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人民政府

近年來,郟縣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以縣域治理“三起來”重要要求為遵循,持續推進拆舊復墾、“雙違”整治、
“一戶多宅”治理、宅基地超占面積治理等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探索創立“鄉鎮規委會+綜合執法”工作模式,有效解決了鄉、村兩級土地、規劃、建設“最后一公里”管控問題。
主要做法
高位推動,完善組織體系。2019年5月,郟縣渣園鄉探索成立河南省首家鄉級規委會,嘗試規范鄉村土地規劃建設審批程序,強化農村宅基地的審批和管理。縣委、縣政府,把鄉級規委會作為規范鄉村建設秩序、提升鄉村治理的有效抓手,列入縣委改革創新工作重點,總結經驗,全面推廣。目前,全縣13個鄉(鎮)全部成立鄉級規委會。鄉級規委會由鄉(鎮)黨委書記任第一主任、鄉(鎮)長任主任,成員包括縣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自然資源所、司法所工作人員以及鄉村紳士、村民代表等,各鄉(鎮)根據本地實際邀請1~2名專家或當地文化界知名人士參與。
高效運行,規范工作機制。郟縣縣委、縣政府出臺指導意見,明確鄉級規委會工作職責、議事制度等,確立“無規不得建設、不批不得建設”原則。按照“提交議題—確定會議時間—召開會議—形成紀要”程序規范議事,由鄉級規委會辦公室聯合綜合執法隊負責鄉級規委會決議的落實。
規劃引領,科學引導鄉村建設。郟縣委托河南省城建學院完成全縣除城區及鄉(鎮)政府所在地外的338個村莊的以“一書兩圖”為基礎的村莊管制規劃,為村莊建設管控提供依據。配套出臺《村民自建住房建設管理規定(試行)》等制度,對新建房屋樣式、風格、地基、層高等進行預審管控,對村民的建房進行規范。同時,強化鄉村風貌建設管控,做好建筑風貌引導,縣住建局專門印發建房圖集,包含一層、兩層圖紙,村民根據意愿選擇適合的圖紙,確保整體風格協調、風貌和美。
因地制宜,推動鄉村產業發展。郟縣積極盤活農村閑置土地資源,引導鄉村產業發展。把鄉村建設與工業、現代農業和旅游產業結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村經營主體。
工作成效
工作以來,郟縣既有效地制止了農村亂占耕地建房等違法占地、違法建設行為,又解決了農民合理用地需求,實現村莊規劃、建設風貌管控,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奠定了基礎。
規劃意識普遍增強。干部和群眾規劃執行意識增強,做到了“無規不得建設、不批不得建設”,群眾建房按程序申
報、按規劃建設更加自覺,私搭亂建現象明顯減少,“兩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決策更加民主科學。通過鄉級規委會集體議事,既聽取了干部群眾意見,又征求了專家建議,有效防止了一言堂、走形式現象,真正聚民智、匯群力,提高了基層黨委、政府執政為民的能力。
規劃控管更加有力。通過鄉(鎮)規委會制度,有效解決了農民合法合理的建房需求,暢通了居民的合法建房渠道;鄉(鎮)綜合執法隊伍通過嚴格打擊違法建設,堵住了違法違規建設的“口子”,根除了鄉、村兩級在規劃、審批、建設上的隨意性和無序性,各鄉(鎮)規劃管控能力明顯增強。同時,結合“一網兩長”制實施,構建信息互通、互相配合、齊抓共管的土地控管網絡。
鄉村建設成效凸顯。通過實施鄉級規委會制度,合理確定收回集體的一戶多宅的宅基地等的新用途,2020年以來,建成幸福院、村史館等74個;對拆出的空閑地塊,建設綠地游園廣場等751個。
集體經濟得到壯大。通過“一戶多宅”整治,整合資源,將閑置廠房、集體林地、荒坑荒坡,采取轉租經營、宅基地返租費、超占面積租賃費等模式,有效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