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聆安,熊華兵,王 棟
(1.廣東粵電大亞灣綜合能源有限公司,廣東惠州 516000;2.廣東惠州平海發電廠有限公司,廣東惠州 516000)
發電機機端PT 主要用來測量發電機機端電壓,供ECS、DCS、DEH、計量、保護和勵磁使用,實際生產中會出現PT一次保險熔斷導致二次側電壓的降低,從而引起機組有功誤調節[1]、發電機保護誤動或拒動、AVR強勵等不良后果,給機組帶來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PT一次保險熔斷必須盡快處理,通過尋找PT一次保險熔斷的特征,實現對熔斷故障的快速判斷,有利于故障的及時處理,從而保障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
PT一次保險熔斷雖無法完全避免,但可以從技術措施上去降低PT熔斷的幾率。根據PT慢熔過程中DEH、勵磁及發變組保護可能誤動帶來的機組運行風險,從邏輯判據和保護定值整定配合上去實現解決方案。
本文就某電廠2 號發電機機端PT熔斷為例,詳細介紹了故障處理的過程,研究論證了PT 一次保險慢熔過程中的故障特征,提出了防止PT一次保險慢熔引起機組不安全運行的風險控制措施。
發電機由上海電氣制造,型號為THDF_125/67;發電機額定功率1 000 MW、定子額定電壓27 kV、額定電流23 778 A。
發變組保護為雙重化配置,并全部采用GE 公司產品,其中,發電機保護為GE公司UR系列G60 型裝置。
發電機機端PT由大連北互生產,配套PT 一次保險規格為35 kV、0.5 A,PT 二次側用戶接線如圖1 所示。圖中,1PT、2PT型號為JDZX9-27,規格為分別接入發變組保護A、B 屏和勵磁調節器AVR1、AVR2;3PT 型號為JDZX9-27G,規為用于計量和發電機匝間保護。
圖1 發電機機端PT接線
電廠勵磁采用西門子THYRIPOL靜態勵磁系統,勵磁調節器從電流、電壓到可控硅觸發脈沖的輸出,都為相互獨立的雙重化結構,每套調節器功能完整。通道內部各模塊之間以及通道和通道之間實時通信跟蹤,并及時上傳數據到面板顯示屏和監控系統,保證系統無擾動切換。
勵磁調節器兩通道采用熱備用的運行方式,同時接受輸入控制與調節信號并執行操作與調節,但只有處于工作狀態的通道有輸出,并對可控硅進行觸發。當工作通道發生故障時則備用通道自動投入運行,并閉鎖故障通道,防止誤切入故障通道。極端情況下,當勵磁調節器兩通道的自動電壓調節(AVR)方式同時故障時,系統則自動切換至勵磁電流(FCR)調節方式運行。
勵磁調節器對PT故障的檢測是通過對PT三相電壓之間進行比較來實現的。如果電壓的差值超過了預先設定的臨界值,那么邏輯控制器將會起動切換,從故障通道的自動模式切換到備用通道的自動模式。如果兩組通道PT都出現故障,那么就會切換到手動模式[2]。
DEH采用西門子SPPA_T3000 控制系統,功率信號由電氣功率變送器送入DEH系統,每臺機組設計有3 組功率信號,并在DEH系統中對3 組功率進行選擇判斷。第1、2 組功率信號電壓量取自圖1 中1PT,第3 組功率信號電壓量取自圖1 中2PT。為確保判斷后的功率信號可靠,DEH 內部功率信號處理原則如下:
(1)全部通道無故障且無偏差報警,功率選擇3;
(2)當有1 個通道故障或偏差報警,選擇順序為功率3-2-1;
(3)當有2 個通道故障或偏差報警,選擇無報警的功率信號;
(4)當3 個功率通道均存在故障或偏差報警,保持當前值;
(5)偏差判斷條件為偏差大于104 MW。
故障前,2 號發電機勵磁調節器1 通道處于工作狀態,2 通道處于熱備用狀態。
故障時,勵磁屏柜2 通道報PT斷線報警,1 通道處于正常運行狀態,其間,未發生強勵等異常情況;2 號發變組保護B屏報PT斷線報警,保護無跳閘信號,未動作于出口跳閘;2 號機DEH系統功率由第3 組功率信號自動選擇為第2 組功率信號,未發生異常主汽門調節而引起的有功功率波動[1]。
繼續檢查機組故障錄波記錄,顯示故障時段2 號發電機機端Ua電壓偏低,從故障開始到Ua二次電壓降低至0 V,整個過程持續時間25 min左右。完整故障期間,Ua二次電壓逐步降低,且波形在正、負最大值附近存在明顯畸變,同時,伴隨3U0電壓的明顯升高。就地測量發電機PT 端子箱內各PT 二次側電壓,發現2PT_A相電壓數值接近于0 V,開口三角形零序電壓約33 V,其他二次電壓均處于正常值。初步判斷故障可能是2 號發電機機端2PT_A 相一次保險熔斷,臨時退出2 號發電機B套與電壓有關的保護,對2PT_A相停電檢查。就地鋪設絕緣墊,操作人員穿絕緣靴、戴絕緣手套、佩戴防電弧面罩,帶電拉出PT小車[3],進行一次保險直阻測量,測量值顯示一次保險已經完全熔斷。同時,通過檢測判斷,確認PT本體及二次回路無其他故障存在之后,進行了PT 一次保險的更換,并將PT重新投入運行。最后,全面檢查系統無異常后,恢復2 號發電機B套保護的投入。
