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麗靜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小微企業歷經了起步初期近二十年的粗獷式發展、2000年后的逐步壯大、及2014年后在政府政策指導下的轉型升級,現逐漸步入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小微企業從最初因市場經濟的需要初顯萌芽、后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被漸漸接納、到如今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利稅、就業、技術創新等方面作用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小微企業遭遇的融資困境十分突出,融資難一直是困擾小微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之一。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不斷深化和國家精準扶貧各項優惠政策的不斷落地,小微企業在解決鄉鎮人口就業、增加經濟活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筆者多年的工作同小微企業交集較多,受知識層面、地域、接觸行業等方面的限制無法做到深入剖析,僅結合工作中多次遇到的小微企業融資案例情況,來簡析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各環節的困境遭遇。
小微企業的出現、成長、壯大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其賴以生存的市場環境也在不斷改善。多數小微企業在創業之初市場環境較為寬松,隨著經濟的發展新型小微企業不斷出現,而市場的準入政策尚不完善,在政策制定、完善、執行之初,多數小微企業主受投機心理和慣性經營的影響懈怠執行,這種做法為之后小微企業無法獲得融資埋下了隱患。而政策自“開始執行——從嚴執行——獲得效果”的時滯也就成為小微企業生存的關鍵期。如環保政策近十年的執行——從嚴執行——環境改善,小微企業起初只要獲得環評報告書即可投產,無需辦理排污許可證,但16年隨著政策要求不斷提高,排污許可證辦理從嚴很多小微企業不能滿足政策要求,緊接著18年開始進行供給側改革,從國家層面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這對為大中型企業提供產品、服務的眾多小微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微企業從最初在寬松的政策環境中粗放式增長,到不能及時調整自身生產經營模式適應市場需求,最后演變為生存困難。這只是市場準入一方面的體現,而整體市場環境包括市場準入環境、競爭環境和消費環境,小微企業要在市場經濟中蓬勃發展,要具備不斷適應市場的能力,而資金的融通是促進每一次調整的關鍵因素之一。
小微企業融資從來源簡單可劃分為內源融資、外源融資。內源融資以自籌資金、收益再投資、合伙人等為主,融資成本低但來源有限且不穩定,外源融資則包括間接融資、直接融資、民間融資、政策性金融等多種方式。而間接融資又包括銀行貸款、票據貼現、融資租賃三種形式,這些融資方式對小微企業來說門檻較高;直接融資受小微企業本身規模的限制僅以地方交易市場為主,而各地交易市場受當地政策、經濟形勢等各方面影響,規模參差不齊;民間金融有民間借貸、小貸公司、村鎮銀行,民間金融具有非規范性且易聚集風險的特點,但門檻低、時效性強,是小微企業日常使用的主要融資方式。
以A公司為例,該公司2004年成立,以自籌資金、經營收益為主要資金來源,經過多年悉心經營企業購置了土地、廠房等不動產,14年以不動產為抵押從商業銀行獲得1500萬元的信貸資金支持,15年企業在按期償還部分利息后,因流動資金出現問題無法繼續償還利息及本金,發生信貸風險,隨后金融機構開展現場清收、法律清收,在多次清收過程中了解到A企業投資房地產、涉及民間借貸、并涉及非法集資等等。針對這個小微企業的追償,不僅僅是商業銀行,還有諸多其他債權人。商業銀行月以法律追償為主,起初嘗試以實現擔保物權方式追償,后因種種因素調整為民事起訴,期間企業抵押物已其他債權人被多次查封、且企業實際控制人因涉及非法集資被刑事拘留,同時企業的經營場所遭債權人多次追討貨物、設施等均被運走或破壞。法律追償持續至2020年初,拍賣環節抵押物價值縮水,且房地不匹配,無法辦理過戶,后經多方努力完成了拍賣交易,商業銀行追回部分信貸資金。
