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雨
(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430000)
由于老年人的感知和記憶方面衰退,短期記憶、記憶保存和學習新知識較困難,邏輯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愈老愈容易喪失,尤其是思維的敏捷度、流暢性、靈活性、獨特性以及創造性等比年輕時更差。
中國1999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1999—2017年,老年人口凈增1.1億。預計到2050年前后,中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峰值4.87億,占總人口的34.9%。第41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至2017-12,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并且互聯網繼續向高齡人群滲透,60歲及以上的網民已占5.2%。設計師應根據用戶群體,適當地在產品中體現出對老人的用戶體驗關懷。
互聯網向高齡人群滲透如圖1所示。

圖1 互聯網向高齡人群滲透
數據來源于深圳聚力創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發布的《老齡化產品設計(一):老人的身體機能有哪些改變》。從圖1中可以看出科技對老年產品功能性的影響,產品消費市場逐步多元化。在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傳統產品依靠傳感器、電子芯片等微電子元件,結合目前先進的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藍牙技術等,融入新材料、新設計理念、新制造工藝,大多智能產品可實現提醒、安全防護、應用社交等功能,產品被賦予了更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拓展了老年產品設計的領域和設計理念。
2014年,美國權威數據調查分析機構First Partner對全球范圍內的智能穿戴市場展開了詳細調查,得出結論:智能穿戴設備的全球需求量在2018年將達到2億臺,會有300億美元的全球市場規模,時尚的智能穿戴產品將成為市場主流。2014年初,法國Netatmo公司生產出具有紫外線檢測功能的簡約款智能腕帶“June”;2015-02,美國智能產品品牌Ringly售出的新款智能戒指可通過震動或閃爍呼吸燈對佩戴者進行來電提醒和社交消息提醒;美國Bellabeat公司推出關注健康功能的Leaf智能產品系列,能夠記錄人們的睡眠質量并對其活動進行記錄跟蹤;奧地利施華洛世奇和Misfit共同開發的傳統產品與智能科技珠聯璧合的Shine系列,可以通過太陽能來提供動力等。由此可見,將功能性可穿戴產品同設計感強的時尚元素結合并融入產品設計,必定會給可穿戴產品市場帶來巨大消費力,增加其產品魅力。
順應當今技術進步和工業化的發展,產品已被賦予更多科技含量與附加值,滿足了老年人對于智能產品的心理訴求。因此,融入科技含量高、具有審美價值的智能產品在老年智能產品領域將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并成為今后幾年的時尚消費熱點。
本著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重點面向中老年進行產品情感化設計。產品造型一定程度上可喚起用戶情感,并使愉悅性貫穿整個使用過程;以醫療養護方向智能產品為例,功能上最好避免與智能手機、已有醫療器械方便易用的功能重復。
感性工學:從人的因素及心理學的角度去探討顧客的感覺和需求;在定性和定量的層面上從消費者的感性意象中辨認出設計特性;建構感性工學的模式和人機系統。本質是將非理性的感性加以量化表達并應用于設計的一種技術,主要通過意象提取、映射構建、造型創新三個過程實現。
建立A.C.T模型:引導用戶由長期互動產生信任和依賴,從而產生交易。A.C.T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A.C.T模型
Ant Design情感化設計:提煉情感指標,鎖定情感訴求,產出設計方案,推動業務落地,驗證設計價值。
開拓Design O2O設計思路,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通過采集、組織、反應、評估四個階段建立“CORE”方法模型。
通過深度整合數據與升級技術,將時尚與互聯網相結合,實現產品與佩戴者的交互智能。以智能化基礎上的醫養方向老年產品為例來分析如何強化交互功能。
2.2.1 產品功能與情景分析
對隨時會發生意外的中老年來說,擁有一款動態診治功能的智能產品是必需的,一定程度上也為醫生節省巡邏與記錄時間,提高就診效率。本套智能產品的主要功能為日常護理、一鍵求助、脫離手機、多重定位。
醫養智能產品在材質選擇和外觀元素上致力于給用戶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在功能觸發、使用流程上也充分考慮了醫養場景下人們適應產品與功能性、易懂性、可用性和物理感覺之間的平衡,在關注人們日常療愈體驗,滿足情感需求方面也依照情感化設計原則進行了深層思考和設計。但是如果將其實際投入生產使用,在外觀精致度方面、技術選用與用戶的學習能力方面、用戶對使用智能產品的意愿適應度方面,還需要時代前進、技術發展。
2.2.2 工藝與技術分析
筆者以象征勇氣、信念的葶藶花為靈感,設計了一款醫療養護方向的智能手環,具體細節如下。
主體造型:“綻放生命的花”,花邊材料采用玫瑰金、925銀,花瓣鑲嵌碎鉆。
局部造型:戒圈流暢著生命線條,上面鉆鏤空小洞,呼吸感強,整體像一個動態花環,體現關懷生命之意。
功能觸發按鈕:在弧形內里安置緊急按鈕,防誤觸。按兩下為日常護理及提醒;長按燈光閃爍,可發出警報、發送定位至緊急聯系人。
以醫養方向老年產品為例來分析如何實現情感化滲透,如圖3所示。

圖3 醫養方向產品情感化原則與分析
從整體大數據看,老年產品行業仍然是一個處于發展期的行業,且正在向多元化發展流行方向改變。產品是連接設計師與用戶之間的情感紐帶,在智能產品追求藝術化、數字化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掘產品在解決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方面所具有的潛能。智能老年產品和服務要以幫助老年人“賦能”為前提,以增強老年人自理能力并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深入了解“老人需要什么”,給設計注入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鼓勵更多企業以場景應用為導向,為老年人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同時具備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特征的養老服務,賦予產品品牌故事,發揮當代產品在促進社會精神健康發展方面的作用,從而不斷催生與老年產品產業經濟模式相適應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