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亮
自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廣東省環境輻射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省輻射中心”)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高度重視“以學促干、以學促行”,通過為人民群眾和服務單位辦實事等方式,拿出為民、惠民、便民的實招硬招,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省輻射中心各支部組織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把黨史學習教育煥發的工作熱情轉化為群眾辦實事的實際行動,使人民群眾感受到更多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
提高辦事效率,節約企業成本
“根據省生態環境廳要求,我們中心承擔鉭鈮礦、鋯英礦、磷鈰鑭礦、鈦鐵礦等進口工業礦砂抵岸通關前的放射性核素檢測鑒定工作。”省輻射中心分析室主任陳文濤提到,在檢測過程中,省輻射中心堅持從企業利益出發,盡量縮短樣品流轉和分析過程,以盡可能快的速度報出檢測結果。“結果早出來一天,企業就可以省幾千甚至上萬元。”
“樣品送過來之后,檢測工作要涉及多個部門的配合和過程的流轉,步驟都有七八項。按照通常的檢測流程,一個樣做下來要7天才能出結果。中心各部門通過加強協調通力合作,不斷提升工作效率,為企業爭取最短的通關時間,大力節約成本。”陳文濤介紹說,最快的樣品,從接樣到出具報告僅用了1個工作日,最長的是6個工作日。“即使委托方沒有要求加急,但是絕大部分樣品都是在加急的期限內完分析,并出具報告。”
“我們深知,對于企業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我們能夠快一天出具報告,企業就可以節省不少的費用。”陳文濤說,秉持這樣的理念,他們加班加點、提升效率,縮短辦事時間,為企業爭取最短的通關時間,“需要說的是,這些委托的檢測都是免費的,都是真正在為企業服務。”
開展便民服務,減輕基層壓力
“我們把學習黨史同為民服務結合起來,以‘為民、便民、提高服務質量為目的開展放射源及放射性廢物收貯工作。”省輻射中心放廢與應急室主任陳德育介紹說,省內不少企業由于工作需要,存有放射源,這些源活度降低沒有利用價值后必須送到廣東省城市放射性廢物庫收貯。“送貯有嚴格的要求,必須請專業的公司,費用非常高。”
為了減輕企業負擔,減輕基層生態環境部門管理壓力,省輻射中心定期安排專業運輸車輛,到達省內各地開展現場收貯工作。今年以來,省輻射中心共安排4次現場收貯工作,到惠州、東莞、江門、湛江、陽江、深圳、汕頭、潮州和揭陽等地市完成30家企業現場放射性廢物收貯工作。“企業都非常感激,為他們省了一大筆錢,沒有及時收貯的話,有些企業倒閉了還得派人專門看管這個放射源。”陳德育說,“有些地方經濟比較弱,工業企業少,一個縣可能就一個源,我們一樣都要去收。”
今年來,為了加強監管支持力度,省輻射中心還積極與深圳市華燁美合金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晶鑫昌科技有限公司聯系溝通,派出黨員干部到兩家公司使用的工業電磁輻射設備進行現場調研。實地監測設備正常運行時設備周圍和廠房周圍輻射水平大小,并聽取工業電磁設備使用方對該類設備的監管建議。通過調查研究電磁輻射設備應用行業、應用場景、設備周圍輻射水平大小,為后續提出我國工業電磁輻射設備環境監管制度完善對策和建議打下基礎,避免群眾接受到未知或不必要的電磁輻射。
解決群眾所急,推動項目發展
“真是沒有想到,一周時間能完成項目接受、初審、現場勘察以及專家會議的召開,有力支持了我們項目的開工建設,解決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廣州市某省屬企業負責人說。
“了解到企業經營有困難,項目對他們發展非常重要,我們加班加點盡快幫助企業落地。”省輻射中心技術室主任夏科英提到,秉著“知企所想、予企所需”工作理念,省輻射中心黨員干部力所能及為企業提供便利,以實際行動踐行服務宗旨,“現場勘察當天剛好下大雨,項目所在地不僅偏僻,而且雜草叢生、荊棘遍地。評估人員和專家一把雨傘、一雙雨鞋,披荊斬棘前行,衣服都濕透了。”
夏科英表示,這樣的場景,對于省輻射中心技術室同志來說,可謂是“司空見慣”。“有時候路途遙遠,到達評審項目現場的時候已經天黑了,知道企業著急,我們直接打著手電筒就開展現場勘察,盡量為企業減少項目建設時間。”
在近期廣州疫情防控過程中,省輻射中心干部職工學史明理、學史力行,發揚黨建引領作用,在國家需要時敢于擔當,積極奉獻,為打贏廣州抗疫阻擊戰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守護家園。
為快速控制疫情,廣州市海珠區團委和鳳陽街道6月4日晚向社會征召已經注射疫苗和持有綠碼的志愿者協助海珠區第二輪全員核酸大排查。“接到信息后,中心迅速發動,干部職工反應踴躍,1小時就有30多名同志報名參加。”省輻射中心辦公室副主任姚錦賢介紹說,志愿者頂著烈日和酷暑,分批在合生廣場檢測點進行受檢人員信息采集、人流疏導、秩序維持、答疑解惑等工作。省輻射中心志愿者的加入大大緩解了核酸檢測工作人手不足的壓力,使現場工作高效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