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芬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的教育問題對家長和老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長們在對孩子提出要求和期望的同時,自己也要加強學習,同時要客觀理性,不急于求成,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身教重于言傳,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孩子也是家長的鏡子。家長做好了榜樣,好多問題就迎刃而解。為了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指導,為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少走點彎路,家長少點煩惱,家長和教師都應與時俱進,努力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
關鍵詞:家長;老師;家長會;學習進取
中圖分類號:G6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5-0006-02
家長會是學校和家庭教育互動的一個很好的形式。通過家長會,家長可以了解學校情況,認識各任課教師,全面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各方面表現,大部分家長都會從百忙中抽出時間參加家長會,這樣既給了孩子面子,又配合了學校的工作。家長來是來了,那么,教師們有沒有注意到開完家長會之后,家長們的表現有何不同嗎?這其中又有何深意呢?
據多年在農村初中做班主任的工作經驗,筆者認為開完家長會后留下來的有以下幾種家長。
一、有一定的見識,對自己孩子的期望特別高的家長
每個班都會有幾個有一定見識,對自己孩子的期望特別高的家長。在他們眼里,自己孩子資質很好,如果目前成績沒有在班里拔尖,那么原因就是他們不夠努力和粗心。他們會抓住家長會后和教師面談的機會(平時也會時不時地電話聯系)向教師盡量多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比如,課堂上是否積極投入,作業正確率如何,課后和同學們相處是否融洽,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對教師也是一再提出:對他們家孩子要嚴格要求。這部分家長在家長會后是不急于離去的。一般家長會一結束,班主任肯定是被一群家長圍在中間,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詢問,沒有停歇,但是他們不急,他們會很有耐心地等在教室某一個角落觀察教室環境布置,座位安排,如果桌子上有作業本,還會隨手翻翻。等差不多只剩極少數幾個家長了,他們會找到班主任,開始慢慢地談。
我們班H同學的爸爸就是這類家長。H同學初二轉學而來,剛來的時候,因為我們現在所學教材和他原來學校不一樣,所以成績平平,但是從他課堂表現、作業情況和單元測試看得出,H同學比較努力,上課聚精會神,偶爾打個瞌睡。教師私下找他,他馬上道歉,并說明情況,非常乖巧進取,教師除了提一點建議說不出別的話。他的作業寫得清清楚楚,單元測試成績穩步上升,一學期下來,他從成績平平到期中的中等偏上,再到期末的班級前十。到初三上學期,他基本穩定在班級前五。
一年半以來,他的家長主動打電話聯系過班主任好多次,暑假也會聯系教師,征求老師意見,“我們在學什么什么,接下來要怎么取舍學習內容”等。聽得出,他對孩子的期望不是一般的高,每次家長會后的表現也是一樣。遇到這樣積極進取型的學生和家長,教師會覺得很開心,但是在和家長交流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不要對他的孩子過多稱贊,要引導家長實事求是地確定期望值,以免家長會有更多更高的期望,有期望是好事情,但過高的期望就會造成孩子壓力過大,萬一達不到,家長就會很失望。教師對于孩子的缺點要點到為止,要不然家長接受不了,學生回家說不定會倒霉,然后學生就會想老師說了什么,這樣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二、和孩子之間沒能培養出很好的和睦互動關系的家長
這類家長在家長會后也會很想和班主任溝通,一般以媽媽為主,他們找班主任,主要是為了傾訴,然后希望班主任給出建議。他們一般文化水平不高,在他們眼里,班主任是教育指導者,一定會給出有價值的建議,能讓他們的問題迎刃而解。其實,哪有這么簡單!A同學的媽媽就是這樣一位家長,A同學一直文靜努力,成績中等偏上,不善言辭,筆者聽了A媽媽的訴說,了解了更多A同學在家的情況,她和媽媽一起生活,媽媽天天加班,晚上大約九點回家,A同學從小到大就是放學后獨自一人在家。周日媽媽好不容易休息了,一堆家務等著她,母女之間交流很少很少,發展到現在,就算兩個人都在家也無話可說。媽媽發現孩子什么都不和她說,一個人關在房間,甚至不經意間發現孩子有輕度抑郁的傾向。媽媽有點承受不住了。筆者很認真地聽了A媽媽的傾訴。兩年多的相處,教師們都很喜歡A同學,盼望著她能有好的發展、快樂的生活。A媽媽把這么私密的家庭事務都告訴班主任,說明她對班主任非常信任也充滿期待。面對A媽媽期盼的眼神,筆者搜腸刮肚,從自己僅有的知識庫中搜尋辦法。
時代發展太快了,家長不能再像以前一樣讓孩子吃飽穿暖送學校就好,而要與時俱進,擔負好家庭教育者的角色,真正參與到孩子每一個階段的成長中去,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多和孩子相處,多聽聽孩子的心里話,適時地給出有價值的指導意見,這樣親子關系就會和睦融洽,等你白了頭,還能和孩子手牽手去散步逛街。
教師也不再是以前的“知識傳播者”,而應是教育的指導者,這就要求教師主動學習,多讀書,充實自己,跟上時代,使自己更好地勝任教育者的角色,遇到具體問題,能協助家長切實可行地解決問題。
三、把小問題都放大,問題意識強的家長
這部分家長對孩子非常關注,孩子在學校的每一個細節,他們都想知道。他們有時會要求班主任幫他們私下拍點照片過過癮,生怕錯過了什么,怕老師隱瞞孩子什么問題,孩子在學校和誰玩,和誰交朋友都要了解清楚,他們非常焦慮,甚至有時候他們會故意挑出孩子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缺點,試探一下教師是否知情又有何看法。這時候教師要保持耐心,理解每一個做父母的不同心理,并實事求是地和家長分析學生的情況,如果學生本身沒什么大問題,就適度寬慰家長,讓他們對孩子適當放手,充分尊重,家長和孩子都可以生活得更快樂一點。
四、過分依賴學校教育的家長
這類家長平時在家就是讓孩子吃飽穿暖,再沒有別的要求。在他們看來,教育就是學校和教師的事情,家長只負責讓孩子餓不著也凍不著,教師拿工資就是干教育這件事情的,孩子如果有什么問題,教師應該解決。教師告訴他們教育是需要家校合作的,他們就會向教師訴苦:自己小時候物質條件有多么匱乏,吃不好穿不好等。在他們看來,他們小時候沒讀好書的唯一原因就是受物質條件限制。他們還會強調,現在上班起早貪黑有多辛苦,卻從來沒有看到身邊比他更努力、更辛苦的成年人。甚至有些家長會說:“我們孩子白天上學,放學后直接去晚托班,回家都要九點鐘了,周末也得一天在培訓機構上課做作業。”他們感覺這樣的自己已經是很負責任的家長了,已經出很多錢了,已經很盡力了,接下來,孩子的教育是教師的工作,自己做不了更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