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璐

我國金融機構通常向大中型企業或有穩定收入的個人提供金融服務,但低收入群體、小微型企業等低價值客戶貸款難題長期無法得到解決,且金融資源向經濟發達地區過度集中,而如西北部、農村地區等則容易出現金融荒漠,造成了金融市場空間狹窄、后續發展乏力等問題。普惠金融是惠及所有人群、重視平等金融服務機會的金融模式,發展普惠金融有助于滿足不同群體的金融服務需求,應對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的金融二元結構問題,對促進金融業的改革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在現代經濟中,金融業能夠有力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但在國際金融體系中長期存在著貧富分化加劇、金融市場泡沫化等問題,且二元金融結構使得城鄉間金融市場存在割裂化傾向,加劇了我國金融市場不平等的問題。與此同時,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作為市場中心的發達國家具有險資金與資源的主動權,能夠通過由發達國家控制的金融交易中心決定大宗商品的定價。而發展中國家在這一二元結構中也存在著被排斥的問題。為此,推動金融體系改革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而堅持“金融權也是人權”思想的惠普金融,能夠為破解當前金融市場難題提供新的思路,從經濟學理論的視角探析普惠金融的發展路徑,有益于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經濟學理論下普惠金融的概述
(一)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對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的繼承和發展。小額信貸最早出現于15世紀,是指在一定條件的約束下,向低收入群體發放持續性小額度貸款的信貸模式。而微型金融是基于小額信貸形成的金融模式,能夠滿足低收入群體除信貸外的其他金融服務需求。可以看出,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都以為低收入群體提供信貸、保險、匯款等金融服務為主要目的。事實上,很多金融機構更加關注高價值客戶,而其他低價值客戶則長期處于邊緣地位。這些低價值客戶缺乏合適的金融產品,會導致其選擇高利貸等代價昂貴且不可持續的非正規金融服務,容易使其陷入到惡性循環之中。而普惠金融通過對散碎金融業務的整合,構建了完整的金融生態,有助于解決低收入群體、小微型企業等低價值客戶金融服務邊緣化的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小額信貸與微型金融的初衷是打壓高利貸等非正規金融服務,且普惠金融對扶貧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但現代普惠金融并非以扶貧工作為根本目的,而是要樹立“金融權也是人權”的中心思想,讓每個群體獲取平等的金融服務機會,達到信貸獲得權、金融融資與投資圈的公平。為此,能夠提出普惠金融的幾點特征:其一,平等的金融權。普惠金融追求所有人獲取金融服務的公平性與合理性,重視讓人們獲取與。其二,面向所有人群。普惠金融要求面向低收入人群、落后地區、農村等邊緣化的低價值客戶,打破傳統金融體系的二元結構。其三,服務的全面性。普惠金融不僅包括小額信貸,還包括保險、投資、儲蓄等其他金融服務,且需要通過技術革新為客戶提供安全、透明、優質的金融服務。其四,金融機構廣泛參與。普惠金融要求所有金融機構的廣泛參與,而非僅局限于部分扶貧或機構。其五,可持續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落后地區扶貧工作的重要舉措,能夠在拓寬金融業業務空間的同時促進社會經濟的轉型發展,這就要求普惠金融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二)普惠金融的經濟學理論
普惠金融受以下幾點經濟學理論的影響:其一,金融抑制與金融深化理論。羅納德·麥金農與愛德華·肖認為,以自然經濟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會因金融機制不健全和政府的過度干預而出現金融抑制現象,進而使金融市場呈現出二元金融結構。金融抑制會加大通貨膨脹壓力,為應對這一問題,政府可能會采取壓低利率、控制名義貨幣供給等錯誤的行政手段,進而因貨幣大量流出而導致“脫媒”現象。為此,需要采取金融深化的方式。通過開放金融市場、提高實際利率水平等金融深化舉措應對金融抑制。其二,二元經濟結構理論。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指出,由于發展中國家在農業技術相對落后時超前發展了現代化的工業技術,使其呈現出傳統與現代經濟并存的經濟結構。這一理論經由古斯塔夫·拉尼斯等人的補充,形成了劉易斯—拉尼斯—費模型。該模型認為,大力發展農業現代化有助于在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同時,促進工業現代化的發展,并采取平衡增長的模式,將有限資源合理配置于兩個部門,通過農業與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城鄉經濟一體化。其三,金融發展理論。美國經濟學家休·帕特里克認為,金融和經濟的研究有著“需求追隨”與“供給領先”兩種切入視點。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通常以“供給領先”作為主要研究方法,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許久追隨”逐漸起到了主導作用。這一研究能夠為金融與經濟關系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持,且指出了發展中國家所采取的貨幣供給帶動政策應注重金融所起到的積極影響。
二、我國普惠金融的發展路徑
(一)普惠金融體系構建
首先,我國應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由于缺乏社會征信系統的建設不夠完善,債務人相關的信用記錄、財務狀況的獲取難度較高,導致低價值客戶的普惠金融需求難以得到滿足。為此,需要加強征信法規與企業、個人信用數據庫的建設,發展社會征信機構,加強對征信市場的監管力度并制定相應的行業服務標準。征信系統需要將包括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社等內正規金融機構納入其中,增強金融機構獲取貸款客戶信息的能力,從而通過對借款人的約束降低金融風險。與此同時,由于低收入群體有一定的未來收益,可以將這部分收益納入償還體系中,通過風險保證金的方式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
其次,應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監管機制。普惠金融的建設應形成以人民銀行為外部監管、各金融機構內部稽核、審計部門參與監督的金融監管機制,同時建立普惠金融行業管理協會,強化對普惠金融的監督管理力度。此外,需要通過法律法規的建設推動普惠金融的規范化與合理化建設。結合普惠金融的特點,應從三個方面強化對普惠金融的監管力度。其一,形成以人民銀行及金融相關證不符們為監管主體,建立多層次、多主體的監管體系,加強對普惠金融行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并加強普惠金融行業標準建設,發揮出行業內的自律作用。其二,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實際開展差別化監管,因地制宜的開展金融業務并建立風險防范機制,確保各地方、各部門能夠采用具有針對性的監管策略。其三,監管激勵。普惠金融監管體系應通過激勵機制的建設,如采取市場化的方式,將民眾納入到監管主體中,或對普惠金融工作完成較好的金融機構進行優先審批,發揮出監管體系的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