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露鋒
一百年,風雨征程。從一艘小小紅船發展成為領航中國行穩致遠的巍巍巨輪,從誕生之初到發展壯大,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中國共產黨天然就與優秀人才密切聯系。
從1921年到新中國成立,經過實踐探索,中國共產黨逐漸形成了對干部和人才的選拔、培養與教育的原則及具體政策。革命戰爭時期,大批知識分子、青年學生沖破日軍和國民黨的重重封鎖,歷盡千辛萬苦奔赴延安,加入到了革命隊伍。
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之際,新中國一方面向身在海外的學子伸出了“橄欖枝”,吸引了如錢學森、錢三強、李四光、華羅庚等一批科學家和留學生沖破重重阻力,返回祖國參加建設;另一方面,對經歷過舊社會的知識分子群體,采取工作上“包下來”的政策,讓當時的知識分子群體能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來。
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明確提出“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成就了一代“海歸”的創業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進一步完善了黨的人才戰略思想,開創了中國特色人才理論發展的新篇章。
賡續重視人才的優良傳統,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們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前進,必將越來越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