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潘海飛
當前階段國內的企業的直接融資的方式當中,股票融資以及債權融資是最為常見的兩種。在國際的資本市場當中,債權融資正在逐步替代股票籌資,慢慢的在渠道當中占據了主導的地位。但實際上國內的資本市場的發展同國際的發展方向不盡相同。一樣的籌集資金的主體,為什么發展方向以及偏好會有著差別呢?本篇文章針對這項問題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并就怎么樣推動國內企業債券的發展展開了討論。
筆者在這篇文章里面探討了國際企業債券市場比較活躍的原因,進一步的對國內的企業債券的發行討論研究:回看國內的企業債券的歷史,對其融資規模進行研究,總結當前國內企業債券發行的狀況,隨后分析了當前階段國內企業債券融資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了對應的解決之策。
一、國內企業債券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債券發行的審核批準的管理體系有漏洞
第一,企業債券的審核批準的管理體制有缺陷,有管理不到位的情況出現,出現了有人審批,沒有人管理、只負責債券發行,不負責對“付”的情況。依照《企業債券管理條例》的規定來嚴格要求的話,企業發行債券的審核批準的流程是“計委負責項目活動的審核批準,人民銀行承包手續”。當活動項目被批準可行之后,計委就不再管所有關于企業發行債券的監督管理的工作,這就導致企業發行債券的后續監督管理工作脫節,很多的舊企業到達約定期限之后也沒有辦法兌現。第二,因為企業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國債市場相比來說缺少被當作宏觀經濟調整控制的可實施性,所以我國如今的政策是比較偏向股票市場以及國債市場的發展的,對企業債券市場的額度管理的比較嚴格,而且還對企業債券的最高利率進行了限制,這樣一來不只是降低了企業債券的投資吸引力,同時還使得沒有辦法得到額度的小企業私募債券的情況出現。
(二)企業債券的規模比較小、種類匱乏、期限結構不規范
經過調查總結得出:國內的企業發行債券的規模是比較小的。雖然說同上個世紀末期那個時候相比,國內的企業發行債券數量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實際上國內的企業發行債券額占有國債發行額以及GDP的比重還是比較低的。從二十一世紀初期開始,企業發行債券額度一直占據國債發行額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中,占GDP的百分之一不到,不管怎么比對同發達國家之間都有著不小的差距。還有,通常來講,企業債券的類別是很多的,到目前為止在美國市場上總共發行過企業債券32種。不過在國內企業發行的債券的種類通常都是普通的企業債權和小部分的可轉換債券,類別較少,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有著不同需求的投資者對此進行投資,影響了其進入國內企業債券市場的步伐。與此同時,在國內發行的上市企業債券當中,占據主導位置的是短期債券,還款期限主要在兩到五年之間,結構很不規范合理。
(三)缺少合理有效的市場監督管理以及擔保機制
市場監督管理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債券發行的企業的信息數據暴露的問題上。當前階段企業通常只有在債券發行的時候才會進行信息透露,在債券發行的這個時間段內是不會進行信息披露的,再者企業債券的二級市場還沒有建立健全,沒有辦法依托價格機制來對企業的信息數據進行傳達,這樣一來就會讓投資者面臨的風險提高,如果債權發行人沒有辦法在期限內完成兌付,最終會由政府進行解決。除此以外,即便有一些企業在債券發行之前找好了擔保企業,然而因為擔保企業的法律意識比較薄弱,會比較多的出現拒絕履行擔保義務的情況,到了最后可能要鬧到法院上,耗時耗力。
二、針對國內企業債券融資問題的應對之策
(一)針對國內企業債券融資滯后的解決辦法
想要解決國內的企業債券市場上的大多數問題,首先要做的就是推進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步伐。在這個過程當中,要不斷的吸取過往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制定出最適宜國內企債市場的發展戰略,建立健全一套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的監督管理制度,推動企業債券市場的有序發展。
1.對當前的企業債券管理體系進行整改
現如今繼續使用簡單的方式方法控制企業債券已經不能夠適應其發展,所以對企業債券管理體系進行改善勢在必行,推動企業債券的發行實現市場化。改革市場機制主要包含企業債券發行以及流通這兩個步驟,在發行企業債券的市場當中,舉債人的資產信用等是能否進入市場的評價條件,對規模不再限制,把發行的審核批準制度慢慢的向市場化轉變,無論是何種類型的企業都可以根據需求,采用公正合理的發行要求,借助市場化中介公司的助力,憑自己的想法對發行的價格和數目進行選擇。監管部門的職責就是對規章制度進行完善,并且進行符合要求的審查核準,扮演好裁判的角色即可,強化市場的監督與管理,保障投資者的權益,不對企業以及中介公司的內部事項進行干預,他們能夠享受到作為市場當中的主體所能擁有的自主選擇以及自主決定的權利。在債權市場中,每一個市場主體都會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享有的權利是平等的,使得這個市場是良性競爭并且活躍度很高的,推動債權融資成為企業的自主選擇,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以及提高資金利用率
2.推動企業債券利率市場化的完成
企業債券的利率能夠反映出企業債券作為金融產品的市場價值,能夠反映企業債券的可投資價值,投資者是否選擇對該家企業進行投資,所參考的數據主要是這兩個內容。所以,企業債券的價格一定要通過企業的社會信譽度以及市場的供給需求來決定。管理者可以考慮逐步緩慢的開放對發行利率的限制,選擇讓市場對此定價。這樣一來,不一樣的信用等級以及流動性的企業債券在各級市場當中也自然會出現不一樣的利率水平,同時還會反映出不一樣的風險價格變動以及流動性變動。利率市場化的完成除了能夠推動投資者對市場進行更好更便利的選擇以外,還能夠推動健全的債券市場的風險利率結構的完成,進一步的推動資源優化配置。
3.推進企業產權體系變更、建立真正的企業
債券市場的主體想要成立真正的企業債券市場主體,一定要規范國有企業的產權體系變更,約定好界定同時保障產權,保證國企能夠真正的獲得獨立的法人財產權,真正的成為自己為自己負責的一個市場主體。與此同時,推進股票市場的建設以及國有企業改善更加具有規范性等都會更進一步助力企業債券市場的建立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