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法國作為老牌的工業資本主義強國,對自己的裝飾設計與品牌一向引以為傲,這不僅是意義上的藝術家依靠法國傳統的藝術與工業運動長期積累的設計經驗與理念,更是藝術家將法國的裝飾設計理念與現代工業技術相結合的成果。通過各種新的裝飾材料與新技術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裝飾設計手法與理念。當前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主義工業技術,逐步改變了當今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方式。同時,藝術家也在不斷地嘗試如何利用新的裝飾設計手法與材料更好地發展與完善當前的現代化裝飾設計風格,希望以此方式幫助法國更好地完善其現代化裝飾設計理念。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就是讓藝術家避免使用各種機械化的裝飾設計手法與形式,同時積極嘗試使用多種不一樣的裝飾技法和材料。有部分藝術家表示,之前歐洲和美洲國家的工藝美術運動的失敗就在于藝術家缺乏對相關的工業裝飾設計技術的了解與重視,只有充分了解和重視各種工業化的裝飾設計成果,自身的裝飾設計水平與審美能力才有機會得到真正提高。
關鍵詞:巴黎世界博覽會;藝術風格;設計影響
中圖分類號:F713.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3-0-02
1 巴黎世界博覽會概況
1925年,法國巴黎展覽中心舉行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的第一個主題項目就是“裝飾藝術與現代化工藝”。這一屆世界博覽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裝飾藝術建筑行業的裝飾藝術設計理念和風格,同時包括對上海國際建筑藝術中心建設的影響,也直接使上海博覽會成為世界上各個裝飾藝術派別的主要建筑藝術中心之一,比如在1988年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廈就是直接受到1925年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裝飾藝術設計理念和風格的影響。1925年的法國巴黎第一屆世界建筑博覽會更是引領了近代中國建筑的裝飾藝術設計風格與現代化的潮流。
1.1 藝術風格
1925年的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首先是影響和普及到了當時美國的資本主義階級委員會所規定的高尚浪漫主義藝術風格。在隨后的20世紀30年代,美國好萊塢建筑設計藝術不斷發展,使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設計風格不斷地在法國普及,并發展到了全世界,同時也對巴黎的建筑設計風格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產生一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藝術文化效果。
對于1925年的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來說,新裝飾藝術風格不僅具有璀璨的光彩、復雜的幾何圖形,也具有原始的設計風格、木制的材料等,從而讓人感覺到一種樸實而又神秘高尚的情感,真正體現了一種樸素與高貴相結合的藝術風格,處處流淌著一種機械化的設計藝術與貴族的高尚情節,這對近代建筑設計的影響非常巨大。裝飾藝術品利用最貼近大自然的手法,使作品的表達方式和作品本身的功能可以很好的融合。一些藝術家覺得裝飾本應該體現藝術家和大自然之間的聯系,而且能夠發揮作品本身的美感打動別人,同時一定要反映其功能需求。植物學家、藝術評論家尼古拉斯是南錫學派的成員,他認為對自然的態度是所有成員都應該遵守的原則,并表示洛林地區的裝飾藝術又一次提醒巴黎,這個地方是如何體現屬于當地的時尚與品位的[1]。在這一時期,“工藝美術運動”演化成了一個主打的設計風格和影響要素,影響著歐洲各個國家,從而促使歐洲和美國產生了另一個更大規模的設計運動——“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2]。
1.2 場館
