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科學技術局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創新已成為重塑全球和區域競爭的關鍵變量。成都正攜手重慶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增強創新主干和極核功能。同時,成都的目標是打造全國重要的創新策源地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城市。
布局
全域創新體系。優化“兩區一城多點”創新空間布局,“一城”是以西部(成都)科學城為極核引領,“兩區”是四川天府新區、成都東部新區為重要戰略承載,“多點”指若干產業功能區、高品質科創空間、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協同聯動的創新布局,共同打造“核心+基地+網絡”的全域創新體系。
區域創新格局。發揮成都創新驅動主引擎功能,加快建設成德眉資創新共同體,引領打造成德綿眉樂高新技術產業帶,協同打造成渝綿“創新金三角”,規劃建設“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協同打造“一帶一路”創新樞紐。
策源
西部(成都)科學城。按照融合共生、開放互聯、場景引領模式,做強成都科學城“一核”創新策源功能,提升新經濟活力區、生命科學創新區、未來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基地“四區”創新轉化能力。
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前瞻布局電磁驅動聚變、跨尺度矢量光場時空調控驗證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推進西部長波光源、多態耦合軌道交通動模試驗等前沿交叉平臺建設,加快建設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高端航空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支持設立國家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
天府實驗室。聚焦電子信息、生命科學、生態環境等優勢領域,聯合大院大所共建天府實驗室,積極創建國家實驗室,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成都基地。
基礎學科。落實國家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方案和“強基計劃”,優化基礎學科布局。
多元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構建“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梯次培育機制,分類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隱形冠軍、“小巨人”企業;支持企業牽頭組建高能級創新聯合體,推動實驗室、科研儀器設備等平臺資源向中小企業開放,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鼓勵國有企業加大創新投入。
高校院所科研實力。支持四川大學、電子科大等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學科),中科院大學成都學院等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加快建設中科院成都科學研究中心。
創新人才聚集高地。完善人才協同引培機制和分類評價機制,建立頂尖科技人才(團隊)引進“直通車”制度,深入實施“蓉漂計劃”、“產業生態圈人才計劃”、“成都城市獵頭行動計劃”,靶向引進科技創新人才(團隊)、產業領軍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
生態
改革。推進以事前產權激勵為核心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完善“企業出題、政府立題、協同破題”的科技攻關機制,探索科研項目“揭榜掛帥”、“賽馬制”和科研經費“包干+負面清單”等制度,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
支撐。支持發展科技支行、科技保險等專營機構,做大做強成都科創投集團,推動科技金融產品個性化、定制化和精細化發展,引導向創新鏈上游延伸和成果轉化布局。
保障。做強天府中央法務區功能,支持設立知識產權法院、檢察院,開展新型知識產權法律保護試點,建立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機制,打造知識產權保護典范城市。
精神。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完善盡職免責的容錯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