鄲城縣人民政府
近年來,鄲城縣把加強村莊規劃編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作,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扎實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堅持“三個先行”? 完善政策體系
堅持組織先行。省、市村莊規劃工作會議召開以后,鄲城縣及時召開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會議,成立由縣長任組長的村莊規劃編制領導小組,制定《鄲城縣村莊規劃編制實施方案》,組建規劃編制工作組,全面協調并具體負責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各鄉(鎮)均成立了鄉村規劃編制委員會,明確專人負責跟蹤、督促、指導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堅持政策先行。鄲城縣先后完成19個鄉(鎮)100多個村的調研,并根據調研情況,科學制定村莊分類指引(試行)和村莊規劃編制技術指導,在尊重民意基礎上,根據不同村莊的人口變化、區位條件、現狀基礎等,將全縣村莊劃分為30個集聚提升類、14個特色保護類、66個城郊融合類、378個整治改善類,為全面開展工作打下基礎。
堅持試點先行。本著“多規合一”原則,選取李樓鄉大宋村、巴集鄉段寨村等24個村作為試點村先期開展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縣財政籌集經費360萬元將24個村莊規劃編制納入鄉村振興資金“拼盤”,強化村莊規劃資金保障,提高鎮村規劃編制積極性。目前,已完成14個自然村的規劃編制工作,為后續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謀實“三篇文章”? 突出豫東特色
做好人居環境改善文章。本輪村莊規劃的重點是將村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基礎設施建設納入近期建設計劃,真正急村民所急,解村民所需。鄲城縣結合鄉村振興和“六村共建”工作,圍繞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改善人居環境,對試點村進行整體規劃。根據豫東農村占道經營現狀,對鄉(鎮)政府所在地行政村,規劃專業市場、停車場和停車位、人行道等公共服務設施,切實增強中心村的吸納力和承載力;對一般行政村,通過坑塘整治、建設小游園、建筑整治、統一栽植綠植等方式,將閑置空地整治改造為生態停車場,將臭水塘、垃圾溝規劃成垂釣園、小游園,同時,加強綠化亮化規劃設計,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環境,讓村民的生活更舒心。
做好歷史文化保護文章。鄲城縣是中國書法之鄉、中華詩詞名縣、智圣鬼谷子王禪故里,文化底蘊厚重,文化資源豐富。在本輪村莊規劃編制過程中,鄲城縣重點圍繞挖掘豐富歷史文脈、傳承鄉風民俗,有針對性開展村鎮規劃編制。針對歷史文化村鎮做好保護規劃。如,巴集鄉段寨村圍繞段寨遺址、寧平鎮圍繞寧平公主墳開展彰顯歷史文化元素的村莊規劃,吳臺鎮、白馬鎮中心村分別圍繞吳臺廟十八軍組建地、彭雪峰白馬驛整訓開展富含紅色文化元素的村莊規劃。在道路交通便利、生態資源豐富、村莊基礎條件較好的近郊村,發展文化休閑體驗游,吸引城區居民周末休閑娛樂體驗,打造彰顯地域文化特色、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村莊,在試點規劃的村莊中農旅、文旅或者農文旅的規劃村莊占三分之一。
做好空心村整治文章。以“空心村”和“危舊房”整治改造為重點,通過對閑置宅基地進行精準到戶摸排,分類整治閑置宅基地,積極探索集體土地使用權收儲辦法,對需要集中搬遷的群眾,由鄉村兩級根據村莊規劃科學選址,并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對五保戶、困難戶等建不起房子的群體,由鄉政府統一建設周轉房進行集中安置,既解決了困難群眾住房問題,又實現了集約節約用地。騰出的建設用地優先用于村莊基礎和公益設施建設,并支持發展村莊非農產業,為村民創業和就近就業提供空間。騰退復墾用地,盡可能與周邊耕地集中連片,集約建設高標準農田,提高耕地質量。
注重“三個強化”? 提升編制質量
注重強化過程管理。分批分期實施,每年選擇一批村莊作為試點村,編制過程中,要求作業單位做到資料搜集到、特征對接到、現場踏勘到“三個到”,進度把握好、溝通協調好、質量要求好“三個好”。
注重強化群眾參與。以政府財政支持為撬動資金,激勵引導熟悉當地情況的鄉賢、能人積極參與村莊規劃編制,結合鄉賢和社會資金,統籌謀劃鄉村振興項目。引導投資鄉村建設的企業積極參與村莊規劃工作,探索策劃、規劃、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發展思路。如,在段寨等村的規劃中的探索。
注重強化要素保障。充分調動人、財、地等各類要素,做到規劃人員業務精、財政支持有保障、規劃實施有空間,為規劃的實施打好基礎。
下一步,鄲城縣將進一步深化認識,創新舉措,扎實推進村莊規劃工作高質量開展,為實施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