(1)PT二次回路絕緣檢查
PT端子箱內2PT_A相二次小空開未跳閘,可以判斷PT端子箱至負載端的二次回路無接地、無短路;斷開2PT_A相二次小空開,進行端子箱與PT本體之間二次繞組線對地及線間絕緣電阻測試,絕緣良好,未發現接地及短路現象。
(2)PT本體檢查
檢查發現PT本體外觀正常、溫度正常、表面無裂紋、無爬電痕跡;測量PT本體一次繞組對地、一次繞組對二次繞組絕緣均正常;測量一、二次繞組直阻合格,無斷線;查看發電機保護啟動無相關接地報警記錄;對比2PT_A相3 個二次繞組電壓的一致性,初步判斷二次繞組無匝間短路;PT 一次匝間短路,會引起二次側電壓升高,而本次故障為二次電壓降低,初步判斷一次繞組無匝間短路。
(3)PT一次保險及靜觸頭卡簧檢查
檢查確認一次保險端部與靜觸頭卡簧接觸良好、無異常。對熔斷的一次保險解體檢查,發現端部熔絲熔斷且有明顯電弧痕跡。如圖2 所示。
圖2 一次保險熔斷的位置
PT一次保險慢熔是一個時間過程,圖3 所示為發變組保護B屏報PT斷線期間的故障錄波。從圖中可以看出,在PT 一次保險熔斷期間,3U0出現,故障相定子電壓Ua在正負最大值附近產生畸變,電弧在電流過零點熄滅[4],二次側電壓在一個周波內發生兩次畸變;隨著斷口擴大,PT電壓隨之下降,波形嚴重畸變,直至斷口無法重燃,電壓趨近于0 V。
圖3 PT慢熔過程電壓錄波
為了驗證PT一次保險熔斷的波形特征,進行了相應的模擬試驗。試驗方法是使用可調間隙模擬一次保險熔斷間隙,試驗接線如圖4 所示,試驗錄波波形如圖5 所示。
圖4 試驗接線
圖5 試驗錄波
從試驗波形圖可以看出,當一次保險存在熔斷間隙時,二次側電壓波形會在正負最大值附近產生畸變,一個周波內發生兩次畸變。
當勵磁調節器內部僅有PT斷線報警而未設置慢熔識別判據時,在發生PT一次保險慢熔過程中,電壓值降低到PT斷線報警閉鎖之前,勵磁調節器AVR會自動增加勵磁電流,防止機端電壓的降低,而發電機機端電壓實際上是在不斷升高。
若發變組保護與勵磁定值配合合理,則隨著勵磁電流的持續增加,可引發“強勵動作”報警信號和過勵限制器動作;隨著發電機機端電壓的持續上升,勵磁V/HZ限制器可能會動作;過勵限制器與V/HZ限制器共同作用,將勵磁電流拉回至強勵電流以下[5]。
通過手動切換運行模式、手動切換通道或電壓值降低至觸發勵磁系統PT斷線報警引起通道自動切換,上述反復增減勵磁電流的過程才會終止。所以,有必要在勵磁系統中增加PT一次保險“慢熔”識別判據,同時,采取措施降低PT 一次保險發生熔斷的幾率。
風險控制措施如下。
(1)在AVR 勵磁系統中增加“慢熔”判別。可增設監測不同PT相同相電壓差異的方法來判斷“慢熔”的發生,相電壓差異值可定位2~3 V 或在正常時實際差異值上加3 V。當測量裝置檢測到的差異值達到定值時,判斷為PT 慢熔,閉鎖AVR自動增磁,裝置發出PT一次保險慢熔報警信號[6]。
(2)提高一次保險規格,將一次保險額定電流從0.5 A 提升至1 A,降低保險熔斷次數[4,6]。
(3)對一次保險進行定期更換,任何時間發現保險直阻超出正常范圍時,及時進行更換;應急更換時,退出發變組與電壓有關的保護、退出AGC,將發電機有功、無功進行強制[1,7];更換完畢,測量保險兩端底座連同保險之間的直流電阻,以確認保險與底座間接觸良好。
(4)核對DEH 功率信號邏輯判據,可參考前文提到的DEH內部功率信號處理原則;核對勵磁與發變組保護定值配合的正確性,防止AVR 誤強勵磁引起機組跳閘。對于無法增設PT一次保險慢熔判據的勵磁系統,與發變組保護定值的正確配合,將對機組安全穩定運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某電廠2號發電機2PT_A相一次保險發生熔斷為例,詳細講述了PT一次保險熔斷的事件經過和處理過程,并通過故障錄波和模擬試驗,證明了故障相電壓逐步下降且二次側電壓在一個波形周期內正、負最大值附近發生兩次波形畸變是PT一次保險慢熔過程的顯著特征,該結論有利于對慢熔故障進行快速判斷和及時處理。同時,針對PT慢熔對勵磁系統的影響,提出了相對完善的風險控制措施,以防止機組的不安全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