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
梳著馬尾辮的煥煥年歲不大,在攝影界的名氣可不小,因不怕苦,親朋好友愛稱她“煥爺”。她以自己獨特的審美與攝制技術,拍出了《山海經》里許多別有意趣的擬人奇珍異獸世界。至今,她已拍攝了50多組奇獸擬人,以此弘揚目炫神迷的中華文化,在網上已獲贊6000多萬,擁有近400萬粉絲。
自幼熏陶,
長大后迷戀《山海經》
成都女孩煥煥出生于1995年,她從小就喜歡聽奶奶講《山海經》里神秘莫測、詭異荒誕的故事。雖然覺得神奇又害怕,但又如上了癮似的,每天都要催著奶奶給她多講幾個,達到了癡迷程度。簡短明了的故事情節,她聽得目不轉睛,不可思議,幼小的心靈早已埋下了一枚好奇的種子。
長大后,煥煥籍著興趣細細品讀并收藏了十多個版本的《山海經》,有插圖為主文字為輔的、有純文字版本的,有圖文并茂的……如何把書中那些形態各異、色彩絢麗,或雪白或艷紅的奇珍異獸降臨到人間與他們作伴一起探秘……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時常縈繞在煥煥的腦海。
從四川師范大學美術專業畢業后,煥煥成了一名職業攝影師。2017年的一天,攝影工作結束后,她順路走進書店去買書,在琳瑯滿目的書架上,發現一本帶精美插圖的《山海經》,一翻開便看到兩幅栩栩如生的乘黃插圖。《山海經》里描述: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插圖上的乘黃全身雪白無瑕,背上長有幾只三角形的長角,直觀的模樣使煥煥忽然腦洞大開,瞬間,在腦海中想象出了乘黃的擬人形態。她立即付之行動,嘗試復刻乘黃。
接下來的日子里,煥煥把《山海經》里的生靈形象在基于古籍記載的基礎上,以擬人化的方式進行扮演并攝影,去呈現她心中對于《山海經》的唯美遐想,讓這些經過她二次設計創作的攝影作品充滿靈氣、思想與情感。
為了拍攝出古籍中每個神獸惟妙惟肖的形象,煥煥曾經整天對《山海經》手不釋卷,看了又看,直到把書中每只神獸的形象清晰地復刻進她的腦海。她說,只了解異獸的基本體態特征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對其生長環境與生活習性有充分的了解,這為選擇異獸擬人拍攝背景提供很大的幫助。
不辭苦辛,神獸作品令人目炫神迷
因迷戀《山海經》,煥煥放棄了所有的休息時間來策劃拍攝前的各項籌備工作。為拍攝出目眩神迷的作品,她常跋山涉水不辭辛苦去山谷,或者驅車遠行數千里尋找與神獸生存環境相符的拍攝地。
她請友人當模特設計出造型各異的擬人奇獸——有重達80斤的巨型蝴蝶,有尾長6米多的大紅靈蛇、有五彩辮兩牛角的黃山獸,有渾身紅羽毛的,有生出四只鹿角的,有背上長著多只棱角的……水里的游魚、空中的飛蝶、地上的伏蟲,林中的麋鹿等生靈都被她賦予新“生命”,逐一幻化成置身于大自然的人物影像。
如《山海經·西山經》記載:“有鳥焉,其壯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三年前,在拍攝異獸畢方時,煥煥就邀請好朋友“阿羅英付”當模特。把他的眉毛粘上紅色的絨毛,嘴唇中央涂成白色象征喙,頭頂扎一豎起高15厘米纏系白色發帶的長辮子后垂以彰顯氣勢,全身上下披著紅藍相間綠黑點綴的豐滿羽翼。模特在林中舉頭遠望時,像極一只充滿野性的鳥類,煥煥即刻把這一幕定格在相機里,珍視為一個剛誕生的寶寶。
為了完美地還原神獸,煥煥四處找尋與古籍中描述相符的拍攝地,最遠一次,她歷經半個月的艱苦跋涉來到了甘肅敦煌,在渺無人煙的戈壁灘上完成了《山海經》中的青丘國九尾狐和《嶺南異物志》中的南海蝴蝶的拍攝。煥煥說,南海蝴蝶是巨型的蝴蝶,是一個美麗少女的形象,需要到一個空曠的地方,在照片中,身著彩衣的少女對鏡自憐,漫天的蝴蝶飛舞在她的周圍,而身后卻是一望無際的蒼茫戈壁。在落日的余暉中,她顯得如此渺小和孤獨。這組照片令人目眩神迷,也是煥煥最滿意的作品之一。
2021年3月18日,煥煥在拍攝《山海經》之蝡蛇,參照古籍記載:“有靈蛇在樹上,名曰:蝡蛇,木食。”讓朋友高妹妹作模特,服裝、妝造、拍攝都由她自己擔綱完成,上半部分采用了大紅色鱷魚皮革裁剪制作出多層次時尚元素的紅裙裝,下半部分選用了大量的中國紅蛇鱗片材質,縫制打造出了長達6米多充滿光澤驚艷至極的美女蝡蛇服飾。模特擺拍纏樹而臥的造型妖氣十足,在“杜甫先生”的協助下二次創作還原了古籍里目眩神迷的擬人蝡蛇。作品發布到網上,令無數網友驚愕不已,直夸驚艷至極!
