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玉
【摘要】隨著自然資源部的成立,為更好落實中央賦予的“兩統一”職責,有效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權益和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及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的要求,實現資源、環境、生態的有效管控,并將其應用到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的各級決策之中,必須要有可靠、詳盡的統計指標和統計數據支持。
【關鍵詞】自然資源管理;準確;統計服務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5.216
1、構建自然資源統計指標體系的目的和意義
1.1構建自然資源統計指標體系的目的
一是為建立科學、統一、規范的自然資源統計調查制度提供理論依據。二是更好地貫徹落實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責,滿足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需要,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宏觀調控提供決策支持。三是建立自然資源統計信息共享機制,推進自然資源統計信息采集、使用、管理和發布的統一管理,實現自然資源統計信息的有效共享。
1.2構建自然資源統計指標體系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入,自然資源統計工作作為反映自然資源利用、管理狀況和經濟運行、社會發展情況的重要手段,作為制定宏觀調控措施的重要參考依據,在履行積極參與宏觀調控的職責中作用重大?!白匀毁Y源統計指標”已成為反應自然資源管理和自然資源形勢的“晴雨表”。因此,研究建立自然資源部統一的統計指標體系,以指導、規范和理順統計工作,提高統計數據的可比性和權威性,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統計工作預警、監督和服務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自然資源專業統計指標體系
首先,根據土地、礦產、森林、草原、濕地、水、海洋等七大資源和自然資源管理的屬性特點,確定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草原及濕地資源,水資源,海洋資源,地理信息測繪管理,自然資源綜合管理七個主題。
其次,在每一個主題下,按照資源環境統計“壓力-狀態-響應”的內在邏輯,結合自然資源管理業務流程的特點構建一級指標。各類資源主體下的一級指標主要反映各類資源的狀況、資源的開發利用、資源環境和治理保護,以及自然資源行政管理等情況。地理信息測繪管理主要反映了測繪和制圖、測繪成果和測繪行政管理等內容。自然資源綜合管理主要是通過自然資源權屬管理、資產管理、國土空間規劃、人事、科技和執法檢查等內容體現。
其三,在各主題下一級指標中確定核心指標,圍繞核心指標按照自然資源統計內容的內在邏輯,確定一系列關聯指標,從而構建二級指標。二級指標主要是通過核心指標及其相關指標從總量和結構上來表述一級指標的特征。
3、自然資源統計發展展望
3.1自然資源統計將走向法治化軌道
統計法治是國家法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統計工作的根本保證,是實現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樹立統計權威的現實路徑。未來需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統計改革工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大統計法律法規學習力度,組織全系統相關負責人和統計人員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認真貫徹《自然資源統計工作管理辦法》等內容,加強對統計技術規程、方法等的培訓,增強法制意識,提高統計能力,不斷提升統計工作的科學性與權威性。依法查處統計造假、弄虛作假等重大統計違紀違法行為,確保統計數據真實可靠。
3.2自然資源統計向標準化規范化邁進
統計標準化是指在統計實踐中建立、發布和實施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標準,以實現統一一致的統計最佳效益。統計標準化包括指標體系的標準化、分類標準化、基本術語標準化和編碼標準化。除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基本統計分類標準體系、國家經濟產業分類標準、自然資源分類標準、資源調查評價標準、國家自然資源部發布的標準體系外,還制定了國家統計局的標準體系在條件成熟時,制定自然資源統計,規范自然資源統計術語管理,統計指標,統計流程,分工統計,統計信息化,統計結果等,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3.3自然資源統計由提供數據向監測分析和應用研究的轉變
自然資源統計的基本功能是收集、審查、匯總、分析自然資源統計數據,并將其處理成自然資源統計結果報告等統計產品,為自然資源部門和公眾提供統計信息服務。這些傳統的統計工作在新形勢下已不能滿足自然資源管理的需要。近日,自然資源部領導對統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統計工作不僅要提供統計數據和統計報告,還要加強統計分析和政策研究。統計數據不僅可以應用于形勢研究和判斷,還將應用于自然資源監測分析、戰略規劃、政策制定和政策評價等方面,為自然資源管理提供更廣泛的應用服務。
3.4自然資源統計將采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
自然資源大數據是一種集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為一體的自然資源信息。它不僅包括自然資源信息建設積累的自然資源結構化數據,還包括各種形式生成的自然資源信息文本、圖片、各種報表、圖像、音頻、視頻的非結構化數據,更新頻率和數據量迅速增加和迭代。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的統計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大數據不能代替統計,相反,它也需要統計分析方法。自然資源統計不僅要加強統計信息化建設,采用統計工作平臺,快速準確地收集、審核、分析、處理統計數據,提供統計產品和信息服務,還要注重新資源,新技術新格式,加快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統計工作的深度融合,構建“智能統計”,提高統計工作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及時準確掌握自然資源統計信息,提高統計結果的共享和應用能力。
結論:
自然資源科技創新承擔著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支撐自然資源科學決策和履行“兩統一”職責的任務。而自然資源科技人才、科技研發、科技成果、標準化和計量監督管理統計分析是自然資源科技統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體落實自然資源科技發展規劃、引導科技活動走向、調配科技資源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參考文獻:
[1]翁賢忠.林業統計指標體系改革的探討[J].林業經濟問題,2020(8):222-223.
[2]王依軍.中國資源環境統計指標體系框架設計[J].統計與決策,2019(21):37.
[3]李樹枝.對國土資源基礎信息工作的思考與建議[J].國土資源情報,2020(11):30.
[4]劉太平,胡皎.統計指標和統計指標體系的設計[J].價格月刊,2020(1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