A公司為我國小微企業的典型個案,體現了小企業的典型特點:1.初始資本來源單一,以企業主的個人資金為主要來源;2.股權結構簡單,股東均為家庭成員;3.跨行業投資較多,且與原主營業務無關聯,企業投資房地產、小額貸款公司等;4.經營過程中融資渠道少,以民間借貸為主要融資來源;5.財務管理能力差,無法立足于自身經營情況謹慎的評估合理的償債能力;6.抗風險能力差,即使主營業務未發生風險,其他風險事件發生,A企業也無其他化解風險的途徑辦法;7.破產清償制度不完善,風險事件發生后A企業需進入破產清算環節,清償債務,避免搶奪相關惡性事件發生,擾亂市場秩序。小微企業自身的特殊性,使其很難能夠滿足商業銀行的進入門檻,同時,因為信息不對稱,小微企業即使滿足準入門檻,商業銀行的金融資本也面臨較大的損失風險,且追償成本高、難度大,因此小微企業融資難是個普遍現象。
小微企業從銀行獲得融資有三個難處:1.難獲得,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評價主要集中在經營情況、現金流、凈資產、利稅等相關財務指標,而多數小微企業財務管理混亂,不能準確提供相關數據,同時因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缺乏信心,貸款過程需要經過內部層層審批,不能滿足小微企業對資金需求的及時性、足額性的;2.難償還,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調控,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一降再降,雖融資成本降下來了,但周期普遍不長,加上相關手續及目前疫情帶來的多變性,一旦本金到期,就要面臨償還難的問題;3、難選擇,區域性金融機構數量有限,且金融機構準入標準、產品類型相差不大,小微企業可選擇并不多。
對商業銀行而言,小微企業融資存在以下典型特點:1.銀企信息不對稱。商業銀行建立在目前人行征信系統基礎上尚能了解小微企業以往融資、履約情況,但獲取小微企業真實財務信息渠道有限,且小微企業普遍存在民間借貸、跨行業投資,商業銀行無法了解小微企業真實投融資情況,不能確定金融資本去向,易出現風險。同時商業銀行貸款手續繁瑣,管理成本高,收益與成本支出不匹配;2.金融管制多,市場不健全,缺乏層次。小微企業數量大、囊括行業眾多,且存在形式多樣,無法用傳統的金融管制標準約束小微企業;金融產品設計層次區分不明確,無法滿足小微企業多種融資需求;3.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尚不完善。對小微企業的成立、成長、退出等環節,需要工商、稅務、國土資源、司法機關、破產清算機構、商業銀行等多個社會機構的參與,完善相關制度,對于小微企業從商業銀行獲得融資拓寬了道路,也為商業銀行的金融資本規避了部分風險。
要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小微企業自身、金融機構、政府方面要共同努力,構建三者良好發展的關系。小微企業要加強對自身的管理要求,合規經營,謹慎評估自身負債能力,提高創新能力增強競爭力,立足企業長遠可持續發展規劃資金用途,提高資金利用率,不盲目投融資,無端增加運營成本,偏離主業,增加風險。金融機構需立足當地市場特點,提高大數據、區塊鏈技術使用率,高效率獲取客戶有效信息,提供配套的金融信貸服務的同時能夠給予必要的其他幫助和服務,不拘泥于形式,有效降低人力成本、管理成本、規避風險,提高金融機構的形象,并增強企業與金融機構的相互信任,增加客戶粘度。政府方面要根據現實情況、未來發展規劃,關注小微企業特點變化及市場環境的改變,及時出臺政策,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礎,并對金融機構出臺金融服務的相關政策指導方向,使金融機構能更好的在服務小微企業領域中依托社會資源進行產品創新,提高服務水平。
總的來說,旅游小微融資困境紓困需要政府方面工商、稅務、人行、海關等各個領域信息收集的真實、全面及交流的完善,小微企業自身管理成熟、合法良好經營,金融機構產品創新、風控體系效率提升,良好的社會征信環境。使小微企業有融資需求時在信用狀況良好、滿足信貸要求情況下,結合政府方面相關信息,金融機構能夠為小微企業提供及時、充足的資金支持,為小微企業打造良好的金融服務環境。
(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邯鄲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