從亞歷山大三世橋通往大皇宮西邊是法國展館正門的主要入口處,由青色的銅質材料制造的大門,欄桿與欄桿之間是質感精良、紋樣精美的花崗巖,有淺浮雕鍛造的金屬板和五彩斑斕的水晶,整體的構想是宏大的氣概,雖然由于經濟緊張將一些材料進行了替換,但仍然可以體現出20年代的時髦。1925年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的主要會場之一就是勒柯布西埃設計的新精神館,這雖然是一個小型的高層住宅,但新的精神館盡可能多地使用了標準化的建筑結構以及批量化生產的設計和構建方式進行展示。在柯布西埃設計這座新精神館的時候,設計者樂科爾西安嚴格遵守了這樣一個裝飾藝術設計和生活理念:新精神館的設計涉及一切領域,其中的大方面更多地涉及整個城市、街道,小的方面更多地涉及家家戶戶,新精神館提倡的裝飾藝術設計和生活理念,就是法國正倡導的一種新的藝術和生活方式。巴黎世界博覽會以法國的裝飾設計和藝術風格為主要特點,作為藝術和文化活動開展的中心和起源地,在19世紀二三十年代達到了發展的頂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開始迅速衰落。也正是由于擁有獨特的經濟社會背景和文化背景,法國成為當時歐洲地區藝術和文化的重要活動中心之一。同時又由于英國的殖民主義較早在法國產生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建筑風格,反映出法國設計者的精英資本主義思想,這與民主化的政治藝術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
2 巴黎世界博覽會中法國裝飾藝術風格的特點
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中,法國裝飾藝術風格的特點在形式上受到的影響有:第一,受埃及和一些古代裝飾風格的實踐性的影響,其中埃及圖吞哈蒙墓出土的器物的裝飾靈感就是受日本風格的又一次重要外來影響;第二,受原始藝術的影響,主要是來自非洲和南美洲的原始部落;第三,受簡單幾何外形的影響;第四,受舞臺藝術的影響,例如俄國的芭蕾舞團舞臺和服裝設計、法國的服裝設計、美國的爵士樂等;第五,受汽車影響,汽車在設計樣式和思想上都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第六,具有強烈的色彩特征,尤其重視原始色彩和金屬色彩。
法國是裝飾藝術的發源地,巴黎是運動的中心。法國裝飾藝術的風格集中體現在家具設計上,在那個時期家具和室內設計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設計風格:第一,由于受俄國芭蕾舞團舞臺和服裝設計的影響,其裝飾風格比較重視東方怪異的形式;第二,受現代主義影響,比較注重新材料的運用,法國設計用貴重的材料、豪華的紋樣、特殊的裝飾是為了體現權貴服務的特性,它沒有像德國設計師一樣完全摒棄裝飾,而是將簡化和修飾合為一體,這是法國裝飾藝術最大的特點。
2.1 奢華藝術的新詮釋
家庭室內家具的設計理念主要受到兩方面的影響:一是注重怪誕的設計形式;二是受到現代主義的影響,注重新材料的使用,也就是在設計過程中追求形式的簡單以及使用的多樣性,但并沒有摒棄現代藝術風格的裝飾理念。在家具裝飾設計過程中,除了經常采用一些貴重材料作為裝飾材料之外,通常還采用一些青銅、油漆等材料來對家具進行裝飾或處理,以此增強裝飾的貴重感與豪華感,使這一部分裝飾顯得造型浮夸、色彩鮮麗多彩等,甚至其中有一部分裝飾是將古時候的文化藝術融入室內裝飾設計中,藝術家的靈感主要來自對法國歷史的挖掘以及對現代主義設計藝術的思考與總結,這體現了法國藝術設計的一種新的美術學,給人一種新的視覺沖擊。
2.2 法國式優雅與時尚的現代性探索
1925年的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不僅展示了一批奢華的現代裝飾家具,一批運用新材料以及新理念設計的產品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比如在博覽會的商業展館中,法國瓷器制造商塞維爾的展館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視與關注,主要展現了一款以鋼筋混凝土制造的花籃,雖然這種花籃外表比較寬大,但由于具有結實的結構,因而這種花籃能夠運用于高層建筑當中。
巴黎世界博覽會上的建筑設計裝飾藝術及其設計運動理念,被深入運用到了整個立體設計空間的家庭設計中,家庭建筑設計以及室內衛生間的裝修等各個方面都深入體現了起源于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裝飾藝術設計理念,這也是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建筑設計裝飾藝術理念對世界建筑設計裝飾藝術潮流的一種引領[3]。這場巴黎世界博覽會是在巴黎舉行的,其主要體現的建筑設計裝飾藝術理念與思想的影響已經普及到了全法國乃至世界各個地區和國家。將目前美國、日本與法國的建筑設計裝飾藝術思想運動作比較,法國的建筑設計裝飾藝術及設計運動的服務消費對象主要是法國的上層社會,以此設計理念充分滿足人們對上層社會消費設計理念以及消費心理的需要。但美國已經逐步將服務對象擴展到了中國大眾消費市場,設計理念更加符合大眾的消費水平。在設計理念發展過程中,法國裝飾藝術運動由于在設計過程中虛張聲勢,從而逐漸走向衰落。