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秋霞

在MBA國際化的課題上,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探索出了一條特色之路。
浙江師范大學(以下簡稱“浙師大”)MBA教育的國際視野主要體現在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非洲國家的高層次經貿人才培養。在“一帶一路”政策影響下,浙師大MBA教育中心大力培養中非經貿專業人才,已累計培養來自非洲各國MBA留學生400余人。浙師大MBA教育中心一向重視中外合作,為不同類型的學員專門設計課程內容,開展各項活動培養學員國際視野,以推動不同地域之間的商業合作和文化交流。
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段文奇表示,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中非經貿參與的主體越來越多,參與的模式也在發生變化,中非經貿的中間環節大幅縮短?;ヂ摼W的發展,尤其是數字經濟的發展勢頭迅猛,可以把我國數字經濟優勢跟非洲的資源優勢充分結合起來。這種模式下的跨境電商在未來將大有可為。
段文奇認為,在中非經貿的發展過程當中,資金、技術、產品都不缺,最關鍵的是缺人才,尤其是本土化的人才。因此,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立足中國企業,致力于培養開拓非洲市場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尤其是高層次的管理人才。
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與中國在非洲的企業以及非洲當地的企業聯合研討,了解他們對MBA人才的需求,同時采取多方協同的方式培養人才。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在培養面向非洲的MBA人才時,與很多企業尤其是有志于開拓非洲市場的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深度合作,包括聘請他們的企業負責人作為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MBA的導師,把他們的企業作為實習實踐的基地,邀請相關人士參與課程以及教材開發。
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希望通過這種深度的合作來促成一個商業生態的建設。這使得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的MBA學員在學習過程中,一方面熟悉MBA的基礎知識和國際慣例所需要的商業知識、商業技巧以及商業技能,同時對中非經貿如何開展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在文化溝通中,對非洲的市場和人員有深層次的把握。這樣的人才,在將來的工作中能夠更好地適應中非企業開展中非經貿合作的需求。
自成立以來,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已累計培養各類中非經貿人才1200多人。具體來說這些人才的培養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本科層次,經濟與管理院有國際經濟貿易的國際化專業,以培養中非貿易專業人才為主。第二個層次是國際MBA層次,每年大概招生60人左右。第三個層次是為中非經貿領域相關的企業和政府培養一系列的經濟管理學員。這些學員大多來自非洲國家,他們在中國或他們本國學習后,到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修讀MBA。
MBA俱樂部是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打造的一個發展較為成熟的溝通平臺,在這里國內國外兩類學員能夠充分交流與合作,已經連續兩屆MBA學員在全國性大賽上獲獎。此外,在中外合作交流與溝通的過程當中,學員們也會發現一些商機。國外有市場有需求,國內有產品有技術,加上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自身的優勢,都會在海外投資方面會發揮很好的作用。
對于院校來說,人才培養是基本要求,浙師大MBA致力于提升人才競爭力,同時長期關注跨境貿易的發展趨勢,打造高水準規范平臺,助力跨境貿易,在中非貿易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建設中非命運共同體”戰略的提出,說明國家越來越重視非洲市場的開拓。段文奇認為,非洲是一片新興的藍海市場,短期來看,它在我國的貿易當中所占的比例不是特別高。但是考慮到非洲大陸14億的人口,在未來依舊具有很大潛力。從未來10年、20年的角度來看,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這是一片非常值得長期耕耘的市場,需要引起重視。
中非之間存在巨大的技術剪刀差,中國向非洲出口的更多是以制造業為基礎,依托一定制造能力,而非洲向中國出口的則以原材料為基礎。雙方的貿易存在一個明顯特征,我們從結構上根據非洲做一定調整,為中國走向非洲提供契機。雙方有很大的產能合作空間,中國很多相對成熟的產能可以轉移到非洲,促進非洲出口,有助于雙方貿易結構的優化。
跨境貿易中,中國的產品基本上面對民生需求,在競爭過程中主要還是依靠價格優勢,未來在品牌、渠道等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來擴大產品在非洲國家的影響力。畢竟市場規模是有限的,需要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跨境電商產品的品牌溢價,才能產生更大更廣泛的影響力。
跨境電商是電商在國際領域的一種形式,是傳統貿易的一種升級形態,它縮短了貿易中的渠道流程。跨境電商要形成核心競爭力,關鍵在于三點:第一是好的產品,第二是好的物流服務,第三是有競爭力的價格和支付手段。
除了跨境貿易,浙師大MBA教育同時也在長期致力于推動浙商發展。為培養義商和婺商做出了以下努力:
首先,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很多的MBA學員學習深造后,進入企業成為義商和婺商的生力軍。
浙師大MBA的一大特色是學員主要是來自于民營企業。段文奇表示,中國的MBA市場,實際上是一個分層的市場,至少浙江是如此。這里的高中低沒有優劣之分,每個層次都有自己的特點,像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位于浙江的中部,所面向的MBA學員主要是來自于民營企業,他們與大型的合資企業和大型國有企業高管有著明顯的差異。
短期來看,非洲在我國的貿易當中所占的比例不是特別高。但從未來10年、20年的角度來看,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這是一片非常值得長期耕耘的市場,需要引起重視。
那么,如何更好地培養來自民營企業的學員就成了浙師大的挑戰。對此,MBA課程體系會根據學員的特點做課程設計。浙師大MBA教指委對每門課程的內容有一個清晰明確的指導,在培養的過程當中,根據不同類型的MBA學員的特點,課程也就有了更大的靈活性和更強的針對性。
學員們也希望內容不受傳統課程大綱的束縛,而是更多的結合當前最新的國際形式、國際市場需求、產業發展的趨勢。同時還要涉及中國民營經濟的經營環境來設計課程內容。這樣也使得整體教學體系更有實用性。這些在浙師大經濟與管理院深造后的學員,很多都在義商和婺商企業中發光發熱。
其次,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在MBA學員的培養中依托學校,在非洲研究這一品牌學科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為義商和婺商走向國際化做出重要貢獻。
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鼓勵國內和國外學員們一起探討合作。針對一些具體的項目,通過創業大賽的方式,從思想上促進他們進行碰撞,從行動上進行交流,逐漸形成一些創業項目。在今年的互聯網+的創業大賽國際賽道表現突出,教育部點名浙江師范大學作為代表,就國際化創業進行經驗分享。通過國內外學員在學科研究與創業項目方面的合作,使更多的義商和婺商開啟國際化發展之路。
最后,依托中非智庫論壇、中非經貿論壇,浙師大經濟與管理學院鼓勵學員在這些論壇上發聲,以促進中外企業、中外政界和學術界等政產學研各方面的跨文化傳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