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體報道北京的多個公交站點出現了一則自稱“李白再世”的個人廣告后,引發廣泛關注。不少市民質疑:難道廣告公司對廣告內容就沒有審核嗎?難道只要花了錢,就能隨意登廣告,能隨意登在任何地方嗎?目前,該廣告已經被撤下。
以“李白再世”這樣的狂語“放手一搏”,整的還是“咋雷人咋來”的套路,一點都不新鮮。不同的是,此次“速成網紅”之搏,走的是廣告媒介路徑,傳播效應遠超個人發布。如此方式生產網紅,每每讓社會付出代價——污染社會風氣,對某些人的“奮斗”取向,特別是青少年的價值觀,都會產生誤導。幫人自吹自擂、孵化網紅的廣告雖是個例,但暴露的問題不容輕視:如此戲弄大眾都不在話下,還有什么廣告是不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