法國本土運用這一部分設計理念的建筑比較少,這并不是由于這部分設計理念不完善,而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法國國家建筑的損壞。美國通過對法國設計理念的不斷學習與內化,積極地融入國內新興資產階級的設計理念,從而使美國的設計理念不斷得到升華。比如從最早的電話公司大廈到雍容華貴的斯托華特公司大廈等,一些建筑都充分體現了此次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的設計理念。除此之外,在中國上海也有很多典型的建筑物運用了此次博覽會的設計風格。由此可以看出,1925年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設計理念的先進性以及影響力[4]。
3 1925年巴黎世界博覽會設計的影響
3.1 促進裝飾藝術風格全面呈現
法國是這場運動的起源國,在世界的影響非常大。裝飾藝術運動在美國和法國的服務對象是一樣的,都是為上流社會服務,滿足上流社會奢靡和愛慕虛榮的消費心理。但美國的裝飾藝術運動已經把目光投向普通受眾的消費市場,設計領域更加廣泛和深入。而法國裝飾藝術運動逐漸從有濃厚的商業色彩走向衰落。在法國本土擁有這種風格的建筑非常少,原因是一戰后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遭遇到巨大的經濟創傷,國力有所削弱。然而美國不僅沒有遭到戰爭的破壞,還在展覽的過程中不斷學習這種設計風格,國力越發興盛,建筑業也隨之發達起來,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美國國力就在建筑上明顯體現出來。從最早的電話公司大廈到華貴的斯圖華特公司大廈,再到影響深遠的克萊斯勒大廈、帝國大廈和洛克菲勒大廈,巴黎裝飾藝術風格在美國的建筑中廣泛流行。[5]。
3.2 促進裝飾藝術風格的傳播
這次博覽會不僅極大地促進了與法國設計和藝術理念的交流,也進一步確定了當前歐洲各國現代設計和藝術理念的先進地位,比如博覽會使包括瑞典、丹麥、捷克斯洛伐克等歐洲各國的現代建筑設計理念的發展得到了歐洲和世界其他各國的廣泛認可。在1939年的米蘭三屆紐約國際建筑設計博覽會上重新確定了“瑞典現代風格”理念作為當前的國際現代建筑設計和藝術風格的引領和先導地位。經過20世紀40年代的不斷發展,重新確定了當前丹麥的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重要性和國際技術的領先地位,從而使得丹麥的國家現代建筑設計和藝術理念在1954年三年一度的米蘭國際建筑設計博覽會上呈現出一種全新的風貌。
3.3 裝飾藝術運動迅速傳播的原因
裝飾藝術風格的形成有復雜的社會背景以及豐富的歷史背景,其能迅速普及到各個國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1925年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的成功舉辦。這種豐富而有效的世界博覽會與現代工業相結合,設計理念符合人們進入工業社會后對產品需求量的激增。裝飾藝術通過工廠大批量復制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所以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支持和追捧,并能夠迅速傳播裝飾藝術。
4 結語
1925年的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是裝飾藝術風格的值觀體現,這次世界博覽會奠定了法國裝飾藝術在全球裝飾藝術領域的引領地位。這次博覽會匯集了全世界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先進的裝飾設計概念與裝飾設計風格,它們之間形成了廣泛的效應,促使藝術設計理念不斷進步,也確定了法國是現代建筑裝飾藝術風格的引導者,奠定了法國藝術風格開創者的地位。
參考文獻:
[1] 夏國涵.法國文化產業的國家戰略[J].才智,2013(31):262-263.
[2] 龐莉.法國新藝術運動中的南錫學派[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5.
[3] 王靜敏.世博會平面設計形象研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3.
[4] 孟華.法國漢學家德理文的中國情結——對186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中國館成敗的文化思考[J].國際漢學,2012(02):55-73.
[5] 路易威登百年世博回顧展與法國館展區即將揭幕[J].中國商貿,2010(11):104-105.
作者簡介:溫舒荷(1992—),女,浙江溫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