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春,薛 冰,袁 峰,劉 峰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安徽 合肥230601)
人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源泉,是企業維持競爭優勢的顯著因素。電網研究院作為電網企業中的人才高地與智囊團,對人才數量和質量的需求日益提升。如何提前規劃布局,做好人才戰略規劃和人才梯隊建設工作,是電網研究院的重中之重。人才盤點近些年來逐漸被國內外企業廣泛采用,并不斷完善成一套可行的人才管理方法論,這為電網研究院打造一支有能力、有活力、敢創新的人才隊伍提供了一種新的建設思路。
目前電網研究院人才隊伍中存在問題主要集中在:①缺乏系統的人才盤點體系。缺乏人才清晰、統一的標準,對人才的評價大多通過上級經驗做出感性判斷,不能反應人才之間的差異。②內部人才梯隊建設仍須進一步完善。當可用人才出現變動時,領導不清晰繼任者導致出現人才斷層情況;隨著經驗積累和能力的提升,員工的專業精進同時對個人發展的訴求也十分迫切。③缺乏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人才的意識不足,缺乏輪崗、晉升通道等機制,人才無法在關鍵崗位上提高工作效能。
針對人才隊伍建設現狀,2020年下半年,研究院開展了為期5個月的人才盤點工作。此次人才盤點工作從素質建模、項目實施、成果應用三個環節開展,如圖1所示,有效盤點人才綜合素質,促進落地應用。素質建模環節,通過資料研讀、高管訪談、焦點小組討論和卡片建模,最終確定出三個“級”四個“力”的素質模型框架,如圖2所示,并構建了各層級的勝任力模型。以勝任力素質模型為基礎,人才盤點工作進入項目實施階段,采用MAP職業性格測驗、個人職業成就記錄表、公文筐測試、案例分析、BEI訪談等人才評鑒方法,對三個層級人員能力素質的優勢、不足及整體人才隊伍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將三個層級人員劃入到人才盤點九宮格,如圖3所示,其中綜合素質代表潛質水平,數據來源于項目實踐中的各種人才評鑒方法;績效表現代表績效水平,數據來源于近三年單位內年度考核。
圖1 人才盤點項目框架
圖2 素質模型框架
圖3 人才盤點九宮格
在電網研究院的人才盤點實踐中,共有12名中層管理者參與,其中有42%的人員屬于明星人才,33%的人員屬于績效之星,9%的人員屬于中堅力量,16%的人員屬于表現尚可者。23名基層管理者中有22%的人員屬于明星人才,39%的人員屬于績效之星,4%的人員屬于潛力之星,13%的人員屬于中堅力量,13%的人員屬于穩定貢獻者,9%的人員屬于表現尚可者。62名員工中5%的人員屬于明星人才,5%的人員屬于績效之星,13%的人員屬于潛力之星,39%的人員屬于中堅力量,6%的人員屬于穩定貢獻者,2%的人員屬于待發展者,27%的人員屬于表現尚可者,3%的人員屬于未勝任者。具體如圖4所示。
圖4 人才盤點九宮格整體分布圖
從比例可以看出,中層管理者與基層管理者層次人才集中分布在1~3號格子,大都為優秀員工,是人才梯隊綠燈。員工層級集中分布在5號格,5號格作為2、3格的動態人才池,后期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幫助其轉化。
人才盤點項目實施完成后,電網研究院需要科學地對人才盤點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形成團隊報告與個人報告,并將盤點結果應用到公司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當中。
直線經理需要根據盤點對象在人才盤點流程中的表現,因人定策,基于員工的個體特點,制定出不同的員工職業發展規劃。針對性地安排工作,加強日常溝通與績效溝通,讓員工了解到自身的長處與不足,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
明星人才、績效之星和潛力之星,都是人才梯隊的綠燈,需要關注對其的激勵、保留和晉升。在工作安排中應考慮安排重點工作,優先安排職位晉升,保證他們在薪酬中的競爭力,為其打開多條職業發展通道供其選擇。同時,直線經理可通過績效溝通,讓他們明確了解自己的長處,激勵他們繼續保持現有的優勢,發現自身潛力,維持高績效高素質。
中堅力量作為績效之星與潛力之星的動態人才池,要保持其現有業績和能力水平。直線經理可通過績效溝通對其進行業績提升的指導,加強培訓與培養,促進這部分人才向績效之星或潛力之星轉化。應繼續激勵穩定貢獻者,直線經理在績效溝通中需要做好對其的鼓勵工作,在工作中給予一定支持,盡量使該類人員保持良好的狀態。要改變待發展者的績效。雖然該類人員綜合素質能力很強,但是績效表現很差。直線經理需了解其績效不好的原因,是專業技能不過關還是主觀意愿問題等,再進行針對性調崗和溝通疏導等。績效不佳、表現尚可和未勝任者,作為人才梯隊的紅燈,要加強與其的績效溝通,分拆具體能力與績效目標,制定個人改進計劃,向其明確提出績效改善要求,盡可能提升個體績效。對于績效無改善者,考慮對其進行調崗、降崗、待崗。
人才標準體系是實施人才盤點的基礎和起點。標準體系是因企而異、因時而異、因類而異的,每一個企業的人才標準都是不盡相同的,一個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或戰略背景下的人才標準也是不同的。建立人才標準體系后,再建立系統的人才盤點體系。結合本次盤點建立的素質模型,優化人才評價標準,豐富人才評價手段,例如使用在線測評評估性格特點;借助群體面試的形式評估人際互動中的溝通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對人才進行全面評估。人才的績效和綜合素質都是動態變化發展的,因此人才評價標準也要隨著績效表現和綜合素質的變化而變化,所以需要不斷更新與完善人才盤點的結果,從而確保人才盤點結果長期有效。
人才梯隊建設工作能引導研究院從內部和市場中發現優秀人才,在實踐中培養大批人才,同時激發人才的創造精神,為實現電科院的愿景和戰略目標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電網研究院需在員工內部建立人才梯隊建設計劃,在人才盤點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動態化、常態化運作的人才考察、選拔、培養、使用、淘汰機制。建立流動性人才庫,把表現優秀的員工納入上一級崗位的后備人才庫。根據員工的能力潛力和績效表現變化,不斷調整該人才庫。領導可以在人才庫中獲取相應職位的繼任者名單。人才庫需要建立進入與退出機制,表現優秀的員工進入人才庫,表現較差的員工退出人才庫,從而保持人才庫的活力。
注重人才培養發展,制定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體系包括輪崗交流、個人發展計劃和三通道發展機制。
利用輪崗交流將員工定期或不定期地輪換到新的崗位,滿足員工成長的核心需求,拓寬員工職業寬度,也為企業培養復合型和系統型人才創造了條件。
制定個人發展計劃,以人才盤點結果為基礎,人力資源部與員工所在部門根據被盤點員工的不同能力,建立相對應的學習方式,包括自學、培訓、交流探討、導師帶徒、在崗實踐等。個人發展計劃是為人才量身定制的學習發展計劃。為保證個人發展計劃的有效性,需要建立相關原則和流程。建立三通道發展機制。打通人才隊伍發展通道,實施行政職務通道、職員職級通道與專家人才通道三通道發展。在行政職務通道、職員職級通道與專家人才通道三條通道的平行層級結構中,不同類別的人才可以享受到同等發展機會與發展平臺,能夠享受到相同級別的薪酬福利待遇等。這種三通道機制讓人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電網研究院著眼于企業的長遠發展,通過人才盤點,積極探索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人才戰略規劃,激發員工的工作動力與積極性,全面激發出企業活力,最終實現員工與企業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