天真和童趣讓他們掙脫了都市鋼筋水泥叢林的包裹,釋放了野性。
十里畫屏景區除了懸空棧道,沿途的風景多是自然景觀:舍身崖、朝陽洞、仙人橋、悟道石、亮寶臺……尤其是峰林景觀,如刀劈斧削,多姿多彩。老君山花崗巖體是距今1.4億~0.8億年間秦嶺造山過程中形成的相對年輕的巖體,被國內地質學家命名為“老君山巖體”。這種巖體與其他花崗巖不同,五彩斑斕,游人行走峰林之間一步一景,步移景換,景景如畫,故稱為“十里畫屏”。行走其中,我似乎明白了老子追求的自然之道,在他眼中的“道”就是遵從世間萬事萬物的自然規律。
金頂道觀群,
罕見的山頂人文景區
走過十里畫屏就進入了南天門,這里是神話傳說中的天宮門戶,是通往最高仙界的必經之地。國內很多道教圣地都有南天門,但老君山的南天門十分獨特,這是一處自然天闕,兩座陡峭的山峰相互對峙,可謂渾然天成。
穿過南天門,繼續往前走,我們終于登上了海拔2217米的伏牛山主峰——馬鬃嶺。它因其山峰如一匹昂首向東的馬,遠遠望去,狀似馬鬃而得名。站在峰頂,南覽峰林疊翠,北望山城全貌,我一下體會到了著名作家李凖贊譽老君山“秀壓五岳、奪冠三山”這句話的意蘊。
據說在馬鬃嶺可以看到日出、神光等奇異天象,這次依舊沒有那么幸運,來的時間有些晚了,到達峰頂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加上是夏天,沒法看到日出和神光。但這一路上,我確實感受到了老君山的氣候無常,剛開始陽光燦爛,有些酷熱,到了山頂風力很大,特別涼爽。
站在馬鬃嶺,可以近觀金碧輝煌的金頂道觀群。金頂道觀群主要由五母金殿、道德府、老君廟、亮寶臺和玉皇頂五座建筑組成。在陽光的照射下金殿建筑群金光耀目,與自然美景構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完美畫卷。
由于時間原因,我只近距離參觀了老君廟和道德府。俗話說“南有武當金頂,北有老君鐵頂”,老君廟始建于北魏,歷代香火鼎盛。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派開國元勛尉遲敬德監工重修。明萬歷年間,神宗朱翊鈞諭封老君山為“天下名山”,敕建老君廟,形成山上山下20余座廟觀的龐大道觀群,使老君山道教事業達到頂峰,享譽神州大地。作為規模最大的老君廟,自然香火最旺,在這里隨處可見上香的游人,而廟里供奉的正是被尊為“太上老君”的老子。
離老君廟不遠便是道德府,它原名叫老子樓,因明萬歷皇帝頒旨存《道大藏經》,后改名為“道德府”,它是金頂道觀群的核心建筑之一。道德府主體建筑采用明清皇家園林建筑風格,雄偉大氣,又不失古樸,與道家文化相得益彰。殿內供奉著鴻鈞老祖、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等神像,還有壁畫等古跡,置身其中,讓我想起老君山中天門的一副對聯:“老君山山君老山老君不老,玄門道道門玄道玄門亦玄”,足見道家文化的精神實質和文化內涵。
老君山共有景點1000多處,盡管我來了三次,亦不能完全欣賞一遍。但每一次來,老君山都讓我有行走于夢幻與現實之間的感覺,也只有親自來了老君山,才能體會到:真的有仙境宮殿在人間。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