煥煥說,每次拍攝《山海經》里的奇珍異獸照片,都很不容易,服裝需要自己動手完成,而模特、化妝師與協助攝影師之類的,都是拍之前在網上預約好的,沒有任何報酬,大家都是因《山海經》籍著興趣一起來完成擬人神獸作品。50多組令人驚異的作品背后都蘊藏著諸多不為人知的艱辛付出。
潛心制作,
用“3D”凸顯神獸特征
2021年3月24日采訪煥煥時,她正在趕制下一個主題的服裝。她說,曾在德陽的九頂山上拍攝的那期《山海經》神獸,怪魚是其中的主角,是“鳥首而魚翼魚尾”的一只大怪魚。在制作帶有魚鱗感覺的服裝時,她在面料市場踏破鐵鞋四處找尋自己心儀的布料,如果采用不滿意的面料就制作不出她想要的神獸特征。那次選料讓煥煥費盡了心思:第一要找和魚鱗感覺十分相似的面料,其次考慮其接近魚鱗的顏色以及鱗片的大小。但是鱗片的裁剪和制作都超乎想象的麻煩,一不小心就破損。
煥煥說,許多時候身體的辛苦忍一忍就過去了,但是每次買布料時的“心疼”總是揮之不去。在淘寶上買布料是她的首選,可是網上都是按照0.1米的價格售賣。煥煥說:“像我們拍的這類古風的主題,一套服裝至少要用6米的布料,光面料都要上千元。”她坦率地說:“縫紉時真不能剪錯了,不然只有重新買。”制作每個神獸她都得花上萬元費用才能完美呈現給大家。
在制作“怪魚”時,她先一絲不茍地把服裝裁剪制作好,接著就忙于制作這只怪魚的頭飾,因它長著像鳥一般的頭。煥煥決定:“首先,羽毛的顏色和感覺要與服裝相搭,羽毛的種類有很多,有長有短,有粗有細,還有軟硬之分,你都要買下來,一一挑選組裝。”她從下午2點一直潛心制作到晚上11點,餓了吃片面包,在工作室足足站立了9個小時。
以上這些工序僅僅是煥煥在拍攝珍奇異獸過程中的前期工作,但已如此耗費精力、財力與物力。在道具的制作上,煥煥采用了現代“黑科技”,即有三個維度、三個坐標的3D打印技術。譬如,煥煥在復刻一只名曰“乘黃”的神獸為主題拍攝的照片,《山海經》中描述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為了將其神奇韻味還原到模特身上,煥煥用3D打印機打出7個棱角,繼而逐個逐個牢固地粘到了模特的背脊上。
《山海經》中描述的關于神獸的特征,比如鹿角、牛角……都很難在市面上買到煥煥心中所設想的。所以現在,都是她先把道具的圖紙設計出來,再讓助手用3D打印機做出來。像夫諸頭上的那幾個鹿角,就打壞過很多次。為了能做出與《山海經》中還原度更高的道具,煥煥已購置了一臺更好的打印設備。
為弘揚目眩神迷的中華文化,對這項“昂貴”的拍攝愛好,煥煥的工作收入基本投入其中,從2017年開始《山海經》神獸主題的拍攝,至今已拍攝了50多組美輪美奐令人驚異的神獸作品。她說會一直堅持攝制下去,爭取讓這些被賦予“新生命”的奇珍異獸閃耀在全世界人的眼中。
責編/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